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

析津府外的平原上,倆個世界上最爲強悍的部隊撞擊在一起,此時的中國一直是擁有者領先於這個時代的軍事與科技,而大宋與遼朝這一戰便是最好的詮釋。

身着板甲的重裝鐵騎,擁有者無可匹敵的速度與力量,他們如蠻荒的巨獸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單單是氣勢上就高出遼人一大截,兩軍撞擊在一起的時候,遼人瞬間就不是對手。

重甲騎兵乃是戰場上的兇獸,破陣之兵,狄青率領的背嵬軍在接敵的時候舉起了手中的長槍,一瞬間大宋的騎兵軍陣就如伸出無數的尖刺,如荊棘一般撞入了遼軍的軍陣。

騎兵長槍是大宋騎兵的標準裝備,主要是爲了在破陣的時候方便使用,趙禎對遊牧民族尤其是契丹人的騎兵戰術有所瞭解,契丹人的騎術精湛,閃避騰挪相當了得,往往能躲過很多致命攻擊。

而大宋的騎兵並不過於依賴個人的馬上技術,而是對軍陣,配合更加看重,用狄青的話說,大宋的騎兵軍陣多是脫胎於步兵之法,用趙禎的話講就叫集團衝鋒。

背嵬軍的特點便是守紀律,聽指揮,即便是在接敵的時候,也依然能保持軍陣不散,數萬人如一的進攻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

達不到要求又技術過硬的人則都去了踏白軍,他們現在成了趙禎的護衛,由不得他們亂來。

趙禎在踏白軍的保護下,不,應該是說在他們的裹挾下與遼人的軍陣撞擊在一起,踏白軍皆是皇族將門之後,馬上的功夫和武藝自然不弱於遼人,並且經過長期訓練和族中長輩的手口相之下,攻擊刁鑽,防護周全,使得在遼人軍陣中能從容應對。

但此時的趙禎卻很羨慕狄青率領的背嵬軍,這支軍隊就如戰場推土機一樣向前推進勢不可擋,當然趙禎知道,狄青現在是想停也停不下,重甲騎兵最大的優勢便是速度,一旦失去速度,那就意味着成爲敵騎的活靶子。

好在背嵬軍的人數衆多,前後呼應連綿不絕,而且背嵬軍中也不都是重裝騎兵,還有一些身着胸甲的騎兵,這是大宋稍稍特殊的軍種,背嵬軍中挑選出一部分的人充當胸甲騎兵,他們皆是隻穿戴堅固的胸甲和頭盔,四肢上卻不穿戴任何盔甲,要的便是機動靈活。

這些胸甲騎兵不光裝備和別的背嵬軍有所不同,就連兵刃和身材都有不一樣的要求,狄青的要求他們的身高必須在六尺之上,大宋的一尺有三十多釐米也就是身高要在一米八以上!而且他們的兵器只有一把騎兵軍刀而別無他物。

所謂的騎兵軍刀其實就是從唐橫刀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長度更長,原本筆直的刀身變得有些弧度,寬背薄刃,刀身比較沉重,這樣有利於增大砍劈的力度,彎刀質心遠離刀柄,增加了刀的殺傷力量。

弧刃軍刀能提供一種切割性的打擊。當這種類型的刀刃邊緣碰到一個目標之後,它在繼續砍入目標的同時也在目標表面劃過,這種對目標的切割效果增加了最初的砍擊所造成的傷害。

相比之下,一把直刃武器在砍擊時所提供的打擊更類似於斧子對木頭的斫擊。

開始的時候這些胸甲騎兵的出現讓趙禎都覺得驚訝,因爲它都是狄青自己想出來並上奏趙禎的,也就是說狄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踐自己總結出的經驗,其中的才能可想而知,要知道這些所謂的胸甲騎兵乃是後世拿破崙馳騁歐洲戰場的重要法寶!

看來要論兵事,大規模戰爭,還是古老的東方華夏更勝一籌。

前有身着全身板甲的重裝騎兵重逢破陣,後又胸甲騎兵捉刀補殺,兩軍完美配合之下對於遼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你馬上功夫了得?我大宋騎兵重甲,就和你硬碰硬讓你無處可躲!

這幾乎是一種無賴戰術,就是逼着遼人從正面和宋軍作戰,堅固的鎧甲成了大宋的有利加成,遼人的兵器很難擊穿大宋的板甲,而大宋越打越氣勢越高漲,當你發現敵人的兵器不能對你造成太大的威脅時候,那就是你大殺四方的時候。

鋒利的長槍,騎兵刀飛快的收割身穿皮甲的遼人,大宋的兵器幾乎都是百鍊而成,這要歸功於軍械司的匠人以及水力鍛造技術的進步,可以說大宋的格物爲這一戰奠定了基礎。

戰場上已經殺紅了眼,彭七帶着踏白軍以及親衛司的老兵死死守在趙禎的身邊,遼人知道自己處於劣勢,於是蕭惠開始把大量的兵力集中在趙禎這裡,妄圖擒殺趙禎使得大宋潰敗。

鋒利的長刀劃過遼人的身體,巨大的力量甚至把遼人的半邊身子砍下,彭七在軍陣之中大罵:“該死的狄青,這個時候還不分兵來援?!”

說完便把目光鎖在趙禎身上警惕的觀望,剛剛已經是他第三次砍死漏進官家身邊的遼人了……不是親衛司的老兵不行,也不是踏白軍不用命,而是四周的遼人實在太多,並且看見趙禎的龍旗後便死命的往上撲。

只要趙禎身死,那大宋即便是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輸了,而且是輸的體無完膚,輸的天崩地裂。

經過守城一戰的廝殺,遼朝的軍隊人數又是一番銳減,只餘下大約十萬人左右,而大宋經過連番的征戰也是死傷不少,只有八萬人,而這八萬人現在放棄城牆之險,和遼人在平原上上作戰,這本是遼人所期待的,在他們看來手中十萬契丹鐵騎豈能不是宋人的對手?

可現在他們發現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大宋的騎兵非但不弱於他們,反而在裝備上更勝一籌!這對遼人來說算得上是致命打擊。

原本高高在上,穩操勝券的心理也被瞬間擊破,耶律宗真明知蕭惠是要擒殺大宋皇帝趙禎但他卻一言不發,大宋皇帝居然親自上了戰馬衝向大遼,這還是大宋嗎?!

此時的耶律宗只能不甘的承認,大宋變了,大宋的皇帝變了!

趙禎在軍陣中能被保護的很好,即便是有一兩個漏網之魚也很快被四周的親衛消滅,而此時耶律宗真也率領着他最精銳的皮室軍向趙禎所在殺來,狄青手中的背嵬軍也向着趙禎方向移動。

戰場的中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兩國皇帝的所在,真真的戰鬥纔剛剛開始。

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
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