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

戰爭雖然結束了,可戰爭永遠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無論是誰發動戰爭或是反擊侵略,最後一定拿會牽扯到利益上來。

這是永恆的主題,沒人可以逃過利益的交換。

從一開始塞爾柱攙和到天竺與大宋的戰爭中就能看出,它是奔着利益來的,同樣大宋突然對塞爾柱用兵也是奔着利益來的。

若是沒有利益,趙禎是不會輕易對塞爾柱宣戰,也不會把大宋數十萬精銳派遣到西北前線上去。

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很大,足夠大到一個國家爲此瘋狂纔會引發戰爭。

否則誰都不是傻子,一場戰爭下來的花費誰都接受不了,即便是以現在大宋擁有的財富,也不可能隨便的發動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

存在即合理,這是永不改變的事實,趙禎發動戰爭必有因素,非但是讓塞爾柱人見識到大宋的厲害,更多的是威脅對塞爾柱造成威脅以及保障大宋絲綢之路的安全。

同時也是震懾天竺的手段,大宋滅國波羅王朝勢在必行,這是不可逆轉的毀滅,沒人能夠阻止,即便是塞爾柱也無法改變大宋皇帝的主意。

從一開始趙禎便覺得塞爾柱皇帝圖格魯克的心思不簡單,和天竺的秘密勾連使得趙禎忍無可忍。

原本大宋對天竺用兵爲的是什麼?爲的就是震懾塞爾柱!

但沒想到圖格魯克非但不擔心,反而攙和到其中去,這簡直就是在赤裸裸的蔑視趙禎,蔑視大宋的力量。

如此一來趙禎自然要在西面搞事情,順便把新疆路的範圍繼續向西擴大,奪取更多絲綢之路的通道。

塞爾柱已經承認自己戰敗,必定會派出使者前來大宋和談,官家雖然會同意可主動權掌握在大宋手中之後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戰爭到了這裡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大宋佔據了所有的主動,王韻已經開始對蒲花羅的城池進行修繕和加固。

Www⊕ ttκǎ n⊕ c o

大宋神都城外石碑上的距離也應該進行調整了,最西北的城池不再是恆邏斯,而是蒲花羅。

王韻的奏疏一路翻山越嶺,從遼闊的荒漠抵達風沙極大的西域,從寧夏路的河套之地抵達大同府,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很快就把奏疏遞交到趙禎的手中。

前線大捷的消息傳遍了大宋的北部,一路旌掠過所到之處無不歡欣鼓舞,這是大宋的又一次勝利,雖然大捷的消息百姓們已經習以爲常。

但這次不同,這是漢家王朝對遙遠外族的一次大勝,也是一血前恥的大勝,以盛唐的強大對陣大食都在恆邏斯折戟沉沙,但大宋卻完成了盛唐都沒有完成的事業。

擊潰了大食人的東部防線,把邊防向西北之地推進數百里,斬殺大食軍民近六十萬,這是一座前無古人的豐碑。

兩座高高的京觀堆起,宣示了大宋的強大。

當身穿鎧甲,披掛猩紅的斗篷,揹着檄羽的騎兵出現在神都城的時候,四周的百姓高呼萬勝。

騎士還未抵達皇宮,鋪天蓋地的歡呼便讓正在進行大朝會的君臣得知了消息。

但在趙禎的示意下,朝會繼續進行。

面對興奮的羣臣趙禎開口道:“蒲花羅之戰本就在朕與諸君的意料之中,何來興奮之感?我大宋征伐塞爾柱,非侵略也!乃衛國之土,驅敵與外,雷霆之擊,諸位卿家皆是有功之臣,朕必然厚賞……

然,正朔朝會,國之本!不可爲邊疆大捷而荒,更不可廢。

北有捷報雖喜,南有災情堪憂,桂州,梧州,欽州,三州二十七縣遭遇水災,百姓流離失所者達數十萬!此事不平,北方捷報再多也無濟於事。”

范仲淹出班道:“官家,此事可由戶部統轄,三司調配,以荊湖南路,廣南東路,江南西路爲調運之地,調運惠民倉,常平倉之糧予以救濟,若是再有所需可以朝廷出面購民間糧秣運往受災之地,但請官家調遣一員名望出衆之官前往坐鎮,抑制糧價,嚴懲不法者!”

身爲一國宰執的范仲淹開口,有禮有節,安排的明明白白,一衆官員附議,至於人選朝臣們也是紛紛推薦德高望重的老臣。

或是以蘇洵爲上,或是以歐陽修爲上,連北平府知府事韓琦也有人推薦,但趙禎都沒有采納。

反倒是望向聽政的太子趙旭道:“朕覺得此事當以尚書令趙旭爲上!其位在太子,又是國之儲君,本應見識各地風貌,體恤百姓之苦,廣南路雖地處偏遠,但卻是我大宋的南方重地,不可不察。此次以趙旭爲安撫使,權差辦救災之事,坐判不法!享臨機專斷之權!”

趙旭呆呆的站在原地,許久之後在范仲淹的咳嗽聲中才緩過神來,興奮的出班道:“謝父皇!兒臣定當殫精竭力,全力救助災民!”

趙禎點了點頭,卻又笑道:“單單是救助還不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百姓的救助固然重要,但安頓,恢復同樣不可小視,眼下西北平定,朝臣中但凡你覺得能用上的便自己挑選上疏朕批。”

“兒臣遵旨!”

趙旭之所以如此興奮,乃是他現在有機會去往大宋的地方上做事,自從他監國之後才發現,所謂的監國只是坐在御座上,所需的也不過是朝臣奏報,中樞決議,奏請自己批准,而剩下的事情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不錯,但時間長了也就不感興趣了,趙旭不止一次上疏趙禎,希望做一些實事,這是趙禎不斷向他灌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思想所造成的。

朝會就在太子趙旭的興奮中結束了,看着他急衝衝的往東宮而去,范仲淹和一衆相公的臉上表情欣慰,向趙禎練練誇讚趙旭愛民心切。

趙禎笑了笑便不再說話,事實上他心中一開始打算讓趙旭代表天子前往西北勞軍的…………但路途太過遙遠,輜重不易運輸,外加上皇后的反對,最後想想還是算了。

趙旭在政治上已經成熟,能把朝堂看的一清二楚,誰上疏是爲了什麼,需要什麼,根本利益在於什麼地方等等都能說的簡單明瞭。

就這一點已經足夠勝任御座上的位置,但趙禎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個在朝堂上光靠手段掌控天下的人。

對他的培養纔剛剛開始。

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
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