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

西域人有一個很好也是很不好的習慣,他們喜歡真金白銀,市面上也流通金銀。

尤其是黃金更是被他們所癡迷崇拜,這其中和天竺傳來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聯繫。

當然也和這裡的氣氛有關,自從中原王朝和西域通商之後,唯有金銀在這裡最好使,也最流通,所以西域人對金銀有一種狂熱。

西域諸國的國庫之中,通過這些年與大宋的通商,他們獲得了大量的金銀,這還不限於各種器皿,甚至還有金牙等等……

只不過現在這些財富都成爲了遼朝的囊中之物,以解燃眉之急!蕭撻裡採用了極端的手段,以掠奪的,拋棄盟友的方式爲遼朝斂財,遼朝最急需這些金銀幫助國內度過難關。

大遼的官鈔已經濫發到了一定程度,蕭撻裡深知趙禎在大宋發行的交鈔有着推動大宋經濟的巨大作用,而她也妄圖恢復遼朝官鈔的地位,這是她讓遼朝經濟復甦的重要手段。

如何恢復這些已經在民間失去信用的官鈔?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重新發行,並讓他們能直接兌現,這是一種快刀斬亂麻的凌厲手段,但也要冒着極大的風險。

廢除舊官鈔,發行新官鈔,也就意味着朝廷有辦法直接讓百姓手中的官鈔變成廢紙!

雖然現在已經是廢紙了,但只要朝廷一日不廢除,還是有一定的信用在其中,若是再一次改革,不知百姓做何感想,還會信任這種東西嗎?

但蕭撻裡覺得只得值得一試!

她仔細的研究過大宋的商業如何成爲推動整個社會前進的,就像是一把弩箭,只要弦不斷,拉得越緊,釋放的箭矢便能飛得越遠。

從趙禎親政開始,他就不懈努力的推動大宋的商業發展,幾乎到了獨斷專行的地步,開始很多人反對他,但隨着利益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支持他。

同樣隨着商業的繁盛,大宋變的越來越有錢,最明顯的便是百姓口袋中的錢變多了,而這些百姓用多出的錢再次購買商品,不斷的投入其中,甚至自己也走上了經商之路。

財富不斷的積攢,使得大宋的商賈越來越多,而商賈越多,商路也就越多,帶動了整個大宋的經濟,同時也向朝廷繳納更多的稅收。

誰能想到到場一個太子的玩鬧之作,居然成爲引發大宋商業變革的開始?

蕭撻裡到現在都覺得這是如做夢一般的事情,但卻被趙禎幹成了,現在大宋最有錢,也是最有權的商號依舊以一個可笑的名字命名,“蔡記”。

既然一個孩童能以都得不到認可的情況下做出今天的大宋商業來,那自己一個太皇太后領頭,得到朝臣支持的大遼商業改革難道就不能成功?

蕭撻裡覺得他趙禎不是神人,也不是什麼招財童子,他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而且能做的更好。

一車車的財富不斷的涌進高昌城,在這裡堆積起來的同時,遼朝的軍隊也開始了對財富的轉移,轉移到遼朝的國庫之中才算安全。

張儉爲此請求五萬精銳騎兵的護送,他要保證這足有八千萬貫的財富進入大遼的國庫,且一文錢也不能少。

蕭撻裡毫不猶豫的同意,且在五萬人的基礎上追加兩萬,有了七萬人的護送,即便是他們戰死大半也能把這些財富運到上京城了。

按理說要不了這麼多的士兵,但她輸不起,這是遼朝翻盤的希望所在,她把一切都寄託在了這八千萬貫的財富上。

蕭撻裡知道,大宋的崛起就是從商業上開始的,恍然之間她便明白了一個道理,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也是至關重要的基礎,沒有錢,一切都是空談,治國需要錢,養兵也需要錢。

蕭撻裡自從臨朝稱制以來,不斷的收攏遼朝的兵權,緊緊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時也希望遼朝復甦起來,恢復往日的榮光。

她要讓百姓和貴族們恢復信心,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看到有源源不斷的錢財涌入大遼,即便是涌入大遼的國庫也會讓他們心安。

一切的一切包括通商西域,包括出兵西域,都是蕭撻裡爲遼朝復甦所準備的,她從趙禎身上學到了一個道理,沒錢,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大宋控制了倭國的金銀,壟斷了東方的唯一渠道,而西方的絲綢之路又是一家獨大,這讓遼朝基本上沒有了辦法,蕭撻裡只能和西域聯手對抗大宋,只不過她忽然明白,與其聯手對抗不如合二爲一,讓西域成爲遼朝的一部分。

於是便有了完美的計劃,和接二連三的兵變,遼朝獲得了驚人的財富,而西域也成爲了遼朝的一部分,當然除了六種城和寶莊城外……

遼朝對西域的佔領是自上而下的,這對西域來說是影響最小的變動,西域的上層幾乎被遼朝一掃而空,或是歸降,或是被屠戮殆盡,至於官員更是被收買威脅,完全沒有反抗之力。

強大的力量展現了一個好處,可以摧毀一切想要反對的人,而遼朝就是如此,有些反對的官員滿門被誅,血淋淋的事實讓西域人不得不妥協。

但遼朝只對西域的上層進行威脅和殺戮,卻從未涉及到下層的百姓,因爲沒有意義,在這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地方,只要上層改變了態度,下層百姓也不會有疑議,他們都聽從上層官員和貴族的。

因此遼朝在西域的佔領很順利,西域諸國幾乎短短的幾天時間裡成爲遼朝的土地,蕭撻裡並不愚蠢,她知道必須要掌控這裡才能獲得有效的統治。

而掌控這裡的最好方法便是以遼朝官員替代西域官員,這招和大宋的手法一樣,每每佔領一處土地,大宋便以朝中官員取代當地官員,無有例外。

這麼做的好處便是,所佔之地都會和大宋國內一般無二,政令上下通行。

蕭撻裡也用上了這種手段,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大遼的臣子對西域進行管理,而且要多少有多少,因爲遼朝也有不少的漢家讀書的人,他們考中功名之後便等待着選官,現在有讓他們施展抱負的地方了!

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
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