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

蕭撻裡算是看清了這些朝臣,真正支持自己的人幾乎寥寥無幾,這些人都是契丹的老臣,願意爲了契丹的延續而不顧及身死。

但剩下的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打算和大宋死戰到底,即便是張儉留下最爲信任的輔弼之臣畢世傑也沒有和大宋死戰的決心和勇氣,因此從始至終他都是支持以戰促和的。

可蕭撻裡清楚,若是抱着這種心態和大宋作戰,和大宋博弈,爭取籌碼,必輸無疑!

從一開始就給自己留下退路,給契丹留下退路,真的要和大宋開戰了有幾成的勝算?都想着打贏之後和大宋談條件,爭取更多的利益,可卻沒想過若是輸了會怎樣?

蕭撻裡驀然從御座上起身,環視殿中的朝臣,怒其不爭的喝到:“愚蠢!我契丹的朝臣居然如此愚蠢!文臣只想自保,口口聲聲的爲契丹百姓着想,實際上哪個不是爲自己着想?!即便是畢世傑你也如此,只不過你着想的不光是自己,還有這朝中的所有文臣和契丹的士大夫!”

文臣們低頭望着地面一言不發,爲何?因爲蕭撻裡說的是實話,這時候有幾個不爲自己考慮?有幾人還去操心別人的事情?

心中的小九九被當衆戳破,雖然惱羞,卻不敢成怒,除非嫌自己命長。

見他們不敢作答蕭撻裡有道:“至於武將,也大多是以和爲主,即便是以戰促和,但卻以和爲先,如此一來留有退路,如何取勝?我契丹源於東胡鮮卑,雖同言蒙古卻與草原上的語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

祖上不過區區松漠都督府的都督,土地不過百餘里,然太祖以此爲基,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纔有了今天的契丹!

別忘了,我契丹曾經征服女真,經略燕雲,征伐大宋!靠的是什麼?可不是你們心中的留有退路!這纔多久?你們便忘了曾經的榮耀?”

蕭撻裡在殿中大喝:“你們自己想想,從燕雲易主到上京覆滅,這纔過去了多久?不過區區二十年!”

“這二十年的時間大宋在作甚?我契丹又在作甚?!”

蕭撻裡的聲音在殿中迴響振聾發聵,所有人都陷入了回憶,是的,在大宋崛起的這段時間契丹在幹什麼?他們彷彿想不起這段記憶,好似每天都在渾渾噩噩,都在享受貿易帶來的財富,和征服帶來的快意。

即便是大宋奪取燕雲之後,也沒覺得有什麼,總認爲自己有機會能再次奪回來,西夏覆滅的時候後套在他們的手中。

大宋征伐西域的時候,他們先一步奪取了西域,這給了他們以錯覺,總覺得自己能贏,只不過沒有傾盡全力而已。

可現在,即便是他們傾盡全力,在大宋這個龐然大物面前也已經得有心無力了。

經過蕭撻裡的呵斥,所有人都不自覺的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契丹以戰促和,若是贏了自然是好事,宋人瞧了契丹的厲害必定會有所退讓,這對契丹更有利。

可若是輸了呢?

眼下契丹本就勢弱,非大宋之敵手,此次以戰促和若是輸了,失去的東西可能會更多!

契丹和大宋不同,大宋可以退讓,但契丹退無可退,一旦輸了,便是連眼下以戰促和的局面都不會有,而且蔡伯俙的話說的很堅決,若是契丹敗了,很可能連這些東西都那不到。

蕭撻裡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也很堅決,無論如何契丹都是要和大宋死戰到底,否則根本就沒有談判的可能。

契丹這個草原民族的特性就是敬畏強者,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讓他們屈服,就像是當年的盛唐。

在面對大宋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覺得大宋超越了盛唐,雖然這是事實,可就是因爲當初他們曾經戰勝過大宋數次,所以覺得這個王朝並沒有多麼強大。

可事實上,除了契丹以外,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文明在大宋面前都已經是瑟瑟發抖。

他們見識到了大宋的強大,也在享受着大宋帶來的商品和貿易,大宋的商賈不光是在別的國家賣出貨物,也會從當地採購商品,再沿途賣回到大宋。

大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大大超越了華夏曆史上的任何王朝,幾乎每一個文明都在和大宋通商或是見解的通商,這也意味着大宋和世界的交流已經達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

可曾經不可一世的契丹人呢?

只能龜縮在北方草原的一隅之地,面對大宋而瑟瑟發抖,契丹有勝算嗎?沒有,完全沒有,這一點不光趙禎清楚,作爲契丹的一國之君,蕭撻裡也很清楚。

但同樣的她也知道,契丹必須要和大宋死戰,只有如此纔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開始的時候蕭撻裡也明白,但現在她知道了,大宋的強大根本就不是契丹能對抗的,密諜來報,大宋甚至可以調動花刺子模的士兵進攻上京道西北的粘八葛部!

而所付出的報酬不過是允許花刺子模的商人可以到大宋設立在恆邏斯城的榷場進貨,僅此而已!

可花刺子模一直都是塞爾柱人的附屬國,被塞爾柱人控制和征服,現在卻成爲大宋的爪牙,開始對草原用兵,甚至不需要大宋提供援助。

而契丹呢?近無援兵,遠無盟友,只有大宋這麼一個強大的敵人使得契丹完全孤立無援!

四周的勢力已經全部或成爲大宋的疆土,党項人基本消失了,女真人也快了,至於倭人…………基本上被囚禁在島上,大宋的通商還在,但遷徙大宋想都不要想。

眼下的契丹已經人心思動,各種各樣的想法都在層出不窮的出現,朝臣們算是被自己穩定下來了,可民間的爭論還在繼續。

無奈之下,蕭撻裡只能下達“禁言令”,規定雖有人不得再議時局,違者充作馬步前軍!

誰不知道馬步前軍的作用?

名頭說的好聽,其實不過是奴軍而已,在戰場上他們第一個衝鋒,爲的不是擊殺敵軍,而是消耗敵人的弩箭。

年關剛過,大年初一的巨母城中便充滿了蕭殺之氣,而都亭驛中的蔡伯俙百無聊賴的看着這一切,果然,契丹的女皇還是要堅持和大宋死戰到底啊!

看來自己“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打算是徹底失敗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