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

既然有人挑戰自己的改革,那就要毫不猶豫的碾壓過去,趙禎知道,每一場改革都是不見硝煙的戰爭,但鮮血,屍體這些在戰場上最常見的東西卻是不缺的。

若是執政者不能抵擋得住撲面而來的壓力,最後所謂的改革便成爲了一紙空談,甚至是一場鬧劇和笑話。

作爲一屆帝王,趙禎早已不是當年做事思前顧後的稚嫩皇帝,經過多年的征戰,在戰場上養成的銳氣與一往無前的毅力早已融入到了他的骨血之中。

面對壓力和未知的變數他不會恐懼,也不會妥協,眼前的慘狀在他看來不過是某些人給自己設置的一個戰場,若是連戰場都不上,豈不是已經輸了?

從儀仗的車攆上起身,趙禎便在三才驚恐的眼光中跳下了馬車,他的驚恐不是因爲別的,眼前這地方死傷百餘人,血煞之氣與天子不祥。

只不過他也知曉,官家決定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親衛司的親衛們便很快跟上,他們是護衛皇帝的安全所在,但不會去勸誡皇帝該去什麼地方,不該去什麼地方。

跟隨在三才後面的卻是皇城司的都知,御藥院的老人趙德亮,在皇城司的地位僅次於三才這位都都知。

趙禎轉頭望了一眼趙德亮,小聲對三才道:“莫要引起幕後之人的注意,更不可打草驚蛇,小心處理一下,朕在前面,爾等深藏與後。”

三才爲趙禎整了整身上的燕居服,隨即道:“官家放心,奴婢一定會查出是誰在後面耍手段!”

邁步走向歐陽修,趙禎又看了看劉幾等人,歐陽修劉幾等人大禮參拜:“臣(學生)參見陛下!”

太學的學生在見到帝王之時,自然應該口稱學生,太學是大宋的最高學府,隸屬國子監,自然也算是趙禎的學生,趙禎覺得既然是自己學生犯錯,自己這個“老師”也有一定責任。

望着眼前伏地顫抖的劉幾等人,趙禎開口道:“你們都是太學的學生,今年廢棄太學體一事早有太學的學正傳達下去,又有朝廷的公文張貼於外,爾等不思如何改變文風,反而堅持守舊,這是誤己之錯。

對於這種自己不求上進之事,朕自是不會追究,但爲何要裹挾如此多的落榜學子殃及無辜之人?還要動手毆打朝廷官員?此乃以下犯上之舉。”

“請陛下看在他們年輕無知,一時衝動的份上饒恕他們莽撞之罪!”

歐陽修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人大爲吃驚,錯愕,這歐陽永叔是怎麼了?爲何要爲這些學子開罪?!但很快便有人大爲讚歎:“歐陽相公以德報怨,此乃君子之道!”

趙禎望着歐陽修,又看向學子道:“此事牽連甚廣,又有人命傾覆其中,不可善了,否則大宋之律法豈不形同虛設?朕倒是想知曉,爲何爾等要把矛頭指向歐陽相公,難道是落第不中,心懷怨恨?”

劉幾顫聲開口道:“我等只是不服,雖然是用的太學體,但無論是經意,策論,皆是花了大功夫,歐陽相公非但不取,甚至連看都不看,致使我等十年寒窗一朝盡棄!”

趙禎笑了笑:“朕倒是覺得爾等不冤枉,太學體寫出來的東西本就險怪艱澀,國子監直講石介大惡四六文之西昆體,於是太學體便在太學中出現,可石介本人的即景詠懷詩朕也瞧過,文風卻毫無生澀難懂,反倒是流露出樸素之風!爾等只學其形不學其意大爲荒謬!

何況太學體如此晦澀,根本就無法運用與朝堂公文之中,莫不成爾等得了官身之後,還要下屬,上官去猜你們的意圖不成?下屬,上官沒時間!朕更沒時間!這樣的東西寫出來和沒寫有何區別?!”

趙禎說完便伸手道:“三才,把范仲淹的《西北平事疏》拿來!”

三才躬身地上一本青色的奏疏,趙禎甩手扔給劉幾道:“爾等不妨看看,眼前這奏疏乃是出自范仲淹之手,即便是石介都曾跟隨其讀書做學問,反倒是你們的文章卻愈發的讓人讀不懂了!”

趙禎親自解答了劉幾等人的不滿,同時明確的指出了太學體的錯處,劉幾等人無言以對,官家說的都是事實,可有一點卻沒說,如此多的考生都是用的太學體,難道就連才能都被一下否決了嗎?

劉幾等人的無奈,趙禎怎麼會沒看見,張口便道:“今年落第便落第了,三年之後還有機會,知恥近乎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此三達德也!可如今爾等發下大錯,已是覆水難收,若是朕寬恕爾等,如何對那死去的無辜之人交代,如何對大宋百姓交代,如何對大宋律法交代!來人帶下去,命開封府知府事韓琦審理!”

劉幾等人無言以對,後悔之情無以言表,面對趙禎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解釋,他們終於伏地而泣:“官家聖明,我等迂腐不堪以至犯下如此大錯矣!”

趙禎微微閉眼,長嘆一聲:“爾等都是我大宋的年輕才俊,朕知曉你們當中有些人確實有才學,否則朕的國子監豈不是天大的笑話?但有才學歸有才學,朕卻不能姑息……朕不能……”

說到動情之處,趙禎的眼角似有淚光閃動,三才大驚上前,伏到與地:“官家卻不可悲慼,有傷國運!親衛司還不把人移交開封府!”

三才的話一出,圍觀的臣子,百姓譁然,無不緩緩拜下:“陛下保重龍體!”

趙禎揮了揮手:“平身,都平身吧!朕只不過爲這些青年才俊惋惜,爲大宋惋惜!”

歐陽修突然插話道:“陛下革除陋弊,開格物爲學,此乃文治,臣相信這些學子並非技不如人,不過是稍稍迂腐罷了,如今陛下已然點醒,若是還能參加科舉,定然可以金榜題名!”

趙禎微微點頭:“但願如此!”

皇帝的車駕緩緩離開,四周的百姓已經開始了竊竊私語,在他們看來此次並非是陛下改制科舉而造成,而是這些學子的迂腐,不懂變通所致!

龐籍望向晏殊,無奈的搖了搖頭:“官家這一手太過精妙,我等實在沒想到啊!”

“何止精妙?此乃釜底抽薪之策,攏絡了太學的學生,如今誰人不覺得太學的學生是太過迂腐,是不懂變通,而非有心爲之?!

開封府的韓琦若是審理此案,一定明白官家的意思,放了劉幾等人的生路,他們能不把官家是爲知己般的明君?”

既然夏竦冷笑着點破了官家的計策,一旁的晏殊無奈嘆了口氣:“我等還是向陛下請罪吧!沒能保住科舉已經是輸了,何必不輸的體面些,官家不會刁難我等。”

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
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