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塞爾柱帝國沿襲阿拔斯王朝和波斯薩曼王朝甚至是伽色尼王朝的政治制度,這些王朝無一例外都是貴族政治制度。

就如同原本的漢家王朝一樣,以貴族門第作爲官員,統治着龐大的疆域,這種觀念無論是在哪個朝代或是在哪個時期都是深入人心的。

什麼是貴族?就是有功於王朝,或是與統治者有着血緣關係的一羣人,這些人天生就有用了親近統治者的有利條件。

並且他們也能比常人更加容易的接觸到統治者,想想都明白,這些人在統治者身邊晃悠,時間長了當統治者發現國家龐大需要人來幫助他管理的時候,該使用誰?

自然是身邊的這羣人,這些人便是貴族,他們生而高貴,生而便是附庸於統治者的管理層。

當然這些人也是統治者最新任的人,圖格魯克的塞爾柱帝國就是這樣一羣人幫他打下來的,同時也是這樣一羣人在管理。

現在趙禎對他說,宋帝國的這些官員居然都不是貴族,而是來自於平民百姓,這實在是讓他難以理解。

在蘇丹下設首相維齊爾,全權代表哈里發處理政治、軍事、財政及宗教事務。

在某些方面,塞爾柱的首相權利更爲強大,當然圖格魯克是個聰明的君王,兵權被他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圖格魯克不是哈里發,所以沒有必要把手中的權利全部交給首相來全權處理。

德赫幹乃是圖格魯克手中最強大的首相,在塞爾柱幾乎是集大權於一身,在處理國務中更是起主導作用。

更爲重要的一點是,塞爾柱的制度,王子在即位前,需要到各省擔任總督鍛鍊自身的才能,這些地方長官就起到了教導王子的作用。

於是便得到了一個特殊的稱呼,阿塔貝格,用漢化來說便是太傅的意思,他們是塞爾柱的地方長官,同時也是教導太子的人,和太子之間的關係更爲緊密,在太子登基即位的時候必定會全力支持,這有這樣他們纔會獲得提拔和重用。

這些阿塔貝格幾乎都是由塞爾柱貴族擔任,集地方軍政大權,在經濟上,實行軍事采邑制,突厥語叫做伊克塔,其實就是漢家的諸侯。

但大部分伊克塔只有使用權,不得世襲,不過軍事長官的例外,可以世襲蘇丹賜予的土地。

農民用實物繳納田賦,其中一部分上繳國庫。國庫耗巨資開鑿運河,修築大道,開辦郵政驛站,保證東西商道暢通。

雖然在制度上趙禎是看不上的,但在宗教文化上,趙禎卻是佩服圖格魯克以及塞爾柱帝國。

這也是爲何歷史上的塞爾柱要比西方的國家更爲強大的原因,幾乎整個阿拉伯國家都是如此。

他們信奉遜尼派,在帝國境內興建大量清真寺,並在巴格達和內沙布爾等地創辦以尼扎姆·穆勒克的名字命名的宗教大學,重金聘請各地著名學者任教。

傳播遜尼派艾什爾裡學派的教義學和沙斐儀學派的教法學說,培養宗教學者和政府官吏。

而在學術文化上的政策更是先進的,別看圖格魯克是一個以武立國的皇帝,但他在獎勵學者進行學術研究,著書立說上有着極大的投入。

幾乎每一個成功的君王都重視教育與科學發展,這是促進國家強大的最簡單,也是最終極的辦法。

***教著名學者安薩里和數學家、詩人奧馬爾·海亞姆等皆在朝廷的贊助和支持下完成了他們的學術鉅著。同時還新建天文臺,招聘學者從事天文實測和研究,修改了波斯曆法,編成著名的《哲拉勒歷》,比西方的《格里高利曆》還要精確。

這雖然是趙禎不想要看到的一面,但不得不承認,圖格魯克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並且有着強大的野心,和雄心壯志。

對於趙禎這位漢家的君王來說,塞爾柱的制度實在是太過熟悉了,尤其是在政治制度上,同漢朝、唐朝相似,漢朝開國之初地方有諸多同姓王,唐朝地方則有許多節度使,而在尊重文化與科技進步上,又與眼下的大宋類同。

可以說塞爾柱人吸收了漢家文明的許多制度,無論這些制度好壞,圖格里克都在進行改良,以期望其更爲適應塞爾柱的發展需要。

但無論他怎麼改革,都無法觸及一點,那就是貴族政治,塞爾柱的官員幾乎都是貴族,沒有貴族背景的人就是異類,根本就無法獲得其他官員的認同,何談去管理一個地方?

圖格魯克也試着任用過一些平民作爲官員,但最終的結果無一例外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實踐出真知,所以他認爲任用平民作爲官員這個想法非常的荒謬,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但在宋帝國卻反其道行之,東帝國的皇帝居然說他手下的這些能臣幹吏居然是平民出生,並且還以此爲榮。

這就讓圖格魯克匪夷所思了,倆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同時文化以及風俗習慣也是南轅北轍,但在圖格魯克看來,統治一個國家的階級也應該是差不多的。

“宋帝國就沒有貴族嗎?”

圖格里克這樣發問,趙禎當然否定的搖頭道:“自然是有的,無論哪個王朝,都有貴族,這樣的身份是天生的,無法改變,大宋也是一樣。”

“那爲什麼貴國不任用貴族作爲官員?”

“朕也任用貴族作爲官員啊!只是數量不多而已,蔭恩在大宋雖然少,但不是不存在,帝王多少要拉攏一下貴族的,爲的是顯示朕對這些功臣之後的仁慈。”

圖格魯克非常的驚訝,試探着開口道:“不是所有的貴族都能夠任職官員?”

趙禎想都不想的回答道:“當然不是!”

“爲什麼?!”

“當然是他們沒有考上科舉!”

這時候的圖格魯克才發現一個關鍵的問題被自己給忽略掉了,宋帝國擁有科舉考試,也就是說只有參加過科舉,並且通過考試的人才能獲得官職。

而這一點在塞爾柱並沒有,因爲所有人都認爲貴族作爲官員是裡所以當的,平民百姓即便是能力出衆也沒用,誰還會去參加科舉?

貴族制度在塞爾柱早已生根發芽,成爲一顆參天大樹無法撼動!

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
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