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

卷宗記載的是李若谷擔任潭州知州時的事情,這潭州便是後世的長沙所在,原名爲湘州,以地有昭潭而名,改湘州爲潭州。

山林衆多,地勢險峻,又有無數水泊,便成爲盜匪藏匿之地,前幾任知州深知其害,但卻無法剿滅,但他李若谷上任之後,頭一件事便是把這羣盜匪列入首案。

李若谷發現本地有一些從流放地或刺配地潛逃回來的罪犯屢屢作案,手段殘忍,大多是以前那些在洞庭湖殺人搶劫而沒有定成死罪的慣犯。

原因很明顯,前幾任知州擔心盜匪報復,並且發生更大規模的動盪,爲了自己的勘磨和政績而隱匿不報,但他卻忍讓不得,勢必要將這些盜匪一網打盡。

於是李若谷便秘密部署,在破案之後率領當地民壯,衙役,鄉兵近千人圍捕,抓獲後將這些人以前後幾件殺人案一起上報,判處死刑,並在市場上公開執行凌遲處死酷刑。

雖然卷宗上的記載只有寥寥幾筆,但趙禎知道能做到一網打盡,必有過人的智慧和才幹,那些江洋大盜身上都揹負着人命官司,豈是一般毛賊能比擬的?

能一舉剿滅他們,沒有實打實的本事絕無可能,何況這是一次官府牽頭,軍民配合的雷霆行動,計劃,器械,保密,排兵佈陣一樣都少不了,稍有不慎便會引起更大的事端。

但最終卻讓他李若谷天衣無縫的完成了,由此可見他並非只有一顆愛民之心,相反他手段高明,才學廣博,唯有如此才能徹底消滅當地的盤踞已久的匪患。

由此趙禎可以肯定,李若谷根本就不是一個靠觀風望向而走到今天的三朝老臣!

放下手中的卷宗,趙禎微微感嘆:“沒想到他李子淵也是個能臣幹吏,朕先前倒是小看他了,單單就是這剿滅匪患的一手,也能讓他在朝中文臣之列出頭,難怪父皇以才幹精練爲評!這麼說來朕的改制在他心中也是早有溝壑,也不定是因明哲保身,審時度勢而支持朕之改制!”

既然是能臣,趙禎就不會埋沒他,而李若谷雖然上了年紀,但對於善於養生的大宋文臣來說,只要不出現大病,一般都是能出任的。

而趙禎覺得自己單單給李若谷一個小小的吏部侍郎有些屈才了,以他的能力和水平以及現在的聲望,最少也是一個三法司主官,而且大宋現在急缺的便是這個人才。

彷彿是瞌睡送枕頭,老天就見不得趙禎手中無人可用,李若谷的出現不僅僅讓他有辦法打破改制的僵局,更是讓他有了一個合適的三法司人選。

早在商代三法司便是三個中央司法機關的合稱,《商書》有云:“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

漢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隸校尉三個司法機關的會議,稱三法司。《新唐書·百官志一》:“凡鞫大獄,以尚書侍郎與御史中丞、大理卿爲三司使。”這裡的三司使並非是大宋的主張財政的三司使,而是三司的長官。

重大案件皆由三個機關共同審理,因由三法司會審也稱“三司會審。”

只不過華夏的司法機關總是會有所改變,唐代是歷朝歷代之中,封建法律的高峰,在這個時代的法律發展史上起了重要的典範作用。

唐代審判權主要由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行使,這種制度也受到了大宋立國之初的沿襲,在中央,審判機構爲大理寺,對大理寺判決的複覈機關爲刑部。

但大宋在沿襲這一制度的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的改變,當然也是延續了老趙家對別人不放心的傳統,太宗時在宮中設置了審刑院,將大理寺、刑部複覈的職權歸入審刑院。

不過在真宗時,又恢復大理寺與刑部複覈的職權,當然大宋除大理寺、刑部之外,還設有御史臺,這一套老趙家人自己創新出來的臺諫系統在司法制度中充分發揮了吹毛求疵的精神。

稍有疏漏都會被抓住,並且再次進入御史臺的監督之中,故宋代審判權也主要由大理寺、刑部、御史臺共同行使。

三法司其實就是三座衙門,並且是功能相近的三座衙門,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臺,三座衙門緊挨在一起,形成了一座更大的衙門,看似是一個大院子,其實中間有圍牆相隔。

一般見識過這三座衙門的百姓,看着眼前的巨大公衙,便會下意識的叫出一個詞“六扇門”,時間長了,這六扇門也就變成了三法司的代稱。

整個衙門外牆唯一的出入口就是位於中軸線正南方位的大門。這個大門也叫“頭門”,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門洞,而是一座有屋頂的建築物。

這種屋宇式大門是公衙建築的特點,它的形制受到法律、禮制的嚴格限制,無論多大的州縣,大門都只能是三開間(建築物正面的開間,兩根柱子之間的橫向空間爲一間)。

每間各安兩扇黑漆門扇,總共有六扇門,所以州縣衙門也往往俗稱“六扇門”,當然這六扇門和朝堂之上的六扇門可不能相提並論,只是那麼一說罷了。

而這“六扇門”卻是可以大做文章的,大宋現在的“六扇門”是三座衙門,雖然互有重疊,但趙禎卻可以把他們整合成公檢法三個衙門。

刑部自然是公,大理寺便是法,至於御史臺就是檢!

щшш☢тtκan☢¢ ○ 其實後世的公檢法也是從這三法司中延續而來,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圖形,而三權分立也是最穩定,最制衡的劃分,把大宋的三法司更加明確,更加詳細的規定,並且適當的給予他們部份權利。

趙禎相信,這三個衙門所產生的作用是超乎想象的,既然要把御史臺從朝堂之分離出來,那就要做的徹底,讓御史臺成爲大宋的監察機構,並且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監督。

至於刑部和大理寺,趙禎是完全不考慮把他們從朝堂中分離出來的,這兩座衙門本就是朝堂之中的一部分,刑部屬於六部之一,而大理寺則是屬於九寺五監之一,如何劃分出去?

相反,御史臺在朝中本屬於獨立存在的系統,即便是屬於文臣序列,但也是在文臣的對立面上,自然跟容易獨立。

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
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