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

趙禎的南巡並不像歷史上的皇帝一樣耗費巨大,相反並沒有多大的開支,老爹的東封西祀擺在那裡,龐大儀衛扈從東封泰山,四年,又以隆重儀式抵山西汾陰祭祀后土地抵。

接着大赦天下,一時轟動。

老爹的所作所爲早已被貼上了奢費萬巨的標籤,所以趙禎知道如何控制成本,減少開支,即便是他的朝廷有錢了,即便是國帑超越漢唐,趙禎也不打算放縱。

再說他還要爲趙旭考慮,畢竟自己的兒子在那看着,一旦自己奢費過多,難免成爲後世之君效仿的“典範”。

真宗皇帝爲何要東封西祀,趙禎自己是清楚的。

東封西祀不僅在於以盛大規模的封祀禮儀來證明趙宋天家皇權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權威性,也是禮治社會整合和調適統治階級政治秩序、強化意識形態和構建精神信仰的一場“思想運動”。

但結果卻不盡人意,東巡泰山封天禪地、幸曲阜祭孔子;西至汾陰登壇祀后土、又赴亳州真源縣謁太清宮,崇道封神、大造宮觀祠廟,搞的民間怨聲載道。

負面的影響完全大於收益,這是“虧本的買賣”!

這一次趙禎要開帝王巡視天下的先河,把重點放在“巡視”而不是“出遊”之上,帝王爲何要巡視天下?

就是要給地方官員以壓力,讓他們知道皇帝不是隻會待在神都城中,靠奏疏之類的東西瞭解地方。

同時也是給後世之君立下規矩,不可一輩子“躲在”神都城中,不察民情,不通地方,不曉吏治,這樣的皇帝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前途,一代還好,若是三代以上基本上就完蛋了。

任何一個王朝只要有着強大的百姓基礎,只要能保障大多數百姓以及貴族的利益,基本上就是不敗的,但這兩點最難調和。

趙禎有幸做到了,他不是靠着多高的才能以及智慧,而是靠着後世總結出來的經驗,大量的工廠帶動了整個大宋的經濟活動,使得百姓這一最主要的羣體得到生活保障的同時也給貴族階級帶來了利益。

開始的時候趙禎不相信平衡纔是帝王之道,但逐漸的他越來越明白這個道理,治國就是要平衡這個國家所有階層的利益。

這一點是必須的,無論皇權多麼強大,無論軍隊多麼英勇,無論疆土多麼廣闊。

火車在轟鳴中向南方駛去,現在大宋的鐵路最遠的北方已經能到達北京大定府,而最南端便是杭州城,而且這條鐵路的長度和延伸的面積還在每年不斷的增加。

大宋的有錢不是一個地方的有錢,而是整個國家的富裕,地方上的民生也被納入官員考覈的範疇之中,官員若是不能帶着地方百姓“奔小康”,那他的年底勘磨一定不漂亮。

趙禎一路上並未停留,火車抵達東京汴梁的時候才稍作休整,這裡曾經是大宋的舊都,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趙禎都很熟悉。

這讓他回想起當年和王語嫣漫步東京街頭的歲月,也讓他想起蔡伯俙抱着象棚柱子大喊着要看女戲的模樣…………

當然,自己這次帶着的三個女人和這座城池也有着不解之緣,王語嫣當年是趙妙元的女伴,楊采薇則是……不提也罷,而薇拉就是他當年從萬姓交易中買下來的。

如今的東京街頭早已變換了模樣,這裡已經成爲是大宋的中心腹地,也是運輸的要害,四通八達的漕運,路網,鐵路,都將這裡變成了運輸業的中心。

而商人最離不開的東西便是運輸,大宋的公路是從這裡向全國蔓延的,鐵路也是從這裡開始向神都城鋪設的,雖然不再是大宋的京都,但這裡卻沒有被遺忘。

汴梁二字被鐫刻在一座巨大的石碑上,石碑就在城門口,而石碑的後面便是南薰門。

商人們帶着貨物來了,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財富也隨之而來,東京城中什麼東西最繁榮?除了運輸外便是服務業!

現在的東京城早已面目全非,趙禎熟悉的一切都在變化,最顯著的便是南薰門,現在的它顯得更爲高大寬闊,城池是這個時代的城市發展的必要產物,即便是處於大宋內地,即便是沒有外患之憂,即便是大宋的防線已經被推到了北京路,這裡的城池建設也沒有停止過。

得益於水泥的出現,現在的南薰門已經成爲一座高聳入雲的城門,站在十丈高的城門下,任何生物都會覺得自己渺小,寬闊的城門可以容納六輛馬車並肩而行還餘留下不少的空檔。

御道上的硃紅叉子依在,行人們秩序井然,車駕馬匹各行其道,並沒有因爲這裡的繁榮而變得雜亂無章。

越是繁榮的城市,文明程度便越高,因爲在這裡體現素質和教養,“環境理論”在這裡非常有用,往來的人都是富裕的商賈,他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習慣。

好的習慣會留下,壞的習慣會被排斥,東京城中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外來戶”因爲“原住民”已經跟隨朝廷遷移到了神都城。

說實話三司從這次遷徙中賺了不少的錢財,東京城的房契可以換一套神都城的房子,但東京城的房價卻比神都城的要貴的多,一來二去,倒手之後,三司從中賺取了大量財富。

這主要還是神都城的房子造的又好又大,否則這折本的買賣誰會做?再說現在神都城的房價也開始一天一天的往上竄,完全超過了東京城,也就沒人計較當初三司從他們手中撈一筆的事情了。

大家都是明白人,何必不去裝糊塗?

商賈之家,朝臣之家大多在東京城中留有一套宅院,即便是大宋天家的皇宮在東京城中還有一套呢!他們豈能甩手不要?

這些人去了神都城幾乎都是花錢買的房子,他們可捨不得把東京城的舊宅買了,這不是錢財問題,而是爲了留下念想,以及後路,萬一哪一天又遷都了呢?

所以當趙禎進入南薰門後,一路從御道向皇宮進發的時候,這座舊都依舊充滿了富麗堂皇的瑰麗,依舊是熱鬧非凡更勝往昔。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