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

格里高利七世作爲一個精明的“政治家”要遠勝於他現在的教皇身份,他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也知道懊悔彌補不了自己犯下的錯誤。

唯一的辦法就是獲得原諒,獲得大宋使團的原諒,只有如此才能獲得大宋皇帝的原諒。

確認了自己的目標後,格里高利七世就有了一整套的計劃,而眼下在港口的大宋使團也算是徹底安全了。

在紅衣侍者離開之後,晏殊便想看看這位羅馬教皇到底想要玩什麼花樣,畢竟這是一場針對大宋的挑釁和羞辱,若是他打算讓自己既往不咎那便是太過天真了,當然除非他能拿出足夠的好處來。

晏殊雖然第一次踏上大秦的土地,但對於這裡並非是不瞭解,相反他在抵達之前做了在海上的時間裡做了許多“功課”。

通過大宋商賈以及黑手不斷收集起來的情報,他大致瞭解了這個帝國的政治制度,知道他們的王朝和大宋的區別。

兩者之間的差距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說是天差地別也不爲過。

但晏殊知道要想在大秦獲得足夠的好處和利益,就要了解這個王朝的一切,所以他幾乎把大秦的制度瞭解的透徹。

對於晏殊來說,眼下的大秦國就如同東周的早起一樣,雖然有很多諸侯以及領主貴族之類的,但他們都要聽命於皇帝。

諸侯的軍隊同樣要聽從皇帝的調遣,但這其中的變數卻很大,因爲這些軍隊的時機掌控者是他們的領主貴族,而不是直接向皇帝效命。

於是這就等同於諸侯向皇帝效命,皇帝的命令對諸侯有效但對軍隊卻沒有那麼大的約束。

這在晏殊看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大秦和漢家不一樣,即便是分封制也沒有這般的,那些貴族和領主不是通過皇帝的分封而出現的,而是世襲罔替一直繼承下來的。

所以無論王朝和皇帝的更迭與否,也無論是皇權高於教權或是教權高於皇權,對他們來說影響並不大,除非皇權或是教權觸犯到他們利益的時候。

至於格里高利七世想要做什麼,晏殊這般在華夏朝堂中歷練出來的文臣自然是看的一清二楚。

無非就是原本依附於皇權的天主教想要進行權力的擴張,如此一來雙方之間必定會爆發衝突。

畢竟大秦的皇帝亨利三世曾經廢黜了反對他的教皇格列高利六世,並且擁立克萊孟二世被選爲新教皇,爲自己三世加冕。

而在此後的數十年時間裡,他又多次廢立教皇,在晏殊看來,顯然亨利三世一直掌握了對德意志境內各主教的任免權。

但這樣的行爲在晏殊看來同樣是一種愚蠢的行爲,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

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教權對皇權的威脅,因爲現在的天主教已經不再是一個世俗信仰,更是一個世俗王國!

教皇國的大小可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有諸侯願意附庸教廷,他的領土就會變成教皇國的一部分,而教皇自然而然的也就擁有了對這片新領土的權利。

要知道這些諸侯國原本是附庸於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法蘭克尼亞王朝的,當他們選擇附庸教皇國之後,雖然教皇國和法蘭克尼亞王朝是一體的,但稍稍有些腦子的人都知道其實並非如此。

即便是晏殊這個外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弊端,做好的辦法就是讓皇權掌握永遠的強勢,讓宗教變成永遠的附庸,如此一開纔不會出現天主教干涉皇權的事情發生。

在漢家百姓的思想中,宗教無論如何也不能與皇權對抗,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是高於一切的,這是從千年之前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便奠定的基礎。

但這個想法在大秦卻難以實現,因爲這裡天主教的思想已經進入到了每個人的腦子裡,從出生開始宗教就無處不在,而隨着年齡的增加,信仰已經被刻進了他們的腦子裡。

而另一個辦法就是如用回回教一般,皇帝成爲王朝的君主同時也是回回教的領袖,這便是最好的辦法。

但這一切都是大秦的困局,不是大宋的,晏殊是大宋的朝臣,而不是大秦的朝臣,官家心中的想法他不知道,也不可能把這一點告訴年幼的亨利四世,除非官家親自指導否則這將會變成永遠的秘密………………

雖然這個孩子可憐,但這也是大秦國自己的事情。

大秦是華夏王朝對羅馬帝國的稱呼,這是來自於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所形成,加速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當時的漢家王朝認爲羅馬帝國就像漢朝一樣擁有高度文明,而羅馬正位於貿易路線上的終點,因此把她命名爲“大秦”。

只不過現在,隨着雙方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加,神聖羅馬帝國的名字也被準確的翻譯出來,但宋人依舊會以大秦國來稱呼她。

晏殊雖然從資料中瞭解到大秦的模樣,但他並不想參與其中,此時的漢家文明還不知道參與到外朝的內政中有多麼的重要。

對於晏殊來說,混亂的大秦國對大宋並沒有多少影響,甚至於對大宋來說有利而非弊,一個統一完整而強大的國家並不一定是件好事。

使團就在奇維塔韋基亞駐紮下來,同時還臨時佔據了這裡,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爲在使團的身後有着大量的海船作爲保障。

跟隨而來的商團並沒有因爲使團和教廷發生衝突而膽怯,也沒有猶豫,而是堅定的站在了使團的身後。

ωωω ◆тt kán ◆¢ ○ 夜幕降臨的時候,教廷的馬車終於抵達了奇維塔韋基亞,而當約翰看到馬車中的格里高利七世後,震驚的表情無以言表。

他沒想到堂堂的天主教宗,羅馬的教皇,居然親自來會晤使團,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
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