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

大宋的漕運發達,分四路向東京汴梁集運: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經汴水入京;陝西之粟由三門峽附近轉黃河,入汴水達京;陝蔡之粟由惠民河轉蔡河,入汴水達京;京東之粟由齊魯之地入五丈河達京。

四河合稱漕運在大宋被稱爲四渠漕運,其中來自東南六路的淮汴之粟佔主要地位。大宋對運河進行一系列整治,運輸能力大增,形成以東京開封爲中心的運河系統。

這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工程,雖然都城北遷神都,但東京城的漕運地位依舊沒有受到動搖,畢竟神都城的漕運實在是不怎樣,只能依靠京杭大運河進行漕運,水網也不夠豐富。

而東京城的漕運乃是因爲大宋的國情決定的,有則至關重要的意義,所以發展迅速,積累也深,相比之下神都城的漕運就比不上東京城,但神都城和東京城之間的漕運往來卻是最爲頻繁和密集。

大宋立國之時,都城之確立京師及邊地物資之供應以及國勢之興衰,均懸繫於運河。

其後,爲了徹底根除唐末五代以來的藩鎮跋扈之禍,採取了“奪權,制錢谷,收精兵”的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其重點就是收奪兵權。

一方面在收取武將兵權後,以樞密院和三衙分掌軍權;

另一方面,以文臣典兵權並充任地方行政長官。同時駐重兵於京師,但軍隊需要糧食維持,中央既然集中了重兵,對糧食的需求便急劇增加,只有汴京處於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之地,尤其是諸河匯聚,漕運十分方便。

從岷江出發完全可以通過漕運一路抵達東京汴梁,但趙禎卻不願這般,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路上耗費的時間太多。

漕運雖然也是四通八達,但速度太慢,行軍打仗從來就沒有依託漕運進行的,倒是糧草可以通過漕運,因爲並非那麼急需。

船隊在離開瀘州的碼頭便順流而下,但目的地並不算遠,只要抵達江陵府便可以上岸了,浩浩蕩蕩的船隊在江面上行使,可以說是最爲壯觀的場面,如同一座水上的城池。

兩岸的百姓在看到代表皇帝的龍旗之後,無不高聲喝彩山呼萬歲,而江面上的商船,客船,官船更是伴隨在船隊之後行使。

對於趙禎這位大宋的官家,百姓們已經把他當作是神一般的人物來看待,翻遍史書也找不出第二個這般的君王來。

皇帝是什麼人?是天子,是代替老天來牧守天下的,是百姓的君父,是漢家種族的大家長,但史書上能夠做到這般的皇帝能有幾個?

能如同官家這般的君王又有幾個?是個人都清楚根本沒有!

大宋立國之初虎狼環伺,這個情況一直從太祖朝持續到了真宗朝,三代人沒有收復燕雲,三代人沒有讓大宋金甌完整,但到了官家這裡不光補全了金甌,更是吞併了大量的土地。

若是不仔細想也覺得官家可能是世間少有的君王,可若是深思下去,卻不盡然,那裡是世間少有,根本就是僅此一位!

官家的功績簡直就是數代帝王才能做出的,而且必須都是明君聖主,瞧瞧現在大宋的疆域,瞧瞧往日給漢家王朝造成巨大損害的草原,瞧瞧大宋現在大片大片的海外之土,亙古未有!

別說是尋常百姓,便是大宋的朝臣們對趙禎的敬仰都是強烈到無以復加的。

可以說現在的趙禎是被推上了自豪感的最高點,受到的尊敬幾乎是歷代帝王都無法做到的,據說大宋的百姓家中可以沒有佛陀菩薩,但必須要有官家的長生牌位。

本就帶着大軍的船隊越來越長,越來越龐大,當船隊抵達江陵府的時候,江面上已經飄滿了船舶,荊州城外的碼頭上,早已站滿了等待的人。

這些人都是前來一睹天顏的,趙禎是皇帝也是大宋最受追捧的明星,趙禎率軍大勝而歸的消息自然是傳到了大宋的每一個角落。

不光趙禎得到了百姓們的尊重,跟隨趙禎返程的上四軍將士也是得到了百姓的犒勞,大勝歸朝的軍隊值得擁有這樣的待遇。

江陵府的荊州城位置特殊,這裡最大的優勢便是擁有漕運的同時還擁有鐵路,之所以要在這裡修建鐵路實在是因爲荊州城的地位太過重要。

江陵府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西南,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乃是“七省通衢之地”。

江陵城的歷史地位十分重要,春秋戰國時爲楚國都城,是中國南方最大最繁華的都會。楚國鼎盛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始終在江陵。

魏晉南北朝時,與當時揚州治所建康齊名,有“江左大鎮,莫過荊揚”之譽,而且這個不起眼的地方也算是五朝古都了。

楚國在此建立郢都,南北朝樑建江陵,後梁亦是如此,唐時在此設陪都江陵府,五代時期南平國以此爲都。

由此肯見江陵府的位置重要性,大宋在這裡建設鐵路和通行火車,是在最大程度上的配合漕運,彌補這個九省通衢之地的交通問題。

火車,公路,漕運,三位一體的組成的了江陵府的交通,同時也讓江陵府成爲西南之地的交通重鎮。

若說瀘州的繁榮乃是因爲謝文運的關係,那江陵府荊州的繁榮就是因爲這裡的地理位置和環境。

九省通衢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碼頭已經被擴建了數次之多,其中還有三次是朝廷下令,並從三司撥款改造的。

這不是地方州府的行爲,而是一種國家行爲,爲的就是增加江陵府的漕運碼頭,讓更多的貨物通過這裡運向荊州城的火車站。

碼頭上大量的勞役已經準備好了,船剛剛靠近碼頭,船上的繩子扔了下來,一羣勞力便迅速的把繩索拴在了碼頭上。、

江陵府在趙禎抵達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火車北上雖然速度快,但需要大量的車皮,而每一列車皮對於朝廷來說都是白花花的錢財。

一輛運人的列車和一輛運貨的列車相比實在是賺不到多少錢,所以大宋的火車價格可不便宜,而士兵們又不能白坐這些火車,三司是不想掏錢的。

於是乎便在荊州城外安排了大營………………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三百章悲歌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三百章悲歌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