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

蔡伯俙看着眼前的陸地微微發愣,這哪是什麼陸地,本就是就是幾座島嶼而已!

但此時發現島嶼無疑要比看見婆娘還讓人興奮,蔡伯俙一揮令旗道:“傳我號令,船隊向最大的島嶼前進,先弄清楚這是什麼地方纔是!”

風暴來得快去的也快,前一陣還是電閃雷鳴恍如滅世,此時卻變得萬里無雲海風輕拂,太陽高高的掛在天上照耀着海水和船隊,彷彿剛剛的風暴只是它和大家開了一個玩笑。

夏竦站在甲板上脖子伸的老長,正對着船舷外不斷的嘔吐,剛剛他在船艙內被顛簸的不輕,但是摔的七葷八素的他連嘔吐的時間都沒有,現在得了空怎能不一吐胸中的不快?

美麗的海景就這樣被夏竦破壞掉,蔡伯俙在一旁好心的給夏竦拍背:“以後咱就不接這種出使的差事了,您這垂垂老矣的身體可承受不起這樣的折騰,還是讓朝中的年輕文官來的好。”

“官家派我前來的深意你怎會理解?年輕的官員多是拿得起放不下的性子,豈能有我這般運籌帷幄,咱們這次面對倭人的皇帝,要不是老夫的手段你以爲倭國皇帝能乖乖就範並求助我大宋?老夫是在爲大宋謀一個機會。至於官家用或不用並不重要,但我做不做卻又是另一回事,你可明白?”

蔡伯俙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夏竦也不解釋,終究有一天他會明白的,臣子的使命便是輔佐君王未雨綢繆,做好分內的事情算不得什麼,最難的是要考慮得更爲長遠。

這也是夏竦爲何接受倭國皇帝國書的原因,他要爲大宋和官家做好準備,至於官家如何抉擇這便不再他的管轄範圍之內。

戰船上的小型的三角帆被收起,巨大的艦船藉着海風劈波斬浪的向海岸駛去。

船隊並未直接靠岸,而是沿着島嶼前進,蔡伯俙打算在最大的一座島嶼登錄,並詢問一下當地的土著這是什麼地方,但夏竦已經說出了答案:“這裡大概就是隋書中記載的流求了!”

蔡伯俙回頭道:“你是如何知曉的?”

夏竦恨鐵不成鋼的搖了搖頭:“說過多少回多讀書,多讀書!你這般的學問如何能勝任官家的差遣?當年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出海尋訪海外異俗。行至倭國以南時便見一片珍珠般的島嶼浮在海面中,“若虯龍浮在水面”,遂爲其取名流虯。唐朝編纂《隋書》時,因“虯”意爲小龍,爲避帝王龍諱,將該地更名爲流求。這是史書,難道你連史書都沒看?!”

蔡伯俙摸了摸腦袋:“以前讀過,後來忙着蔡記的生意便放下了……”

“又是商賈之道,連史書都不讀,你的商賈之道也走不長了!”

蔡伯俙已經習慣了夏竦的說教,不知爲何,夏竦特別的喜歡說教,他本是打算拜丁謂爲師的,怎麼搞的夏竦成了他的老師?

朝中傳聞丁謂和夏竦兩人不對付,當年先帝還在的時候夏竦任玉清昭應宮判官,丁謂任玉清昭應宮使,是夏竦的上司。在齋廳宴請同僚,有雜技表演助興,丁謂故意難爲夏竦:以前沒有詠雜技的詩,你可以做一篇。夏竦也是不怵即席吟詩道:舞拂挑珠復吐丸,遮藏巧使百千般。主公端坐無由見,卻被旁人冷眼看。自此二人的樑子便算是結下了。

旁觀者清,蔡伯俙從兩人的談吐和做事的方法便能看出兩人矛盾的地方,丁謂固執己見爲了達成目的死都不會掉頭,而夏竦則是爲了達成目不擇手段。

蔡伯俙可不想絞到兩人之間,夏竦最近一段時間老是在向他示意拜在自己的門下,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怕是直道丁謂要收自己爲徒,他想故意橫插一腳的吧?

連自己的學生都被搶走,這在士大夫之間是極其丟人的笑柄。

船隊靠岸的時候便引來了許多土著的窺伺,身穿麻衣手拿木矛的當地人看着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的戰艦已經說不出話來,甚至有不少人扔掉手中的武器跪拜巨大的戰艦,在他們的記憶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鉅艦。

身爲使臣的夏竦當然要擔負起教化蕃人之責:“你們的王庭何在?”

人羣中出現一位長者,從他的衣着便能看出他的身家和地位,別人都是一身粗麻而他則是身穿絲綢長袍,而且他開口便是地道的漢語:“是天朝來的使臣嗎?!王庭便在首裡城,請天使隨我前來。”

夏竦微微點頭向老者施以漢家之禮,老者亦回禮,激動的說道:“三百年了,自上次天使抵達已經過去了整整三百年了!不知天朝可變?”

夏竦整個人愣在了原地,眼中微微泛紅的說道:“以大不同也!”

兩人並肩而行不斷的交換相互之間的信息,蔡伯俙不明白高高在上的夏竦爲何會對化外之民的蕃人如此尊重,不惜自降身份的以平輩之禮相待。

夏竦拉住老人的手道:“上國以流求之名相稱,今後只需每年遣人來朝上貢便可,我大宋定然相助流求,當年天朝遭遇劇變,如今以安定繁榮,絕不會棄屬國與不顧!”

蔡伯俙終於直道夏竦的打算,這老倌一定是想兵不血刃的拿下流求,所謂的幫助怕是更多的要索取吧?

所謂的王庭也不過是稍稍好一些的大房子而已,連大宋最小的偏殿都比不上,比之倭國的宮殿也相差甚遠,但裡面的規矩居然還是遵循隋唐之制。

蔡伯俙和夏竦有着天然的歸屬感,即便是校尉一再請求,兩人還是拒絕了他們的跟隨,既然是漢禮的宮廷,那一定要遵守,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只要遵從漢禮便不會亂來。

果然流求的王親自走出大殿迎接兩人,並以諸侯之禮相見,畢竟隋朝當年是給流求帶了文明與漢禮,流求對中原王朝有着極強的歸屬感……

大殿中還是依照隋唐之制,君臣跪坐在地上對話,在夏竦和蔡伯俙坐倒之後,流求的王便開口道:“當年隋大業年間征伐過流求,可因爲語言不通並未述說清楚,此後以唐代隋我等也有所耳聞,但未有來往,如今上國使臣到訪,不知所爲何事?”

外交上只要一提到戰爭便是不好的事情,夏竦立刻開口道:“此時已經今非昔比,我大宋取代大唐成爲中央帝國,宋天子慈民愛物,視外族如一家,如今遣我等前來,便是恢復兩國之好!”

蔡伯俙被夏竦如此一本正經的說瞎話給驚呆了,這算不算是假傳聖旨?明明是被風暴刮過來的,你老倌居然能舔着臉說自己是官家派遣來的,你怎麼不說是老天爺派你來的!

本文中的流求指的就是琉球羣島以及臺灣,關於流求到底是什麼地方,現在的學術界一直在爭論不休,所以筆者只能用泛指,請勿爭論哈~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