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

事情的發展往往很難按照某個人的想法進行,事實上每當你覺得一切都計劃好了,一切都安排好了,自認爲有了萬全的準備之時,總會有出其不意的事情發生。

趙禎可以說是準備了萬全,在他看來天竺的低種姓和賤民,已經沒有了活路,最好的辦法就是反抗上層的高種姓,推翻原本的統治階級,解放賤民和低種姓。

但就是這樣一條革命的道路對於天竺人來說卻是不可能,甚至是甘願接受高等姓的剝削與奴役也不敢反抗。

天竺人的這種奴性已經被紮根心中,在外人看來他們這是苦難,但他們卻覺得這是贖罪,是爲上輩子贖罪,這輩子被虐待的越慘便贖罪的越多,將來他們死了便會轉世爲高等姓的人。

不光如此,他們甚至還自發的遏制那些想要反抗的人,認爲這些人會破壞他們轉世的可能,誰要是讓他們不接受苦難,去反抗種姓制,那就是在毀滅他們的未來!

於是完全出乎趙禎意料的一幕出現了,即便是被高種姓不斷的壓榨和剝削,那些可憐人依舊不敢反抗,甚至不願意反抗,他們情願自己被餓死,窮死,也不願對高他們一等的種姓動手。

這在大宋的百姓看來就是自己賤,怪不得旁人,也怪不得受到欺負,活不下去就算了,到最後也不敢和上面的人拼命,這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只能受到不斷壓榨,這是他們自取滅亡的結果,但活不下去的天竺人開始新的思路,他們成羣結隊,拖家帶口的向大宋而來,希望進入大宋討生活。

他們把目標放在了大宋佃戶的身上,希望自己也成爲大宋的佃戶,給大宋的農人幹活,只要給他們糧食吃,給他們地方住,給他們衣服穿就行。

這就是勞力輸出,但大宋的百姓可不要這些天竺人,他們的懶惰是出了名的。

別人不知道趙禎卻清楚天竺人懶惰的原因,不是因爲別的就是因爲他們的土地,無論是剛開始的雅利安人,還是後來的突厥和阿富汗的***,他們在居住在印度的土地之後,都開始漸漸的變得安逸起來,遠沒有當初入侵印度時的驍勇善戰,可以說這些曾經強悍的民族在來到天竺之後都開始漸漸墮落了。

征服者變爲統治者後,開始享受着印度河流域富饒的物產,漸漸地產生了惰性,天竺人並不像別的民族一樣喜歡擴張,因爲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氣候炎熱,天竺便產生了一種熱帶惰性。

這是天竺的生活環境和氣候導致了天竺人性格上的懶惰、懦弱和效率低下。

除此之外,印度教的謙卑恭順也導致了天竺的性格,印度教吸收了波羅門教和佛教的文化,因此形成了一個包容性的宗教,這一點也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天竺的性格。

天竺人的懶惰是出了名的,別說是在這個時代,就是在後世也是懶的讓人吃驚,趙禎對此深有體會。

而相對於勤勞的大宋百姓來說,這種懶惰是不能接受的,這種沒皮沒臉的生活也是不能接的,現在的世界正處在一種奮進的時代,每個民族,每個文明都在爲自己的強大努力。

西方的神聖羅馬帝國已經開始準備再次進行十字軍東征,而塞爾柱帝國更是嚴陣以待,與大宋之間也是呈分庭抗禮之勢,便是小小的以色列也是不斷的擴展自己的領土。

但天竺卻是一個例外,這個文明對外的擴展十分不積極,並且沉迷於自己的制度和模式之中,便是外人前往征服之後,也會更快的融入到其中,跟着天竺一起墮落。

對於天竺人的投靠,大宋的百姓幾乎都是拒絕的,甚至向雲南路的州府衙門請願,蘇軾對於這種請願已經習以爲常,雲南路和大宋的其他路都不大一樣,這裡的經濟出人意料的繁榮。

大宋的許多產出都是從雲南路出去的,百姓們生活安定,土地肥沃,產出豐富,生活好了,其他的也自然都好了。

原來還有商路作爲補充,現在商路斷絕,百姓們心中本就對天竺有怨氣,何況是天竺的人又要來大宋做佃戶?

看着手中各商賈聯合起來的請願書,其中不光有商賈,還有大量的百姓情願,蘇軾的心情很好,老百姓的情願是對的,這段時間天竺人已經在大宋的邊境上聚集很多,正愁沒有辦法。

自己已經向朝廷上奏也向官家上疏,雖然沒有朝廷和官家的旨意,但有了百姓的情願書後,自己便能稍稍強硬一些,阻止這些天竺人進入大宋。

“來人!行文吳萬全,讓他到本官的官衙來!”

書房小吏立刻答應下來便出去,現在的蘇軾雖是大宋的駙馬外戚,但卻也是一路之地的轉運使,總攬一路的軍政大權。

蘇軾明白趙禎的意思,也知道現在該做什麼,百姓的請願和民意顯然是和官家的目的一致,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兵驅趕那些聚集在大宋邊境上的難民。

沒錯,就是難民,天竺並未發生天災,這完全是人禍導致的災難,蘇軾從朝中得到消息,天竺人在和塞爾柱人秘密通商,顯然這些土地被天竺高等姓佔據之後,加大剝削,大量的糧食和產出被用於貿易。

逼得天竺底層百姓沒有飯吃,人爲的產生了大饑荒,所以天竺百姓纔會到大宋的邊境上,希望得到大宋的施捨和援助。

但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放鬆,這段時間蘇軾對天竺人瞭解的很透徹,一旦雲南路對天竺難民進行援助,那隻會讓大宋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天竺人是不會感激大宋,甚至會覺得理所應當。

得益於交通的發展,從騰衝府到大理只需要兩個時辰,吳萬全很快就到了,風風火火的就來了,他比蘇軾還要着急,因爲騰衝府的騰衝軍已經開始和邊境上的天竺難民產生衝突。

天竺難民已經等不下去了,開始衝擊大宋的邊境線,想方設法的穿越騰衝軍的封鎖,而難民的數量很多,騰衝軍殺不過來………………

眼下的情況危急,說不得就會成爲大宋和天竺之間戰爭的開始。

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
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