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

趙禎幾乎考慮到了一切但卻忘記了此時的交通條件,蜀道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更何況狄青要帶領一萬戰兵和物資,這大大的增加了行軍的難度。

這次馳援成都府狄青爲主將,包拯爲監軍,這樣的搭配算是最合乎所有人心意的,畢竟文臣監軍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證軍隊按照官家的旨意。

同時也是文官對武將監控的最後一道防線。

哷……

勒緊繮繩,馬兒放緩蹄步,看着前方蜿蜒的碎石小道包拯微微皺眉道:“漢臣,按照這樣的速度何時才能抵達成都府?”

狄青無奈的苦笑一聲:“怕是要半個月之後,如此蜿蜒曲折的山路實在難行,我軍糧草輜重較多……”

“已經過去半月有餘,距離成都府還有一半的路程,怕是無法契合官家的旨意,咱們可不能因爲山路難行便怠慢王事。”

狄青指了指綿長的隊伍:“除非衆將士會飛檐走壁,否則無法完成合圍之事。”

包拯跳下馬使勁的甩動腳上的爛泥,經過一場小雨過後的山路更顯泥濘,原本鬥志高昂的禁軍艱難的在山路上前行,雙腳彷彿灌了鉛一般沉重。

這對大軍士氣的打擊無疑是沉重的,即便是到達埋伏地點,如此疲憊的士卒也無法發揮戰力。

兩人相視苦笑,誰也沒有料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大軍除了拖着疲憊的身體前進以外別無他法。

狄青深思熟慮過後決定改變行軍的路線,大軍直趨華陽阻斷大理南蠻軍的退路。

但他的計劃遭到了包拯的反對:“陛下命我等馳援成都府,而你要率軍往南,此乃大不妥。”

狄青無奈的說道:“如果要完成官家的定計,與成都府形成合圍之勢,就必須繞道華陽,這是嚴格執行陛下的旨意,有何不妥之處?”

包拯一時無言以對,他知道蜀道的難行,按照大軍的速度別說是合圍南蠻兵,就是馳援成都府的時間都不夠,到時間就真的完不成官家的任務了。

要麼按照原計劃從蜀道馳援成都府,要麼靈活變動一下,轉道華陽提前做好埋伏,包拯咬了咬牙道:“你確定南蠻撤退的路線會經過華陽?”

狄青點了點頭:“華陽古道乃是由南進入成都府的門戶不可避讓,而兩邊皆是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懸崖峭壁,山路更是百步九折縈巖巒。”

包拯微微點頭:“你需要多少人阻擊南蠻?大軍必須分出一部分前往馳援成都府,官家交代過了,即便是不能全殲南蠻也要保證成都府的安危!畢竟成都府是川陝之咽喉,兵家之要地,一旦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狄青對蘇洵治下的成都府是相當有信心的,從他的上疏就能看出蘇老泉對兵事相當精通,何況成都府還有禁軍萬餘人,距離永康軍也不遠,完全有能力守住成都府,但包拯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畢竟永康軍不會直接前往成都府而是成爲堵住南蠻軍向北撤退的楔子。

“要想截斷南蠻軍,我手中必須要有七千人以上的兵力,還要輔以器械之利,只能分出三千人馳援成都府!”

包拯想都不想的說道:“給我三千人足以,但必須要有陌刀手!”

狄青臉色一變,陌刀手是他的寶貝,也是這次大軍出征的試驗場,就這樣給包拯馳援成都府有些大材小用了些,畢竟城防戰不需要破陣……

“軍中只有兩千的陌刀手,我只能給你五百作爲奇兵之用,剩下的皆是神箭手,他們穿着輕便易於在山中穿行,能提高你們的行軍速度,沒有甲冑重器的拖累應該能很快到達成都府!”

“如此甚好!”

包拯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爽快的讓狄青不敢相信,這包拯可是朝中出了名的剛直,他認準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即便是官家的嚴旨只要包拯覺得不妥便會耿直的上疏,一點彎彎繞也沒有。

今天怎麼變得如此好說話了?

狄青佩服這個立朝剛毅包希仁,但和這樣剛直的人搭夥卻很讓人頭疼,戰場上本就是瞬息萬變,一味的剛直只能失去戰機,還好包拯在此時妥協了。

一萬禁軍就因爲蜀道的艱難兵分兩路,狄青覺得如果能在蜀道上修建公路就不會有這麼麻煩的事情,整個計劃也會變得天衣無縫。

包拯帶着三千人的禁軍向成都府前進,狄青的七千禁軍則向華陽趕去,他們要在南蠻撤退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好。

輕裝上陣的神箭手的行軍速度很快,包拯在副將劉光的幫助下前往成都府,五百人的陌刀手卸去身上的重甲,由馬馱着自然不會影響速度,而兩千人的神箭手帶着都是精良的棘輪弩,備箭五十支的箭壺是他們身上最重的東西。

一路上包拯看到的都是村莊的殘垣斷壁,但很少發現屍首,這證明在南蠻進攻之前此地的百姓已經撤離,包拯奇怪的撓了撓頭,難道成都府早就得到大理國犯邊的信息?

不光沒有百姓的屍首,就連糧食都是顆粒不存,包拯瞬間就想起堅壁清野之策,難道蘇洵早早就做好了南蠻進攻的消息並加以準備,但是誰向他提供的情報?

包拯的邏輯思維很強,簡單的線索便能分析出一些常人不會注意的細節,這次大理國對大宋的進犯好像是有人計劃好的一樣。

南蠻軍從建昌府一路向北進攻,沿途的州縣根本就沒有抵抗,而南蠻軍也沒有進攻,只是從荒山野嶺繞道進攻成都府,顯然是想一舉拿下府城,而蘇洵應該是早就得到消息,對成都府一府之地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沒有留下一粒糧食給南蠻軍。

這一切就像是大宋和大理商量好的一樣,在成都府決戰纔是雙方的目的,可如此一來對大理國一點優勢也沒有,放棄沿途的州縣就等於放棄了後援,即便佔下了成都府也沒甚的用處啊?

事出有異必有妖!包拯看着近在眼前的成都府微微皺眉,難道背後有一支黑手在推動這次戰事的發展?

黑手?!

包拯一驚,普天之下能有這種能力的也只有黑手了,而黑手的主人便是當今聖上!難道是陛下推動了這一切,包拯想不明白,大理對大宋來說沒什麼用,南蠻之地,化外之民,瘴氣橫生,有什麼好的?

當年太祖玉斧劃界就是因爲大理山川縱橫,不宜攻伐。

如今陛下卻要爲了攻取這片南蠻之地不惜動用黑手,其中定然有所蹊蹺。

包拯不會因爲趙禎的行爲而怠慢王事,在他看來官家一定有自己的打算,在包拯的心中從未懷疑過趙禎的舉動有問題,即便是這場戰爭是官家蓄意爲之的。

畢竟士大夫的責任就要輔佐君王……

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
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