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

趙禎在智慧宮中聽了一會張載的新學,這種以儒家爲主兼併各派學說的新學非常受歡迎,學說也要有自己的氣度,如此才能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新學的氣度就是包容,包容各派學說,只要是有好處的,說得對的,對人的思想有作用的,新學都會吸納,唯有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新學的出現難免會讓原本的儒學和延續儒學的其他舊學不滿,辯論便是最常見的事情。

理越辯越明,這是所有人的共識,舊學和新學之間的辯論纔是最精彩的,無論誰有道理,都要在辯論上講的清楚。

一場辯論很快就會開始,而智慧宮中從來不會有人站出來息事寧人,辯論不光能更好的闡述雙方之間的觀點,更能讓人興奮。

喜愛關撲的大宋百姓甚至已經在智慧宮的辯論之前便已經下注完成了。

那些都是外場的百姓,他們可以隨意進出智慧宮,大宋的智慧宮相當隨意,只要是大宋百姓,都能進來聽課,這是趙禎早早定下的規矩們也是大多數學者贊同的事情。

學問可以束之高閣,也可以施教與普羅大衆,這就是學問的魅力所在,新學很聰明的利用這點,把許多儒學中的經典用文白的形勢推廣。

關學一開始講究的是以《易》爲宗,以《中庸》爲體,以《禮》爲用,以孔、孟爲法,而現在更多的是實學爲主,並且強調人的“氣節”。

以實用爲主,這就關學現在所追求的東西,並且還能把實用學和儒學相結合,用儒學的思想去解釋格物的道理,把人們對格物的追求和發展合理化,儒學化。

事物是感覺之源,即物可窮理,他主張通過實踐,通過多思方能認識事物,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這就是今天張載所講的內容,趙禎在人羣中坐下,四周很自覺的空出了好大一片地方,雖然趙禎沒有自報身份,但久居上位的氣質使得一般人根本不敢靠近。

在智慧宮中本就是安全的,趙禎身邊只有三才這個老僕跟隨,所以也就很多人下意識的把趙禎當作是朝堂官員,帶着老僕來聽關學。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張載的關學影響力很大,也很驚人,朝堂之中的官員來聽他講學的不在少數。

學術的氣氛很好,但平和的講學很快就被激烈的所取代,因爲站在的不遠處已經開始有另一羣人坐下,這些人即便是席地而坐,也是規規矩矩的跪坐,三才小聲道:“官家,周敦頤來了,雖說此人是後起之秀,但他的學說在朝堂之中還是頗受關注的,不少老臣說他是洛學柱石,頗有古風。”

趙禎點頭笑道:“這下便精彩了,一個是新起之秀的關學,一個是傳統之尊的洛學,雙方之間的過招必是精彩過人!朕倒是要看看這場講學和辯論最後誰能勝出。”

“老奴覺得誰都贏不了,誰都輸不了,這文人之間最講究的便是風骨和氣度,誰贏誰輸,最後都是貶低對方擡高自己。到頭來雙方都會宣揚自己獲勝,或是說什麼輸贏不存,辯禮爲要的話來…………”

趙禎哈哈大笑指着三才道:“沒想到你這殺才學問不精,反倒是把儒家的這點事看的一清二楚。”

“老奴就剩下這點小聰明瞭,比不上官家慧眼。這關學的張載當真是有魄力的,博採衆長之下,早已立於不敗之地,誰和他對着幹,終究是要要輸的體無完膚啊!”

三才跟在趙禎身邊的時間不短了,他豈能看不出關學的優勢?

關學是什麼?

關學就是在不斷的吸納天底下所有的知識,然後在用儒學去解釋,給一個合理的地位,讓他們成爲關學的一部分,這樣下去還有誰會是關學的對手?

趙禎擺了擺手就繼續飲茶,不遠處的周敦頤已經站在了張載的對面,雙方之間態度溫和,辯論的素質還是不錯的,最少比後世臉紅脖子粗的辯論大會要好得多。

既然雙方之間溫文爾雅,緊張的氣氛便會開始放鬆,雙方之間的支持者也沒有言語之間的衝突。

只不過很明顯就能區別出來,站在這邊的關學學子大多席地而坐,態度隨和,頗有君子的瀟灑風韻,而對面洛學學子卻正襟危坐,搖桿筆直。

趙禎覺得從一開始洛學便要輸了,長時間的跪坐傷身體,血脈不通自然不舒服,辯論的時間越長,他們越堅持不下去。

古人都是跪坐的,原因是那時沒有高腳傢俱,所以跪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至是禮的一部分,即便是到了大宋,在正式場合中依舊是跪坐爲禮。

跪坐還有一個名字,叫正坐,只不過這種正坐對於人來說是一種折磨,正坐當然有好處,對人的腰部比較好,後世膝蓋受傷的人往往採用這種姿勢進行恢復。

跪坐還可以減肥,可以矯正駝背,鍛鍊內府,是瘦身瑜伽的基礎,往玄妙了說還能條例整個內臟機能,起到了暖腹、暖胃的作用。長期堅持可以改善腰疼。

但擁有這些好處的跪坐最終還是被淘汰了,爲什麼?很簡單,因爲不舒服!

不利於腿部血液流通循環,最明顯的便是腳麻,還可能會導致坐傷筋骨,誰也不希望和朋友們聚會之後腳麻木的不屬於自己…………

人是追求舒適和享受的動物,當胡坐第一處出現解放人的雙腳之後,便意味着這種舒適的坐姿早晚會取代正坐。

而這就是時代發展的規律,所以周敦頤打算用坐姿作爲突破口來反駁關學的隨意可定是失敗的。

實用本就是張載和新學的追求,關學能有今天的局面最大的優勢便是博採衆長,所以在面對周敦頤以及那些正坐學子的詰問時,張載從容以對。

一場精彩的辯論以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而結束,兩邊的學子聽的如癡如醉。

在所有人眼中,周敦頤是古樸的君子,頗有上古先賢之風,而張載更像是一個戰士,他打破禁忌,以全新的變革方式對待儒學,發展儒學,這樣的人值得受到人們的尊敬。

趙禎知道,無論如何今天這場辯論儒學勝了………………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