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

在蔡伯俙看來謝文運的想法相當獨特,但在趙禎看來卻是超前的,這個年輕的知州居然能夠想到如此高效有利的辦法。

以州府衙門出資開辦的商會主要目的類似於後世地方政府開辦的培訓學校,這不光是獨特那麼簡單,時間而是超前,大大的超前!

謝文運的辦法就是把更多的百姓變得富裕起來,雖然不一定在瀘州城,但在大宋各地富裕都是一樣的,百姓們富裕,地方州府也跟着富裕起來。

畢竟在外打拼的人終究是會回到家鄉的,每年創業成功給瀘州商會的抽成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這讓趙禎想到了後世某個開滿全國各地的麪條,兩者之間幾乎是一樣的,眼下謝文運開辦的商會其實就是行業協會一樣,只不過火鍋商會更加具體,可以說是地方州府幫助百姓創業的一條龍活動。

要知道州府衙門爲百姓做擔保向錢莊借貸,這在大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朝廷的衙門怎麼能爲百姓擔保?憑什麼要爲百姓擔保?

而謝文運的想法很簡單,他就是爲了讓瀘州百姓過的更好,發家致富帶動整個瀘州成爲大宋數一數二的城池。

這樣的人才時難得的,在趙禎看來他要比那些把治下百姓管理的井井有條的官員更好,更加符合百姓以及整個大宋的需要。

對於地方官來說,州府的繁榮只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但對於整個大宋以及趙禎來說,州府的繁榮是不斷提升大宋實力的基礎。

每個地方州府都是大宋的組成部分,越是繁榮對大宋越有利,大宋也會愈發的強大。

趙禎重視這樣的人才,而對於地方州府的建設,趙禎一刻也未曾怠慢,王安石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趙禎把他安置在了三司州府務中,爲的就是讓他給地方州府提出規劃。

瀘州漕運發達,趙禎在倌驛睡到半夜便已經聽到外面人羣來來往往的聲音,大抵是倌驛靠近碼頭,所以這裡的黎明來的特別早。

雖然倌驛附近早已被重兵把守,可喧鬧聲依舊傳到了這裡,大軍已經在勞役的幫助下開始登船,只需經驗有條不紊,蔡伯俙早早就出去忙活了。

作爲後勤官這也是他的分內之事,謝文運同樣配合着蔡伯俙的指揮,安排勞力把碼頭上的大量輜重搬運到碩大的官船上。

趙禎本來就有早起的習慣,在倌驛的庭院中稍稍活動一下便準備登船,早一些登船就意味着可以早一些回到神都城。

從瀘州乘船到江陵府可不近,一路上最少需要八九天的時間,漕運不必陸路,速度是沒有太大變化的。

雖然速度慢,但勝在穩當和運載量大,岷江水波濤洶涌,水量巨大,單單是有史料記載的便達數十次之多。

漢武帝元封三年岷江“溢”出,“漂流萬家”。漢成帝時,岷山發生地震山崩,上游河道潰決。晉武帝期間,同樣的禍患重演。唐代,有記錄的岷江大洪水就有八次之多。

到了五代時期的後蜀廣政十五年,岷江洪水淹沒當時都城延秋門,城牆沖垮,百姓流離失所。

到了大宋,岷江洪水愈發頻繁,從太祖朝第四年起,就發生了“西山積霖,江水騰漲,洶洶趨下,尾向橫決”的事件,見於朝廷的水患錄中。

其後的幾十年間岷江彷彿時故意和大宋王朝過不去,不是上中游氾濫,就是中下游成災,一直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若非情不得已,趙禎也不想讓大軍乘坐官船從岷江上經過,但好在上游的都江堰經過朝廷的投入已經頗見成效。

歷朝歷代對都江堰都有修繕,這已經稱爲漢家王朝不可缺少的歲修制度。

竹籠結構的堰體在岷江急流衝擊之下並不穩固,而且內江河道盡管有排沙機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積。因此需要定期對都江堰進行整修,以使其有效運作。

到了大宋,因岷江之患,朝廷訂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農閒時斷流歲修的制度,稱爲“穿淘”。

歲修時修整堰體,深淘河道,淘灘深度以挖到埋設在灘底的石馬爲準,堰體高度以與對岸巖壁上的水則相齊爲準。

而這些都要得益於三國時期的名人“諸葛亮”,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爲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一千兩百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雖然在瀘州看不見都江堰,但瀘州卻因爲都江堰的存在而被惠及,岷江的水患得以控制,當然也便與漕運。

站在船上的趙禎看着波濤洶涌的江水不得不感嘆這個時代人心中的那股強大,江水再洶涌也阻擋不住瀘州人走出去的信心。

誰不知道大宋的漕運乃是黃金水道,但真正能依靠漕運發達起來的城市寥寥無幾,大量的官船其實不都是被朝廷調運來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數量是原本就停靠在瀘州的。

這裡漕運發達,所以官船和民船的數量都很多。

此次徵調的船隻中不光有官船,還有大量的民船,不要小看這些民船,他們的噸位同樣驚人,有些甚至超過了官船。

民間商賈總是會不自覺的擴大規模,因爲在他們看來這樣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船舶也是如此。

而每艘船上都有大量的水手和船伕,不同的是,這些人的身份特殊,說他們是百姓也可以,說他們是官府的差人也是可以的。

漕行,原本是獨立於政府之外的幫派,也有漕幫這個說法,只不過在大宋不興這樣的叫法,因爲和綠林好漢似得,讓人覺得類同匪人。

事實上這些人卻是應該叫做漕卒,他們都是負責漕運的人員,雖頂着漕卒的叫法,但大多數人卻不屬於朝廷。

唯有獲得朝廷告身的人才算是拿着三司俸祿的官吏,而剩下的都是受僱於漕卒的人,所以這些漕卒的身份有點類似於“包工頭”。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