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

就在鵬珈羅的造反大獲成功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波羅王朝的大軍已經趕到了鵬珈羅,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原本還在“打土豪分田地”的首陀羅和賤民驚恐萬狀。

他們迅速的銷聲匿跡,原本大好的形勢覆水東流。

不光土地不要了,他們還回到了原本自己所在的農莊之中,繼續開始每日的勞作,然後把土地上的所得送到農莊的庫房當中,甚至有人還千方百計的把吠舍找出來,讓他繼續管理農莊。

原本已經打下大半的鵬珈羅瞬間被“打回原形”,樑懷等一衆黑手目瞪口呆,沒想到這些天竺人居然如此膽小怕事,稍有壓力便沒了主張。

即便是之前已經下定決心,並且留了血才換來的東西轉眼之間就能拱手送人,而這些天竺人清一色的把責任都推到了他們的身上。

在這些天竺低種姓的人看來,是大宋拋棄他們在先,沒有早早出兵,沒有保護他們,而波羅王朝的鎮壓軍隊卻來的非常之快,他們沒有能力與之對抗,只能繼續苟且…………

何況他們已經習慣了苟且,稍稍的反抗只不過是看到了大宋伸出的援手,但他們自己不願使勁,無論大宋怎麼拖拽也沒有辦法。

數萬天竺軍隊再加上臨時抽調出來的數萬天竺雜軍人數已經近十萬之衆,這樣龐大的人數八百黑手根本抵擋不住,就是把這些人捆在一起仍有黑手宰殺,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才能殺完。

土奼城中的黑手們聚集在一起,樑懷已經做好的撤離的準備,眼下天竺人來勢洶洶,若是與之硬抗,必回全軍覆沒,八百人對抗近十萬人,怎麼說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原本他是打算把天竺的低種姓聚集在一起爲自己所用,讓他們投靠大宋和天竺人的援軍作戰,可誰知道他們一見高種姓派來的軍隊立刻作鳥獸散。

只留下了八百黑手在土奼城中頑抗,甚至有許多原本造反的低種姓還參與了天竺的援軍,這羣沒骨頭的傢伙果然是靠不住的。

從一開始樑懷便有了最壞的大宋,但他做夢也沒想到天竺人的性子這麼軟。

“都監,眼下咱們這就走了?”

“不走又能如何?天竺人爛泥巴扶不上牆,我等還是先一步離開的好。”

即便是要走也有些捨不得,畢竟是親手打下來的一座天竺城池,並且還豬呢比大幹一場,誰想到天竺人自己不爭氣壞了好事。

城中的天竺人已經開始跑路了,之前爲了安心,也爲了不讓他們拖後腿,樑懷已經下令大開城門,凡是不願留下的人都讓他們走,誰知道一夜之間天竺人拖家帶口幾乎走的差不多。

現在好了,城中剩下的不是老弱就是病殘,至於其他的人都是在天竺犯了事的或是精明的人,他們認準樑懷等人要走,要返回大宋,希望順帶着把他們捎上…………

樑懷已經徹底失望,他自認爲在天竺這麼多年還是比較瞭解天竺人的,誰曾想最後居然都是些貪生怕死之徒。

這樣的人不值得拯救。

只要離開就是好事,就能活命,最後樑懷等人還是決定離開了,他們要前往大宋的邊境,尋找機會。因爲他們相信蘇軾這個大宋的駙馬,雲南路的轉運使一定會支持他們。

就算是現在沒有援軍過來,天竺人和大宋之間的戰事已經爆發,早晚有一天這鵬珈羅的土地還是他們的。

八百黑手在城中列隊,他們即將前往大宋,和之前不同,眼下的黑手們幾乎都是有戰馬,行軍速度極快,最多需要三天時間便能趕到騰衝府去。

但就在城門打開的一瞬間,一騎快馬衝了進來,那人身穿大宋的騎兵盔甲,便是胯下的戰馬也是高大異常身披馬鎧。

顯然這是大宋的戰馬,馬上的騎士翻身下馬之後快步上前,對着彭七躬身道:參見樑都監!卑職是騰衝軍傳令兵,乃吳將軍麾下!”

“哦?”

樑懷是又驚又喜,望着眼前的人道:“你之前來所爲何事?莫不是蘇轉運使派兵援助我等了?”

來人抱拳道:“啓稟樑都監,我騰衝軍以越過怒江,五萬大軍很快抵達,最遲三天!王將軍的意思是我騰衝軍前軍三千人快馬加鞭趕到,助你一臂之力,萬萬守住土奼城!一城在手進可攻退可守,萬萬不可丟棄!”

樑懷大喜,望向城門道:“人呢?怎麼不見這三千人馬的身影?”

傳令的騎兵笑了笑道:“吳將軍擔心您撤軍太快,命我快馬加鞭趕來通報,三千人馬轉瞬即至!這是統兵的令符請您收好,您也把印記拆分一半讓我帶走,以此爲憑,返回軍中覆命!”

樑懷點了點頭,這是應該的,自己得了三千人的臨時統兵之權,自然該把自己的印記分出一半交給“吳鐵膽”,否則到時間也說不清楚。

原本山窮水盡,沒想到轉眼之間便是柳暗花明,三千騰衝軍前來相助,守住這土奼城還不易如反掌?

他們八百人便已經能奪下土奼城了,再來三千人便能把這土奼城守得如銅牆鐵壁一般,要知道三千人的前軍要帶來多少的輜重?

難怪他們要比傳令的騎兵慢上一步,看來和自己想法一樣的人不光是黑手的兄弟,連那位駙馬轉運使也是想到了其中的關竅。

若是說官家下旨命他援助自己樑懷是萬萬不相信的,畢竟這雲南路到神都城像個千里之遙,這麼短的時間還不夠消息走一個來回的。

黑手一旦進入大宋便可使用所有驛站之中最好的快馬和飛鴿,消息一刻也不會延誤,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傳遞的這麼快。

顯然他蘇軾也是個聰明人,也看到了眼下的奪取鵬珈羅的機會,否則不會輕易派兵前來,至於這個吳萬全“吳鐵膽”樑懷是早有耳聞。

聽說此人是曹家的外門子,在軍中作戰勇猛號稱鐵膽,眼下沒有官家的聖旨他便敢聽從蘇軾的調遣前來作戰,不愧是有一隻“鐵膽”啊!

其實他哪裡知道,爲了這件事吳萬全和蘇軾兩人之間大大小小吵了不下數次,但最後吳萬全妥協了,反正出了事由他蘇軾兜着,畢竟人家有臨機專斷之權嘛!

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
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