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

趙禎坐在行進的車駕之中,身爲一個皇帝的車駕,這輛馬車並沒有多麼的華麗和堂皇,只是稍稍比普通的士兵車廂要大一點而已,裡面堪堪能容下一張牀和一方小几罷了。

要說唯一不同的便是車廂上的防護,沒有一面盾牌卻有着數塊厚實的裝甲,這些裝甲都是利用板甲同樣的工藝鍛造而成的,其中更是加上了菱形紋的最新設計,即便是威力巨大的牀子弩也很難在百米外洞穿它。

車駕如此低調不是趙禎多麼的想要平易近人,也不是趙禎的勤儉節約,而是這樣的車駕在軍中隨處可見,不容易被敵人當成明顯的目標罷了。

在戰場上永遠奉行着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準則。

趙禎身爲皇帝,還是御駕親征的皇帝,可想而知他的車駕在戰場上是多麼的重要,一旦遼人知道趙禎御駕親征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進攻中軍,就連狄青和楊懷玉都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爲此夏竦擔心的好幾晚沒有閤眼,一定要曹瑋給個萬無一失的辦法,最後只能用最簡單的方法把趙禎的車駕和禁軍們的馬車弄得極其相似罷了,唯有這種掩人耳目的方法能讓趙禎的車駕消失在十萬大軍之中。

漂亮的飛檐被拆除,威武的飛龍護手被切斷,囂張的金色被塗黑……

但這麼做也有弊端,全軍將士都知道趙禎御駕親征來了,可他們卻見不到皇帝的車駕,這多少讓禁軍們的鬥志有所衰減,爲此只用一面威武的龍旗代表皇帝的所在。

趙禎微微苦笑,這和皇家有什麼區別嗎?不過是更加顯眼罷了!趙禎有時都不知他們是怎麼想的,這下好了,敵人順着這面高高飄揚的威武龍旗更加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還是夏竦聰明且頗有捷才,立刻想出了最好的辦法,在軍中豎起更多的龍旗,這樣一來禁軍們知道趙禎就在軍中,也讓敵人不知趙禎生在何處。

趙禎在車廂中翻看黑手送來的情報,果然如他所料,遼人陷入了西夏人精心編織的巨網中,連趙禎都不得不佩服李元昊的焦土政策,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有犧牲掉草場和良田來制衡遼人,這需要很大的捨得之心。

堅壁清野,這是一條對付大縱深作戰的妙計,不光實用,更能以弱勝強,以少勝多。

趙禎喝了一口茶水,按照黑手的情報,遼人多半是要輸了,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遼人的失敗是輸給了一場惡劣天氣,也根本想不到一場連雨都沒下的風暴會把整個的遼人氣勢擊垮。

趙禎通過眼前的情報總結出遼人必敗,夏竦和曹瑋都不相信,在他們看來遼人的鐵騎幾乎是戰無不勝的存在,豈能輸給西夏人?

和遼人一樣,他們都習慣性的拿大宋的軍隊作爲度量的標準,西夏不是大宋的對手,而遼人戰勝過大宋,再攻擊西夏當然是手到擒來!

趙禎看着兩人將信將疑的模樣微微笑道:“你們太小看西夏了,遼朝有精銳的御帳親軍,西夏人怎麼會沒有屬於他們的精銳,據朕所知,西夏有一支騎兵勁旅,名曰“鐵鷂子”,之所以如此得名乃是因爲鐵鷂子乘善馬、披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抵近,西域人莫敢敵焉……”

趙禎的話一出,曹瑋便緊皺眉頭:“要是按陛下如此說,西夏人的鐵鷂子確實厲害,可爲何李元昊不早早拿出來,畢竟這樣的一支騎軍衝鋒陷陣一點也不輸與遼人的御帳騎軍啊!”

夏竦笑道:“曹樞密難道忘了李元昊的爲人,此人極其狡詐,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使出如此精悍的殺手鐗。”他的話剛說完便微微驚訝,望向趙禎的眼神也變得十分佩服:“官家的意思是,李元昊一旦用上了鐵鷂子就一定是西夏反擊之時?!”

趙禎點頭道:“沒錯,以朕對李元昊的瞭解,此人不到十之八九,不會動用最後的底牌,鐵鷂子跟隨在李元昊的軍中,經過堅壁清野之後,遼朝人馬皆疲憊不堪,此時再猛然回頭,以鐵鷂子爲先鋒,輔以輕裝步跋子,遼人本就疲憊不堪,此時擊之必有奇效啊!”

曹瑋心悅誠服的讚道:“陛下洞徹其理,如若李元昊真的如陛下所說,遼人怕是難辦,但遼人也不一定上當,萬一見好就收原地屯兵待援也說不定。”

趙禎哈哈大笑道:“原地屯兵待援?!不是朕瞧不起遼朝,就以如今遼朝的國力財力,如何往那千里之外的地方運送補給,即便是能送去,也會在路上十去七八,別忘了遼朝可不似我大宋公路遍佈,車馬不息。”

曹瑋尷尬的笑道:“也是這個道理,臣愚鈍了!依官家之見此戰遼人必敗?”

趙禎微微搖頭道:“世上最絕對的事情就是沒有絕對的事,如若朕是耶律宗真必會在進攻西夏的時候先拿下一座糧草充裕的城池,並且派遣大遼援軍佔領,以此爲基礎向周圍蠶食,大軍的目標依然要釘在李元昊所部的身上,讓他沒有喘息之機,疲於應對。

當然這要在遼朝有能力發動幾十萬大軍的情況下,而且這幾十萬的軍隊都要訓練有素才行,否則這也不過手空想而已。”

趙禎的話道出了大縱深作戰的精髓,後勤保障與蠶食戰略相結合,看似大軍突進實則穩紮穩打。

大宋的軍隊之所以敢長驅直入燕雲,主要是因爲它的機動性已經被趙禎改造的相當驚人,馬車作爲既能作戰又能運輸的工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後勤保障就更不用說了,各種口味各種營養的壓縮軍糧不僅體積小方便運輸和儲藏,更是口味奇好深受將士們的喜愛。

最重要的一點,這玩意不耽誤行軍,大軍開進最忌諱安營紮寨起鍋造飯,嫋嫋的炊煙會成爲給敵人示警的狼煙,畢竟是深入敵境,要說沒有遼朝的眼線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但趙禎可以說密探的速度絕對趕不上大軍移動的速度,探馬今天彙報大軍越過宋遼邊境的浣水,明天大宋軍隊說不定就到了飛狐嶺之下!

大軍直取飛狐嶺這一重要的關隘之後,再兵分三路向北進發,用兵的路線和太宗的北伐路線基本上如出一轍,但趙禎的軍隊,速度更快,所需的補給更少,武器更爲先進,裝備更爲全面。

當年太宗能一路輕鬆的打到涿州,趙禎相信自己率領的禁軍能更快的抵達遼朝的南京,這裡距離後世的北京只不過幾裡地而已,遼人以燕分野旅寅爲析木之津,爲其命名爲析津府,也是當年太宗的目標幽州……

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
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