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

趙禎從未想過消滅外族,整合一直是他的手段,不光如此,還要讓他們融入到華夏之中,成爲華夏的一部分。

大宋是征服了外族,很多存在於華夏曆史中的外族,但這對趙禎來說還不夠,趙禎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蕭撻裡看來他是一個控制慾極強的人,他不光要征服這些部族,毀滅他們的國家,還要征服他們的靈魂!

讓他們不再是和大宋捆綁在一起,而是和華夏捆綁在一起,成爲華夏文明的一部分,一旦如此,那以後無論是哪朝哪代,都是華夏人的華夏,而不是漢人,契丹人,亦或是党項人。

蕭撻裡已經喝得微醺,藉着酒勁開口道:“趙禎,這事情就不該是你做的,能這樣做的人世上只有聖人,唯有聖人如此才能獲得天下歌頌,到了你的手中若是事成,便充滿權謀!”

趙禎撇了撇嘴,這話是沒錯的,雖然是同一件事,可在自己手中成事必會被後人留下權謀之感,當然這本身就是一件爲華夏權謀的事情,只是未做皇帝沒有聖人那般的坦蕩。

夷狄入華夏,這不算什麼,但要讓他們習慣,並且保持下去,成爲一種記憶,可以說這是趙禎蓄謀已久的事情,只不過到今天才來得及實施而已。

有一點非常重要,想要實現這一點必須要等到大宋足夠強大,擁有足夠的能力去安撫,吸納,甚至是包容,並且有時間去習慣,如此才能讓大宋出現“民族大團結”。

這話說的有點大,民族大團結非常困難,可這也是一項強大的“光環”是一個國家的強大助力,一旦實現民族大團結,那最後的結果便是這個國家走上一條寰宇無敵的道路。

民族大團結有多麼的重要?看看後世那些被各個民族之間矛盾折磨的快要分裂和已經分裂的國家!

有幾個能像中國一樣緊緊團結起來不斷強大,不斷走向世界巔峰的?

這種事情不能和別人說,無論文臣武將都不行,即便是後宮中的知己也沒辦法開口,唯有同樣做過皇帝的蕭撻裡趙禎才能毫無避諱的說出來。

這事情對她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契丹這樣強大的部族也需要歸屬感,也需要在大宋在華夏紮根,無論承認與否,契丹都是華夏文明中的一部分,他們的祖先便是華夏的一部分了。

華夏的歷史本就是不斷擴展,不斷包容的歷史,原本的華夏只有中原,加上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四方之夷”,組成了所謂的“天下”。

華夏文明就是在和四方之夷碰撞,摩擦之下才形成今天的局面。

到了現在的大宋,南方已經被大宋開發出了不少的魚米之鄉,“嶺南”的這一代表荒蠻,落後,愚昧的稱呼已經被江南所取代,成爲大宋的天下糧倉。

江南不光出產大量的農產品,還是大宋糧食的主要集散地,來自南海駐地的糧食幾乎會先運到江南再往被販賣。

南蠻這個詞只有在北方人在生氣罵街的時候纔會對南方人冠以的稱呼,尋常的時候只會稱其爲南人,同樣北狄也是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蔑稱。

南北差異,東西之別形成了大宋特有的地理排斥,這是趙禎不希望看到的情況,朝堂之上便是如此,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朝堂居然牴觸南人,牴觸來自南方的官員。

原本還是並不怎麼牴觸北方人的,但現在也開始出現北狄這個稱呼了,只有在真定府以南,荊湖以北纔不被抵制,什麼時候大宋開始出現這樣的地理歧視了?

趙禎後來纔想明白,這恐怕就是民族碰撞融合以及疆域不斷擴大的所導致的。

地域的差異說到底是民族之間的差異,是人們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尋找殊同的辦法,趙禎忽然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一個自己把華夏各族聚集在一起,擰成一股繩的好機會。

所謂的華夏一直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漢家民族,相反而是各民族的融合總成,在趙禎的印象中,少數民族在後世不光有和漢族同等的待遇,甚至有不少的優惠政策,他們是共同組建華夏和中國所必不可少的存在。

合則兩利,鬥則具傷。

所以趙禎在蕭撻裡面前談及契丹,爲的就是先把契丹作爲實驗的對象,契丹在大宋的特殊性是無與倫比的。

契丹人不像党項人似得融入到大宋漢家百姓之中,他們是最爲龐大的外族,是經過三番五次內遷而依舊存在的北方民族。

想要把契丹收攏,最複雜的便是讓他們在大宋找到歸屬感,而歸屬感這東西需要非常大的投入,畢竟契丹人對自己本民族的歸屬感更爲強烈,雖然能征服他們的身體,但卻無法征服契丹人的靈魂。

趙禎已經給了契丹人科舉的權利,這同樣也是在改變他們的文化,畢竟儒學依舊是科舉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儒學中的儒家思想便是吞併外族的一劑良藥。

無論是優美的詩詞歌賦,還是中規中矩的四書五經,都是在文化上趨同的表現。

契丹人擁有過自己的王朝,遼朝在鼎盛的時候已經開始向儒家,向華夏文明靠近和趨同,趙禎現在做的不過是把這種手段運用的更加光明正大,更加得心應手而已。

契丹人想要參加科舉,那就必須要學習儒學,同時還要學習其他各種學科,按照各科成績進入朝堂,走上仕途,如此契丹人還能不快速融入到大宋,融入到華夏之中嗎?

趙禎慢條斯理的把自己對待契丹的優惠政策告訴蕭撻裡:“現在我大宋的科舉乃是多科制,以最後各科成績爲總,朕既然要招攬契丹人,那必須在分數上加以優待,凡契丹人考取功名,分數可適當減免,但也不能比其他人少多少,不知皇妃覺得多少分合適?”

蕭撻裡望向趙禎,不喜反驚:“官家這是打算提出怎樣的苛刻條件?!”

都是最瞭解自己的都是枕邊人,這話一點也沒錯,蕭撻裡雖然最晚入宮,但她實在是太過了解自己了。

自己稍稍一動,她便知道要出哪張“牌”!

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
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