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

戰爭債券這種東西的突然出現並非偶然,這是大宋帝國擴展的必然結果,趙禎就是採用類似戰爭債券的東西籌措軍費,現在的大宋已經到了必須這麼做的時候了,國土龐大獲得更多資源的同時,開銷自然也是驚人。

一邊要維持龐大的開銷,一邊還要維持軍隊的開費,這對大宋來說實在是勒緊腰帶,大宋是不差錢的,但卻缺少糧食,在古代不是說你有錢就能獲得糧食和,而是需要國內有糧食才能供給。

隨着大宋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大宋對糧食的需求越來越高,而趙禎所做的不過是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一邊賺錢一邊讓土地運轉起來,而且土豆,地瓜這些耐寒作物也能在西夏的土地上大規模種植。

有了戰爭債券的支持,朝廷的軍費便非常富餘了,並且這些錢財會運往前線作爲大軍的軍餉,而將士們可以心安理得的拿錢屯田,一旦這些荒地在將士們的手中變爲良田的時候,那還會沒有百姓前往耕種嗎?

到時便會有官府發放地契,每年收取一定的稅收充入戰爭債券的獲利之中發放給北京城的百姓,這樣一來便是形成一大波的資金流動,讓大宋的財政緩上一口氣,即便趙禎富有四海也不能掠奪百姓的財物,戰爭的融資也是一步一步進行的。

百姓有錢了,大宋便有錢了,既不能提高稅收,又不能強行徵稅,只能用這個法子,對此包拯這個三司使都讚不絕口,在他看來完全可以把這種事情公開得了,這樣一來大宋以後的軍費都要找落了,可晏殊極力反對,理由也很簡單,他認爲這種戰爭財會促使百姓和官員乃至整個大宋變得好戰!

細思恐極,這話是沒錯的,朝中的官員一下子出了一身冷汗,而包拯立刻調轉槍頭,開始炮轟這一政策的卑劣,稱之爲:盜百姓之財,行戰爭之實,激百姓好戰之心,國雖大已不可爲!趙禎無奈之下當場“賞了他”三十廷杖,理由也是很簡單:大殿之中,前言不搭後語……

國債券這種東西趙禎完全沒有膽量去發行,沒辦法,在百姓和官員看來,大宋乃是天朝上國,天底下最牛逼的王朝,怎麼能向普通百姓借錢呢?!這樣一來豈不是說大宋朝不行了?

這個時代的人對自己國家的國威看的比生命還重要,趙禎不知是該誇讚這種強烈的愛國心以及傲骨,還是該嗤之以鼻,顯然自己的想法在別人的眼中並不一樣。

包拯的奏疏已經呈了上來,他非常謹慎的以實際土地面積和預算收益來收買國債券地契,單單是這份謹慎便讓趙禎不得佩服,要知道包拯完全不知道多發債券的後果,現在看來顯然他也有所顧忌。

但即便是如此,趙禎自己都被這些龐大的金額嚇了一大跳,整整一千萬貫,這樣的數額着實有些嚇人,難怪包拯的臉色慘白慘白的。

一千萬貫,以大宋財政關稅作爲保障,這包希仁到底怕個啥?趙禎想想也明白了,大宋第一次實行以國家爲借貸的手段,而且數額如此之大,也難怪包拯吃驚了,他定然是害怕開了這種口子之後難以收緊。

但趙禎相信,只要在不久的將來,那些土地中能出產大量的農作物便會化解包拯現在的所有擔憂,雖然在宮中的御花園種植過土豆和地瓜,但結果並沒有公之於衆,王語嫣更是把這兩樣東西當作是大宋的祥瑞細心照料着,一點風聲都沒有向外透露。

想到這裡趙禎不禁笑了笑,當王語嫣和楊采薇,薇拉三人看到一大串土豆從地裡被拔出來的時候,驚訝的合不攏嘴,顯然這樣驚人的產量把她們嚇到了,如此高產且味道好的農物自然被她們視作祥瑞了。

看了看日頭,現在差不多也該用午膳了,自己可是答應讓她們以及孩子們見識一下這些美味該如何製作,身爲一國之君下廚這件事可不能讓外臣知曉。別說是帝王,即便是一般的讀書人都不會下廚,畢竟君子遠庖廚在古代可謂是信條一樣的存在。

菜刀在趙禎手中飛快的閃爍着,不一會就把土豆切成絲,連辣椒都切好了,當所有的配菜都準備好,趙禎便開始了炒菜,而三才卻站在一旁瑟瑟發抖。

顯然今天這一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沒想到大宋的皇帝居然會親自下廚,要是傳了出去……瞧見王語嫣冷厲的眼神,三才想都不敢想。

又酸又辣的土豆絲,成爲桌上最爲下飯的菜品,沒一會便見底了,辣椒也是下飯的東西,有了它便可代替味道苦澀的茱萸成爲全新的調味料,同時被烤的金黃的地瓜也被端了上來,又軟又甜,還帶有特殊香氣的金黃地瓜成爲了孩子們與女人的最愛,只不過這東西吃多了會產生一些氣體……

當然西紅柿與雞蛋的搭配也是讓人慾罷不能,酸酸甜甜的西紅柿炒蛋成爲了靈兒的最愛,湯汁與米飯混合起來,最是讓人抵擋不住,趙禎第一次在用膳的時候完全沒有顧忌,放開了所謂皇帝的矜持與身份。

酒足飯飽後,王語嫣緩緩開口道:“陛下,這頓飯吃的果然非同一般,若是能以這些菜品作爲百姓們平日裡的吃食,不光節省糧食,而且口味也很好!”

趙禎笑着搖了搖頭:“他們最關鍵的地方還不在這裡,土豆與地瓜都能成爲救荒食物,他們產量大,耐寒耐旱,即便是遇到災年,也應該能有可觀的收穫,土豆用水煮熟便可使用,地瓜也是如此,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還能很快的填飽肚子。”

王語嫣笑道:“那臣妾要恭喜陛下了,我大宋由此祥瑞,定能普惠萬民,也難怪陛下會讓西北之地種植此物,到時間土豆和地瓜怕是會堆積如山了,而那些百姓也會賺的盆滿鉢滿。”

還是王語嫣能看懂自己的心啊!的確與其讓朝廷可以推廣這些農作物,還不如讓百姓們看到他的利益與好處,到時間還怕沒人種植嗎?

這次朝廷賣地契乃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不光讓西北的荒地得到開發,也把軍費的問題解決了,甚至還能推廣土豆,地瓜,番茄等等這一類的農作物種植。獲利的也不光只有百姓和朝廷,還有大宋和整個華夏。

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三百章悲歌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
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三百章悲歌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