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

趙禎坐在御案之後,御案上是這次軍演的各方反饋,有大宋國內的,也有遼人和党項人的,這些都是他這個一國之君必須瞭解的事情。

國內的反對聲不是很多,即便有也是來自於那些人在西京的老儒和一部分卸任的官員,他們不知變通看不清時代的變化,夏竦上疏請求趙禎下旨斥責這些反對的人。

在他看來,國家利益面前,所有人都應當結爲一體。

此次軍演對大宋來說收穫頗豐,就連朝中的一些反對派都開始承認其價值,誰知西京的一些老頑固依然不可鬆口,只知道拿着“國雖大,好戰必亡”說事,即便大宋連戰連捷的情況下依然如此。

趙禎豈能看不出原因?

這些留守西京的士大夫從大宋的幾次征伐中皆未獲得利益,趙禎的獎罰原則是必須和軍功政績掛鉤,這樣的勘磨製度比之前的舊例要難上許多。

一些保守的士大夫不願變通也就算了,但當迂腐的他們看到東京城的昔日同僚平步青雲後,心中的不滿和嫉妒便開始滋生,原本舒適的生活也變得枯燥無味,開始上疏趙禎,陳訴戰爭和興兵帶來的危害……

趙禎很想把他們的家都抄了,因爲他們奢侈的用度皆離不開戰爭所帶來的利益,西征党項使得大宋商業得到迅速的發展,南征大理增加了大量的土地面積和糧食,沒有這兩項基礎的保證,如今的大宋繁華就是過眼雲煙。

戰爭帶動經濟這一點幾乎很難有人看到,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真要下詔斥責這些留守西京的頑固臣子,趙禎下不了這個手,畢竟是一些有名之人,如果自己下詔斥責他們,必定會引起大宋國內無聊的學術爭論。

如今的大宋文化算得上是百家爭鳴,各種學術與理解之間的爭論從未停止,對趙禎來說這是好事情,因爲無論哪一種都符合大宋的統治,無論是儒家的忠君,還是法家的法治,亦或是道家的黃老之學都是在維護自己的統治。

只是觀點之間的不同而已,趙禎需要儒家維護主流思想的穩定,也需要法家的制度來完善管理,黃老之學與格物兩者合二爲一更是讓大宋的科技領先於世界。

趙禎可以說如今的大宋是整個地球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

這樣的一個國家有什麼理由不能成爲霸主?有什麼理由金甌不全?有什麼理由會被泯滅在歷史之中?!

趙禎捏了捏拳頭自言自語:“老子就是回來拯救大宋的神!”

但很快趙禎就被從神壇上被人拉了下來。

御案上是國家大事,御案下是翻天覆地,倆個兒子都喜歡鑽到自己的書案下玩,他們把自己的御書房當成了愉快的遊樂場,這沒什麼不好。

趙禎用腳挑起倆個小傢伙,聽到的是一陣歡樂的笑聲……

三才已經見怪不怪,隨着皇子太子的成長,官家的書房就從未缺少過歡笑,這兩個孩子給官家的快樂甚至超過了斬殺耶律大丹的軍功所帶來的喜悅。

倆個皇子也是相當和睦,兄友弟恭不足以說明兩人之間的關係,用官家的話來說,兩人就差穿一條褲子了!

宮中的兩位原本爭鬥的厲害,可隨着官家的一句話便再也沒有任何爭鬥:“朕給予什麼就是什麼,誰也不能爭搶,否則便是什麼都得不到,朕說到做到,切勿挑戰朕的決心!”

三才每每想起,都覺得官家做的對,皇帝的威嚴即便是親近如枕邊人也不能挑戰,後宮安定,則皇宮安,皇宮安則朝堂安,朝堂安則天下安!

趙禎早早的定下皇子人選,爲的便是杜絕朝堂和後宮中的儲君之爭,一國太子定立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一來可以早早的確定接班人加以培養,而來也明確了皇子的地位,讓那些心懷鬼蜮的人打消念頭。

王語嫣身爲皇后,又是出自世家豪族,趙禎立她的兒子爲太子儲君,能最大程度上的減少阻力。

對於趙旭和趙昀來說這裡是他們最安全,最快樂的地方,既有父親的陪伴,又有不用擔心母親的苛責,他們知道父皇一定會保護他們。

趙禎扮演的永遠是慈父角色,而王語嫣和楊采薇則是嚴母,兩人整日教導兒子學業和禮數,自然孩子們見了趙禎更加親切。

倆個孩子糾纏趙禎玩了許久,直到王語嫣派人來催纔不舍的離去,趙禎難得享受這種父子之間的嬉戲,身爲皇子的他們享受不到同齡孩子的樂趣,整天面對枯燥的經史子集也怪難爲他們的。

趙禎放下案牘上的勞形,站起伸個懶腰道:“旭兒,昀兒,去腳上你們姐姐,父皇帶你們去後苑玩耍去!”

倆個孩子歡呼着跑出寬大的御書房,直直的向後宮竄去,連身上的小玩具灑落在地上都來不及撿,陳彤一邊小心伺候着一邊小跑的跟上。

這些小玩具是趙禎親自制作的七巧板,魯班鎖之類,別小看這種小玩意,它既能開發智力,又能讓孩子們的生活豐富起來。

對於教導孩子這種事情,趙禎採用的方法和他們的母后不一樣,趙禎不會把經史子集放在他們的面前告訴他們,書中說的就是對的,先賢的話就是真理,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做人做事的道理。

孩子成長的過程便是他們認知學習這個世界的過程,也是他們發現和定位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

但這種方式讓王語嫣很是不滿,在她看來能從書中直接得到答案的事情和比去等兒子自己發現?這不是浪費時間又是什麼?

不滿的王語嫣賭氣的坐在一邊盯着站在樹下的趙禎和孩子們,四個人仰着脖子看樹上的烏鴉餵食,只不過不是老的喂小的,而是烏鴉反哺。

王語嫣撇了撇嘴,如此簡單的道理直接告訴孩子們不就行了?何必如此麻煩,也不嫌脖子難受。

可漸漸的,她改變了這一看法,趙禎帶着兒子和閨女們看過烏鴉反哺後,三個孩子幾乎都用稚嫩的嗓音回答道:“孩兒學到了孝道,也知道不能以貌取人,慈烏雖醜但心存孝道,如此便是良禽……”

從烏鴉反哺這件小事上看到了人不可貌相這個道理,這對孩子們來說可不是淺顯易懂的,轉頭望向趙禎,沒想到官家教育子嗣還真是有一套,怕是孩子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如此生動的一課……

站在樹下的趙禎卻覺得這很稀疏平常,孩提本就學習知識明白道理最快的時期,稍加引導便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同時自己獲得的快樂也是出乎意料的多。

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
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