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

無論趙禎這位皇帝做的有多麼好總會有潑涼水的人出現,趙禎已經習慣了這種事情,畢竟士大夫輔佐君王最大的任務就是奉行規勸。

呂夷簡便是這些人的代表,他對趙禎的上疏只有八條規勸: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

別的時候上疏都還好,唯獨此時不合適,要知道這時候所有人都在歌頌趙禎的文治武功,而這八條規勸顯然是不符合文治的意義。

趙禎不打算理會呂夷簡的行爲,畢竟這是文臣的本職工作,如果斥責倒顯得自己的肚量頗爲小氣了些。

但趙禎卻是覺得呂夷簡此人的肚量也不大,在用人上,呂夷簡對那些反對他的人不夠寬容,這些人物常常被他貶往遠方任職,如孔道輔、范仲淹等。

歐陽修曾經私下裡評價過呂夷簡這位當朝重臣,說他二十年間壞了天下。其在位之日,專奪國權,脅制中外,人皆畏之。

這話是有些過了的,但文臣就喜歡用這樣的話危言聳聽,趙禎之所以一直不對呂夷簡出外,也不過於重用他乃是因爲呂夷簡雖然氣量稍小,但對真正有才幹的官員還是能夠重用的,常常一面薄懲示威,一面使用,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只不過方式方法有待改進。

丁謂對他的評價則是天下事屈伸舒捲、動有操術,趙禎打算慢慢的改變他。

趙禎知道朝中百官爲何如此大力的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這不光是表現了皇帝的功勳卓著,讓百姓對大宋更加有信心,也讓鄰國對大宋更加敬畏,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文武百官都會借這個機會加官進爵。

任何人對自己的利益都不會不重視,即便是魯宗道這樣剛正不阿不爲私利的名臣也是如出,官價越高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越大,這是文人中普遍存在的思想。

是夜,普天同慶,東京城尤爲熱鬧,百姓們奔走相告,官家要在宣德門上與民同樂,共享盛世太平!

對大宋百姓來說,這次南征是他們真真正正看見的大宋軍力加強,之前的西征党項多少還有些取巧在其中,可此次南征乃是滅國之戰,是大勝,絕對的大勝!

百姓們對國家的感情很淳樸,只要自己生活好了,國家不會被外敵欺負,便是盛世。

大宋的百姓與漢唐不同,他們經歷過五代十國這個大分裂時期,他們知道什麼是水深火熱朝不保夕,當年太祖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統中原腹地爲何如此的迅速?

答案只有一個,民心所向……

只有和平統一的國家纔是農耕民族發展的基礎,這種事情就連種地的老農都知道。

如今的大宋繁榮昌盛,這是百姓最希望見到的事情,百姓的生活變好了,即便是沒有什麼本事的人都能在城外的工廠中謀一份差事,如果有些手藝,更是能得到大價錢的聘請。

原先對百姓來說讀書認字是很奢侈的事情,但現在卻簡單又便宜,書籍的價格變得很低,即便是再暢銷的話本也不值幾個錢,只不過印書的質量有高有低罷了。

孩子們上學堂的束脩也變得極爲便宜,畢竟朝廷每年都會補給先生們一定費用,這樣又賺錢又有身份的活計誰不想做?萬一有一天自己的學生出人頭地,入朝拜相之類的,身爲先生多少能靠着一點師生之誼得個官身嘞!

文治的同時又有武功,從之前的西征党項揚大宋國威,再到如今的南征大理滅國奪爵,如今的大宋再也不是那個打了勝仗還要付給遼人歲幣的軟弱國家。

如果文治就是百姓們的錢包變鼓起來了,那武功就是眼前這些身穿威武華麗板甲,肩上扛着巨大陌刀的羽林衛。

這是羽林衛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一時間整個御街上鴉雀無聲,所有人呆呆的看着這支由鋼鐵打造的猛獸,板甲在燭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背後是猩紅的披風,頭盔上的白色翎羽隨着晚風微微搖動,巨大的陌刀顯露出它的猙獰……

漸漸的人羣發出山呼海嘯的歡呼聲,這是陛下的軍隊,這是大宋的軍隊!

國立如此強盛,大宋百姓本能把這一切歸功於官家的治理之下,當趙禎牽着皇子和公主登上宣德樓的時候,點燃了這場盛會的高潮,御街上的百姓們山呼萬歲,聲震蒼宇……

趙旭和趙昀莫名其妙的望着城牆下興奮的百姓,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人,在他們的小腦瓜裡還不能理解城下百姓的興奮。

而靈兒則是經歷過這一切,興奮的用小手指着城牆下的百姓發出咯咯的笑聲。

趙禎輕輕擡手,城下的百姓便安靜下來,在他們看來官家的一舉一動便是至高無上的旨意。

三才站在城頭上高聲誦讀趙禎的賀詞:“是歲,大理皇帝段素興昏庸無道又好大喜功,並以無道之師兵犯我大宋成都府,我大宋將士同仇敵愾揮師南征,滅此無道之國,收我華夏故土,乃仁義之舉,陛下憐憫大理百姓疾苦,免其賦稅三年!”

百姓們高呼:“陛下仁德!

這纔是性情寬厚的官家,這麼多年來百姓從未經歷過苛政,不光如此趙禎還免去了許多五代時期留下的苛捐雜稅,但朝廷的財賦卻未減少,這都是官家功勞,許多人激動的留下眼淚,就連朝中的官員亦是如此。

但這一幕在遼朝使臣的眼中卻是比大理被滅還讓他們恐懼的事,大宋的改變他們是看的最爲清楚的!

遼皇駕崩,張儉回朝奔喪已經半月有餘,而夏竦和蔡伯俙也在遼朝盤亙許久,沒有回京的主要原因是爲了考察遼人的動向。

因爲遼朝和大宋是兄弟之國,所以遼人有專門的都亭驛,但党項人卻沒有這一待遇,只能以西平王使者的身份參加這次盛世,但他們比遼人更加的恐懼,如今大宋滅了大理,那下一個會不會是党項?

党項與遼朝不同,他們在大宋一直都是屬臣的尷尬地位,即便是西平王李德明活着的時候也是靠圍攻延州城而獲得封爵以及定難軍的稱號,至今党項都沒得到大宋的承認。

即便是遼朝承認大夏國的地位,可大宋依然不認賬……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