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

皇駕在夕陽中抵達永寧縣,浩浩蕩蕩的隊伍讓當地百姓震撼的說不出話來,一身銀甲的仗衛給當地百姓帶來的衝擊自不用說,當趙禎的皇駕抵達的時候,永寧縣的官員已經站在縣城門口迎接。

趙禎看着門口上的大紅色彩花和長長的紅布條一陣無語,而百姓們的臉上塗抹的是什麼東西?趙禎派人把當地知縣事劉書文找了過來。

劉書文一聽是趙禎宣召,趕緊上前躬身道:“微臣,七品朝請郎,永寧縣知縣事劉書文參見陛下!”

蔡伯俙在一旁聽了差點笑出聲來,這劉書文還真是拿捏,七品朝請郎不過是個虛懸,對應他的俸祿而已,還在官家面前報出來,誰還不知道知縣事都是七品官,不是朝請郎,就是宣德郎。

“朝請郎?”簡單的話在蔡伯俙耳中是個笑話,在趙禎耳中卻不是如此,朝請郎雖然是他的虛銜,但卻是文官第十八價,再升一價便是從六品的官員,可見他的才學是出衆的,但爲何還在知縣事一級上沒有向前?

要知道正七品的朝請郎在別的地方一般都是赤縣的知縣事,若是在京中最少也是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侍講、樞密副承旨之類的肥差,但卻在一個小小的永寧縣當作知縣事。

趙禎回了揮揮手道:“平身吧!這永寧縣是赤縣?”

劉書文搖頭道:“回稟陛下,永寧縣地處大同府與北平府的交界之地,並非赤縣,但在朝廷中卻有着赤縣之位,所以微臣才能以七品朝請郎擔任永寧縣知縣事。”

“哦?那這永寧縣有何奇特,能讓朝廷爲此地特設立赤縣之官員?”

劉書文笑着答道:“以陛下的博學,微臣只需說出此地的故名,陛下一定便知曉了,此地古地名爲:博浪沙!”

趙禎猛然一驚,轉頭看了看這小小的縣城道:“此地就是張良刺秦的博浪沙?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史書記載三次刺秦,荊軻高漸離皆是必死一擊,唯有這張良能逃脫,並且躲過了秦皇的大索天下,可見此人的腦子是頂頂靈光的。”

“走!爾等陪朕見識一下這鼎鼎大名的博浪沙!”

蔡伯俙在聽到博浪沙的名號後早已大驚失色,這是張良刺秦之地,乃凶地也!秦始皇是誰?華夏的第一位皇帝啊!連他都在這裡被刺殺,官家這位皇帝還要前往?那怎麼能行!

踹了一腳興致勃勃的彭七道:“你莫不是糊塗了,此乃行刺大逆之地,官家豈能前往,若是有警,你當得起這天大的干係嗎?!”

彭七笑道:“官家不是秦始皇,這世上的張良都在我大宋朝中,有什麼可擔心的。”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在蔡伯希看來官家的安危比天還大,毫釐之危都不能有,何況這地方的寓意實在不祥,在蔡伯俙看來,彭七對趙禎的保護不夠嚴謹。

彭七瞧見蔡伯俙的樣子瞥了他一眼道:“誰要是在博浪沙行刺纔是真正的傻子,這裡早已經變了模樣,兩岸的河水變得湍急,原本蘆葦叢生的河岸已經變得空空蕩蕩,只留下那博浪沙亭在水中矗立,你覺得會有人蠢到這種程度?”

蔡伯俙遠遠的便瞧見博浪沙亭,四周的環境確實如彭七所說,空曠乾淨,沒有一絲阻礙,若是有賊人埋伏在側,早早就會被發現,根本就是找死。

露出尷尬的笑容道:“我也是被這地方的名聲嚇到了,畢竟是地處不祥嘛!”

“那裡的地處不祥?這永寧縣,這博浪沙恰恰就是個好地方,永寧縣地處西北平原,南臨黃河,北面是餘河通道,地勢西南偏高,東北偏低,乃是黃河衝擊之地。

其有四鄰,東接封丘,西鄰武陟、獲嘉,背靠新鄉、延津,南於中牟隔河相望,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朕的大軍北伐燕雲,兵至大同便是用的這作爲主帳營地。傳令下去,讓人在此處安營紮寨,朕的皇駕不進城!”

趙禎一面走一面對彭七吩咐,彭七趕緊應下:“唯!末將這就去辦!”

而一旁的劉書文卻上前道:“啓奏官家,博浪沙處稍顯偏遠,且黃河在側,不宜安寢,陛下抵達永寧,豈能不入永寧城中歇息?”

趙禎笑着擺手道:“朕的大軍若是進城或多或少影響百姓,在這城外就不同了,如此大的地方夠他們折騰的。你只需把該採辦的東西送來便可,蔡伯俙,給他三司的公文,與他進城採辦吃食用度,今晚朕與將士們同飲!”

蔡伯俙痛快的應下,劉書文還欲說什麼,卻被蔡伯俙拉着打斷道:“你且莫要擔心,官家說了在城外紮營就是在城外紮營,你以爲官家邊上的仗衛都是擺設?在這裡可比你的永寧縣衙還要安穩!”

劉書文微微搖頭,他一個七品官在這裡說話也不好使,蔡伯俙,彭七兩人又是天子近臣,拔根汗毛都比自己的腰粗,只能由着他們,自己所能做的便是帶着蔡伯俙去城中採買新鮮蔬菜和雞鴨魚肉……

蔡伯俙手中有三司的公文,即便是有官家在,也沒有隨意賒欠錢款,而是採買多少用度都記錄在案,蔡伯俙親自用了官印之後,再交給劉書文用地方官員的縣印,最後還要發往三司記錄在冊,三司再把錢款發放到地方,否則三司一個子也不會給,而蔡伯俙一個子也別想拿到。

朝廷的制度得到了執行,劉書文心中最後的擔心也放了下來,而當他和蔡伯俙回到博浪沙的皇駕營地時,被眼前的景象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眼前出現了一座小小的城池,原本的馬車車廂與圓木連在一起形成一道粗重的城牆,馬車的車廂中不時閃過一絲寒芒,其中定然有弩手端着弩箭窺伺。

更不用說那些馬車頂上豎起的牀子弩,這種守城利器在永寧城也不過十駕而已,但在這皇駕營地中卻每個車廂上都有一架,足足三十支巨大的弩箭,閃爍着寒芒指向蔡伯俙的車隊。

蔡伯俙拍了拍劉書文的肩膀:“怎麼,這裡比永寧城妥帖吧?”

“這是自然,這是自然……蔡駙馬,可否叫他們把弩箭移開,車伕們已經嚇的腿軟了……”

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
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