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

馬車上的趙禎有些顛簸,但還在他的承受範圍之內,他的身上沒有盔甲,但卻是一身獵裝,輕便靈活。

邊上的三才卻是穿上了軟甲以防萬一,在危險的時候他便是趙禎的盔甲。

馬車雖然顛簸,但速度並沒有減慢,這一路上的行軍皆是如此,沒有人比趙禎更清楚在戰場上速度的重要性。

永安軍和神衛軍要利用楊懷玉拖延住吐蕃主力的機會,急速向邏些城發動進攻,這纔是戰爭的關鍵所在。

邏些城一直是吐蕃的中心,自從松贊干布在這裡修建了紅宮之後,吐蕃人便對這裡產生了一種信仰,即便是遭受過了戰火的焚燬,但卻依舊沒有讓邏些城沒落下去。

而角廝羅在入主邏些城之後,便開始修繕紅宮了,這座宮殿對於他來說意義非凡,他是吐蕃王朝贊普的直系後裔,是這裡的真正繼承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紅宮的重要。

邏些城就如同大宋的神都城一樣,乃是吐蕃的中心,吐蕃的一切都在圍繞和觀察邏些城進行,這裡的宮殿就應該高大氣派,這樣才能凝聚吐蕃上的各族。

趙禎對邏些城發動進攻也是因爲如此,封建時代,一國的國都便是一切,一旦佔領國都,這個國家的“精氣神”都會面臨崩潰。

同樣這也是一次“斬首行動”所有的線報都表明,角廝羅沒有離開邏些城,他還在紅宮之中,一旦宋軍攻克邏些城,便意味着角廝羅戰敗。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派出對抗宋軍的三十萬大軍也將會面臨崩潰的打擊。

“擒賊先擒王”,這是古老的智慧,也是克敵制勝的妙法,趙禎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什麼康巴人?他們不過是幌子而已。

一旦吐蕃人擊潰康巴人,消滅了這個存在於吐蕃南面的隱患,他們便會放鬆警惕,對吐蕃的南方放鬆警惕。

而這個時候宋軍從南面對吐蕃發動進攻將會成爲水到渠成的事情,一路上的暢通無阻便是最好的證明,證明了趙禎當初的猜測是多麼的準確。

也證明了這樣的戰略思想是多麼的有遠見,楊懷玉率領三十萬大軍排山倒海一般從青海路壓向吐蕃,這能不使得角廝羅和整個吐蕃緊張嗎?

調虎離山,這是趙禎從一開始便安排好的計劃,這一點充分的利用了人心中的恐懼和下意識的決定。

當然爲了讓角廝羅真的“上套”趙禎可沒少下功夫,三十萬大軍可不是一次小小的調動,規模龐大,耗費無數。

相比之下,加起來只有不到八萬人的永安軍和神衛軍的開銷也不小,全部裝備火器,這是一次巨大的成本投資,趙禎要獲得豐厚的收益,這場收益的好處便是吐蕃收歸大宋,同時減少大宋出征將士的傷亡。

這兩點無論哪一個都是趙禎無法拒絕,前者會讓大宋省下不知多少的軍費,而後者更是趙禎心中的羈絆,戰爭必然是會死人的,這一點誰都知道,但若是能減少傷亡,爲何不去做?這也是趙禎謀劃這麼久的原因所在。

吐蕃人已經掌握了火藥的技術,這一點毋庸置疑,只要有大量的火藥,宋軍也必然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趙禎清楚角廝羅的性格,這樣的人心狠手辣,睚眥必報!

趙禎相信他絕對會把火藥用在這場戰爭中,同時也會做出“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瘋狂舉動。

大宋的四周已經沒有強敵,包括眼下的吐蕃也是如此,吐蕃沒有“屏障”,也對大宋產生不了威脅,這纔是一切的前提。

這是趙禎一直保持的觀點,他從沒有把吐蕃當作一個威脅,一個被大宋按在地上“摩擦”的吐蕃能成爲打算的對手嗎?

征服吐蕃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但獅子搏兔尚盡全力,這一次滅不掉吐蕃,以後的大宋將會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對付它。

趙禎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卻是大宋一位難得的能夠開疆拓土的君王,而且是大宋的第四代君王,大宋現在正處於上升期。

每個王朝都會有一個或是幾個上升期,即便是再短暫的王朝都會有,在這個期間帝王的作用很重要,若是能開疆擴土,那麼在很大機率上會實現一個龐大而統一的帝國。

若是休養生息,那這個時代一定是極爲繁榮安定的時代,但若是兩者都錯過了,那後人便不會有多少的進步,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規律。

趙禎知道這個規律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侷限性,他現在做的就是在打破侷限性,在打破封建王朝的許多基本制度。

國家的改革便是一場社會改革,同時也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改革。

大宋要改變意識形態還需要時間,趙禎知道自己完成不了這一點,但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趙旭,這孩子是自己培養出來最好的繼承者,趙昀雖然同樣出色,但他卻不適合守成固本。

馬車的顛簸逐漸的停了下來,大軍已經摺區江的下游,這裡在後世有另一個名字“金沙江”這裡也是長江的上游!

這裡雖然是後世的川藏河界,但卻不是現在的,大軍在出了雅州之後便已經離開了四川路,同時也進入了吐蕃人的土地。

在這個時代邊界還是模糊不清的,往往是哪個國家的國力強大,邊界便由哪個國家制定。

金沙江的對面便是脫思兌的瑪兒敢,這裡與其說是一座城池,不如說是一個聚居地,畢竟一個連城牆都沒有的城池算不得城池。

而在這裡宋軍的行蹤也會很快暴露,這時候便不能輕易的進攻瑪兒敢,最好的辦法是大軍形成合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瑪兒敢,同時加速行軍。

脫思兌屬於脫敢部,而這個部族曾經是大宋駐紮過的地方,也是在這裡開始接收和解放農奴的地方。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宋在這裡應該有“羣衆基礎”,趙禎並不想毀滅這裡,瑪兒敢之所以沒有城牆就是當初大宋的決定。

不修建城牆,不加派駐軍,角廝羅作亂之後把這片土地重新搶了回去,但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延續趙禎解放農奴的計劃後,並沒有加強對瑪兒敢的管理和統治。

這便是給了宋軍一個極好的機會,一個收攏民心又重新奪取瑪兒敢的機會…………

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
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