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

什麼叫甕中之鱉?

如今的李元昊便是如此,榆林城變成了一記極具誘惑性的毒藥,使得李元昊上鉤,並錯誤的屠城三日,激怒了大遼的所有人,消息很快便傳遍了西京道,甚至連距離較近的大同府都得到了消息,一時間天下人厭惡之。

屠城其實算不得什麼,自古以來兵匪一家,軍士之所以積極攻城略地是因爲能夠在勝利之時到處洗劫民宅而發財,將領有的時候許諾在先也不是不可以。

官兵在鎮壓叛亂的時候也經常洗劫百姓家,經過連場激戰基本都殺紅了眼,在城破之時無法明確城中有多少投降與抵抗,繼續揮刀砍殺、一路掠奪財物是平常不過的事情,因此兵災之劫向來都是老百姓最大的苦難。

小亂避於城,大亂避於鄉。縱兵三日,以饗將士。

但這些都要由將領約束之,並非想要屠城便屠城的,需在攻城之前放出話去纔是,兩國交戰那便更加需要注意,尤其是李元昊這樣的皇帝御駕親征,那便是天子行徑,豈能率性而爲?

要知道天子之德,往往以仁德爲主,寬仁爲輔,方能名正言順,曉喻天下,爲國之尊也!現在李元昊身爲天子人君,攻伐他國也就算了,居然還在勝利之後屠城勞軍,簡直是令人髮指。

只因其攻城不順便如此做實在讓人不恥,顯然這是氣急敗壞了,比之李元昊的激動,遼朝太后蕭撻裡纔是最爲冷靜的人,整個榆林之戰被她佈置的精巧,連趙禎都要感嘆她的口袋陣和誘敵之計的厲害。

讓李元昊自己便鑽入其中,並且毫無察覺。

按理說李元昊並不笨,反而多疑之人十分狡詐,但皆因爲蕭撻裡做的太真,榆林城是實打實的被李元昊攻佔,守軍死守城池沒有一絲放水,因爲蕭撻裡知道李元昊有能力拿下榆林城。

而清河軍,金肅軍也是如此,這兩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李元昊奪取榆林城的速度很快,否則這兩軍還能對西夏軍造成更多的重創,這也是爲何兩軍將士鬱悶的原因。

當李元昊拿下榆林城之後,兩軍將領便同時率兵後撤,並沒有繼續進攻榆林城,給了李元昊自信後,也讓手中將士的憋屈大大增加。

都這個時候了,蕭撻裡這才率領援軍姍姍來遲,但卻正好讓口袋陣形成,三路大軍,圍困榆林城,李元昊就是個傻子也該明白自己身陷重圍之中,如此纔想起收攏擒生軍。

西夏的軍隊,或是說李元昊率領的軍隊這幾年實在太順了些,出征西域,擊潰遼興宗耶律宗真的西征,等等這一切都給了他很強大的自信。

但他不知道,西域的小國,作戰能力本就一般,而那次擊潰興宗西征也不過是他李元昊得了運氣,老天颳了一場大風沙,生生刮斷了遼人的中軍大旗,否則党項人哪是遼人的對手?要知道在蕭惠的手中,党項人連戰連敗,已經快退到興慶府了!

而遼朝這兩年卻過災禍連連,先是被大宋奪回了燕雲,皇帝戰死疆場之後宗室叛亂,國朝受到極大重創,這些都給李元昊一種錯誤的直覺,彷彿遼朝已經不行了……

在李元昊看來,宋軍根本就不是西夏軍的對手,而遼人能被宋軍如此欺負,自然也不會是西夏的對手,但他不知道其中的種種,耶律宗真戰死疆場是判斷的錯誤,而宋遼兩軍並未真正的正面的決戰,死戰。

現在的大宋也早已不是原先的大宋,精銳之兵強悍如秦銳士,魏武卒一般,只是趙禎很少讓他們展露獠牙而已,對於西邊的防禦,大宋也主要以固守爲主,並不挑釁党項人。

李元昊爲了進攻遼朝,自然也不會與大宋翻臉,約束手底下的人不要在鹽州,洪州觸犯宋軍,於是宋軍的戰力如何他根本不知曉,還以爲和原先一般。

宋遼夏三國之間的實力對比早已發生悄然的轉變,而情報最弱的西夏在不知不覺中吃了大虧。

看似李元昊佔據了榆林城,實則他是被圍困在了此地,蕭撻裡的口袋陣進去容易,想要出去?李元昊怕是要掉上幾塊肉,甚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擒生軍不愧是精銳,集結的速度非常迅速,並且抓回了許多奴隸,都被繩子拴在一起,圍攏在榆林城外,形成一道人肉城牆,在党項人看來,這沒有什麼不妥,奴隸嘛,自然是最爲卑賤的人,他們的命不值錢,反正死了這些人,下次再來抓便是。

但這一幕在遼人眼中便是火上澆油,自古兩軍交戰,不戮平民,如若有百姓被意外捲入戰場也只能怪他命不好,一般的將士今年避免殺他,但也有意外發生,不過眼前這一幕顯然是李元昊刻意爲之。

爲了阻擋大遼的進攻,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遼人豈能不恨?這些人中有漢人,蕃人,契丹人,甚至還有党項的本族人,党項一部十分龐大,遼朝亦有党項人。

夜幕悄悄降臨,本應寂靜的晚上,卻被火把的光芒照亮,人們黑色的眼睛中閃爍着火光,有來自火把的,有來自內心的。

蕭撻裡站在高高的點將臺上,用她那清洌並帶有獨特穿透力的嗓音怒斥李元昊的罪行:“歲在癸未,西有惡徒元昊……趁我大遼內亂之際,行小人手段,奪我城池,佔我田地,殺我百姓,毀我社稷,羞辱先帝,藐視大遼,今大遼皇媳率領精銳契丹勇士,與榆林城外誓師,不殺元昊狗賊,難平我大遼之怒,望我契丹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佑之!……”

蕭撻裡幾乎是一條一條,把李元昊所有的罪狀都列了出來,她的話也讓契丹人心中的怒意到達頂點,同樣的檄文還在清河軍與金肅軍中誦讀,一時間遼軍戰意沖天,就在這個極好的時候,蕭撻裡命人開始了進攻。

最爲簡單的辦法便是派出精銳強攻那些城外的奴隸人牆,這些人牆雖有一些擒生軍看護,但人數並不多,蕭撻裡的辦法很簡單,挖溝壑,儘可能的靠近那些人牆,在派出精銳的契丹勇士前去解救,辦法雖然簡單,但卻十分有效。

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
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