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

越是在重要的時候越能感覺到時間過的飛快,三天時間很快過去,但還有一些事情沒有準備好,王安石已經在催促范仲淹等人,希望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眼下還未處理完的事情,而他已經在考慮大典的細節了。

時間越緊辦事的效率越快越高,這是一種悖論,但確確實實如此,人在高度緊張的時候注意力相反會更加集中,犯錯的機率也更小。

趙禎並不認爲王安石規劃的時間過於緊迫,相反他覺得剛剛好,事實上還有更多的事情已經被完美的安排好並且開始通知各部準備。

官家傳位的事情是不可能瞞住所有人的,最近已經逐漸有消息開始散播出去,即便如此趙禎也並不在意,與其突然爆發的事情還不如早早的泄露消息便好。

只要朝堂中的相公們不亂,只要後宮不亂,朝堂和民間稍稍發生一點動盪還是可以忍受的,畢竟一旦動盪都沒有反倒是讓自己有些失落。

趙禎和趙旭三日沒有上朝,這已經是極爲不正常的現象,再加上從禮部傳出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眼下朝堂中的臣子們已經能夠猜測到一些原因。

這是個巨大的變動,朝野上下開始出現了動盪,對於趙禎作爲大宋最無雙的君王退位一事,許多人都不能接受。

這和趙禎猜想的一樣,再加上三日沒有上朝,朝中的相公們也未曾出現,於是檢察院的那些御史和朝中僅次於相公的朝臣們便一起上疏,畢竟他們有權直接上疏官家的,便是宮中的內侍和禁軍也不敢阻止他們上疏或是覲見的請求。

誰都知道,若是在這個時候阻止朝臣面聖,無異於隔絕內外,這樣的罪責誰人能夠承擔?

於是趙禎給了范仲淹等人最好的辦法,親自上朝來闡述他的觀點,並且讓范仲淹等人繼續籌備傳位大典。

趙禎自從歸朝之後便沒有上過早朝,爲的就是給趙旭以自尊,讓他明白自己做的很好,得到了父親的肯定,也是給朝臣們以大宋未來還會這樣的感覺。

這麼做顯然是成功的,大宋的朝堂上下因爲趙禎的決定而大加讚賞皇帝的開明,認爲皇帝在回朝之後還在加強太子的權威是值得肯定的明君之舉。

華夏曆史不止一次的證明過,太子在皇帝在位期間太過賢明不一定是好事,甚至會引來皇帝的嫉妒和憤怒,但在大宋卻沒有出現這一情況。

官家不光力捧太子,而且還主動的深居簡出,至少在外臣看來是如此的,但眼下突然出現的事情卻讓他們措手不及,誰也不會想到官家居然在這個時候打算傳位太子。

肯定和扶持太子是一回事,傳位太子又是另一回事啊!

朝臣們當然是希望官家繼續坐在皇位上,而不是把大宋的權利交給太子,這兩者有着本質的區別。

宮中的內侍陳彤帶着官家的口諭來了,宣佈明日便會上朝,這對於朝臣們來說終於讓他們稍稍緊張的心放鬆了一點。

最少官家從原先閉宮不出改爲上朝,這是打算和朝臣們對話的樣子,朝臣們自然心中踏實了一些,最少他們覲見官家還是有作用的。

趙禎當然打算和朝臣們說清楚,這件事不能拖,越是拖下去造成的動盪便越大,而現在他自己在大宋有着無上的地位和權威,自然要把其中的利害和朝臣們說清楚。

咚咚咚…………

隨着神都城皇宮角樓上的晨鐘響起,趙禎起牀開始了洗漱,並且準備今日的早朝,和趙禎同時書甦醒的還有整個神都城。

宮中的鐘聲提醒了所有人時間的變化,也提醒了人們該做什麼,早上卯時的晨鐘和酉時的暮鼓乃是最爲重要,一個表示白天的開始,一個表示白天的結束。

稍稍洗漱之後,趙禎也更已完畢,今日雖然不是每月的正朔大朝會,但趙禎依舊穿上了最爲華麗的袞冕,這是天子服飾,亦是規格最高的禮服。

三才有些顫抖,這是官家爲數不多的穿上如此華麗的衣服,無論是冠上的金飾,垂白珠十二旒,還是玄衣,纁裳,十二章,這些都是最爲華麗和隆重的象徵。

“官家,這玉簪導可紮緊了些?”

看了看趙禎的眉角有些上揚,三才立刻調整冠上的玉簪,完畢後又給趙禎理了理白紗中單以及前面的大帶,一達到中規中矩的模樣。

趙禎無奈的笑了笑:“不過是身衣服而已,你跟隨朕這麼多年,也知曉朕最不喜歡的便是這套袞冕,若是重大,朕也不會這麼穿着。”

三才立刻道:“官家,袞冕冠服乃是天子服飾,中規中矩應當應分,奴婢可不敢怠慢,官家也不該怠慢。”

趙禎知道三才的意思,笑道:“朕只是覺得繁瑣罷了,既然穿了就該穿的體面些,把早膳端過來吧!朕今日還不知何時能夠吃午膳嘞!”

三才應道:“奴婢遵旨!”

一碗珍珠米飯配上點時蔬小炒便是趙禎的早膳,一大早本應該吃些饅頭稀粥之類,或是湯餅更爲舒服,但身穿袞冕的趙禎卻不能吃這些拖湯帶水的食物,一來會把袞冕弄髒,二來用三才的話說便是不吉利,拖拖拉拉。

待用過早膳後,趙禎便向乾宇殿走去,走的時候還不忘吩咐邊上的宮人給崇文院以及後苑送去羊湯,這段時間中樞各部的相公們幸苦了,而身在後苑的趙旭同樣也是幸苦。

乾宇乃是天界的意思,同時也代表天下,這名字可比大慶要恢宏的多,乾宇殿前的廣場也是大慶殿的數倍有餘,畢竟整個神都城就是擴大了的東京城。

當初在建造的時候蔡伯俙就在遼朝析津府的城池上加以擴建,乾宇殿要恢宏的多,就如同一個巨獸匍匐在大地之上。

在這個“巨獸”的兩邊是兩座高高的缺口,手持盾牌和橫刀的甲士持刀而立,彷彿在是保護大殿之中的皇帝。

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
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