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

林瑀並不知道三才的用意,此時的他還暗自欣喜,官家的罪己詔自省之重雖超過了以往,但卻說明皇帝在朝臣面前妥協了,否則也不會下如此苛責的罪己詔出來。

至於相公用印便不必了,因爲又代表正統且至高無上的傳國玉璽,本身這罪己詔便可昭告天下,走中書省也不過是個行事而已,身爲制誥的林瑀自然省去麻煩,直接把皇帝的罪己詔以改爲駢文的四六字句便可。

駢文全篇以雙句爲主,注重對偶聲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間成句,故稱四六文,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寫好的,駢文遣詞華麗,多用典故,講求句式對仗工整。即便是罪己詔,也要以駢文而就。

直到林瑀把罪己詔整理好,三才滿意的離開,這意味着官家的罪己詔可以向天下公佈,並且不用走龐籍那裡用印,得了一份抄卷,三才便向御書房而去,腳步也由原先的沉重變得輕快許多……

京師大震,繼而代州等地也接連發生地動,時間漸漸的抹平創傷,受災之地得到了非常好的救援也便向的撫平了百姓心中的悲痛,畢竟和原先相比,現在的大宋已經好上太多,人命變得珍貴,不似那草芥一般不值錢,誰都知道天災來了也是沒辦法,他們不認爲是官家的錯處才早就了這一切。

但年關將至,臘月裡的一份皇帝詔書卻在大宋引起巨大的波瀾,趙禎的罪己詔由中書省而出向天下公佈,四海八荒的子民都能在城市,鄉鎮,村莊中看到,一時間天下輿論譁然……驚呼逆臣奸佞當道,國朝不寧,君王堪憂!

“朕以幼衝,奉承洪業,不能宣流風化,而感逆陰陽,至令百姓征戰,更相啖食。國行刀兵之久,永懷悼嘆,若附淵水。咎在朕助不逮。

千丈方圓,萊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見。嗚呼!漫山設棙,遍地盡罘。此天災也?人禍也!河海黟然,濁水仍傾,此天災也?人禍也!大地反覆,樓宇傾倒,此天災也?人禍也!

…………天下萬民之過皆在朕一人,今朕痛自刻責,豈聲利未遠而讒諛乘間歟?舉措未公而賢否雜進歟?賞罰失當而真僞無別歟?抑牧守非良而獄犴多興歟?封人弛備而暴客肆志歟?道殣相望而流離無歸歟?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知,謫見上帝,象甚著明。爰避正殿,減常膳,以示側身修行之意!”

把所有的天災都歸結爲人禍,再把人禍歸結到自己身上,並且自責之言尤甚,聽者無不垂淚,聞者無不動容,如此敢於擔當的陛下,哪有什麼錯處?

洋洋灑灑千餘字的罪己詔把地動的錯誤全部歸咎與自己,這樣的罪己詔簡直就是點燃萬民憤怒的火藥桶,難怪民間的輿論一下把朝臣架在火上烤,這不是國有逆臣是什麼?這不是國有奸佞是什麼?!

龐籍等一衆相公在大慶殿聽到三才帶着哽咽宣讀出的罪己詔,一時間如被雷劈,愣愣的定在原地,震駭之情無以言表,這罪己詔之內容太過苛責!同時也在打自己的臉啊!皇帝都如此自責,身爲朝臣的他們還不得以死謝罪啊!

但此時爲時已晚,詔書早已傳遍天下,即便是身爲正相的龐籍也是迴天無力,所有人都把眼睛盯在制誥林瑀的身上,此時的他即便是神經再大條也發現了不妥,瞧見朝臣們一副吃人的表情,嘎……的一身,顫顫巍巍的軟倒下去。

高高在上的御座空空如也,趙禎的傳旨是:今日罷朝,與禁中自省。

但此時誰都知道,這是皇帝在與朝臣們賭氣,只能躬身與殿中請罪,並讓三才去請皇帝前來,但三才並不理會:“諸位相公朝臣們,官家已經罷朝自省,何必咄咄逼人?難道還覺得官家的臉面丟的不夠嗎?!”

龐籍等人對視一眼微微搖頭,大禮拜下:“臣等有罪!望陛下保重龍體!”

三才微微哼了一聲道:“陛下有旨,朕雖罷朝自省,但諸公不可懈怠,奏疏不可停滯,往來公文依舊,奏疏報與文德殿!”

“臣等遵陛下旨意!”

三才撩了一下手中的拂塵,邁步離開,在他看來,這罪己詔更像是朝臣們演的一出鬧劇。既然皇帝罷朝,那朝臣們自然要退走,回到各自的衙門,只不過走的時候特意饒了一圈,從林瑀的身上踩過去……

此時東京城的百姓已經如憤怒的公雞前往開封府爲官家鳴冤,太學的學生在看到罪己詔後已經罷課,商賈慟哭而出,所有人齊齊的涌向宣德門外。

這是相公們散朝的必經之路,皇城上的禁軍非常想打開大門,讓這些上疏官家下罪己詔的朝臣吃點苦頭,可軍職在身,卻不敢爲,要是門開了,這些憤怒中帶着悲痛的民衆一定會把朝臣們的官儀砸得稀爛……

朝臣們居然被百姓堵得不敢出宮,這在大宋開國以來還是聞所未聞的奇事,消息傳到中樞,龐籍夏竦等人大驚,身爲三司使的丁謂則是悠然而坐,喝了一口剛剛沏好的紅茶,微微笑道:“兩位相公可要多多費心了,老夫年老體弱,可不敢攙和到裡面,省的把這條老命丟了去!可尋那些年輕力壯的上品官前往,當然兩位相公可要一同前往,免得約束不住嘞!”

夏竦苦笑道:“如何能約束得住?是約束朝臣還是約束百姓?那林瑀見了官家的詔書,不上奏中書省,制誥之後不尋相公用印,我等今日才知罪己詔之內容,如今天下皆知,四民不服,怕是不得善了啊!丁相公何以安坐?”

丁謂望了龐籍一眼:“老夫安坐乃是因爲龐相公已有定計,何必慌張?叫你約束當然是約束朝臣,如今咱們大宋可是出了不少的諍臣,這些人的眼中可是揉不得沙子的。把他們約束好纔是正經。”

夏竦望向龐籍道:“龐相公既有定計爲何不說出來,此事再拖延下去怕是激起民憤啊!”

龐籍此時反倒坐下,微微一笑道:“老夫是有定計,可平息民憤之人不在,又有何辦法?”

“何人?某這就去請便是,就不信……“夏竦驀然醒悟,指了指宮闕說道:“莫非相公說的是官家?!”想想也是,現在能平息民憤的除了官家還有何人?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三百章悲歌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三百章悲歌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