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

趙禎悠閒的渡步進入自己的帳篷,薇拉正在鋪牀疊被整理東西,三才指揮着內侍忙前忙後襬放器具,趙禎笑道:“不過是住一晚沒這麼多規矩,一方書案便可,順便在火堆上架個鐵壺。”

三才笑眯眯的說道:“那可不行,您現在是官家,這裡就相當與您的行宮,東西都是在後面的板車上的,般下來就成!官家還請稍坐,用茶歇息一番,晚上再寫字看書對眼睛不好。”

看着薇拉送到眼面前的茶碗,和她滿是關心的眼神趙禎笑着接過茶碗,一汪碧綠的茶水讓趙禎心情更加舒暢,“你還真是跟隨朕多年,知道這炒茶是朕的最愛,這次路上帶了多少?”

三才豎起五根手指道:“不少嘞!整整五大箱籠,可官家您吩咐帶這麼多茶葉幹什麼?”

“當然是賞賜嘍!過了鞏縣之後且先不回京,去洛陽城住上幾天再走,到時請一些名家大儒之人,卻不好讓人空手回去。”

“還要住上幾天?!這……朝中的相公可是已經派人來詢問行程了,看樣子是在催促呢,這還要在西京住上些時日……”三才的聲音越來越小。

趙禎奇怪的問道:“相公們派人來詢問,帶沒帶寫奏章?怎麼朕的書案上空空如也!”

“帶了,帶了,王相公正在對密押,一會便能送到。可官家這大晚上的……”見趙禎眼神不善後三才立刻改口,“奴婢給您加蠟燭。”

初春的寒意一點也不比三九天差,只一個來回王曾的臉上便被凍得有些發紫,手中的奏疏他已經全部對過密押,確保無誤後方才向趙禎的大帳走去,兩邊的禁軍站的筆直,手中的手中的長刀貼在褲腿上散發着寒意,這恐怕是大宋最爲精銳的力量了,王曾稍稍感慨便加快腳步,他剛剛從急腳遞的口中得知這些文書中有不少的急件,必須連夜返回。

官家的大帳中還亮着燈火,一個少年的身影正坐在書案後面低頭品茶,王曾心中感慨,已經到了亥時,宿衛的禁軍都換了兩次,官家居然還沒休息,如此勤政就如當年的先帝一般。

三才的帳篷就在大帳的外圍,從撩起門簾的帳篷中看到王曾後趕緊上前,“王相公來了,快快到奴婢的帳篷中烤烤火,奴婢這就去通報!”

王曾點頭道:“也好,最上面的是緊急公務,今晚就要有官家的御批,急腳遞還要趕着送回去,下面的官家明日再看也不遲。”

三才點頭道:“多勞王相公費心了,官家這架勢怕是不看完不行。”

“那你便勸勸官家,這……誒,少年稱帝便如此損耗,日後可怎生是好!”王曾無奈的嘆息一身便進入小帳中烤火,他能看出來官家是在文臣較勁。

三才急急的把奏章送到官家的案頭,見趙禎放下茶碗便開始批閱心中有些不忍,“官家,這奏疏中上面的緊急公務,您先批閱了,其他的等明日在慢慢看可好?”

趙禎看着奏章頭也不擡的說道:“什麼時候內侍能干涉朝政了?朕批閱奏章的時候就是在坐朝理政,你不會不知道吧?”

三才惶恐的跪下口稱不敢,趙禎笑道:“後宮不得干政早在周朝便有,你忘記也就罷了,可內侍不得干政乃是太祖所立,你難道也能忘記不成?且去請王相公進來,朕有話要問他。”

“是,奴婢這就去……”三才惶恐的站起應道。

見他有些委屈,趙禎開口道:“你要記住,你是朕從東宮中帶出來的,多少雙眼睛盯着你,切記以身作則!”

這話讓三才心中舒服許多,官家這是在保護自己嘞!

趙禎在三才離開後才擡起頭,看着他的背影稍稍皺眉便在一封名黃色的奏摺上寫下宦官不得干政幾個字,又在後面批註,“命將作監製鐵碑一塊,上書後宮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立斬不赦!”

薇拉在一旁不斷的給趙禎研墨,王曾坐在書案的下首看着官家的旨意心中翻起驚濤駭浪,如此年輕的官家就擁有這樣的遠見和殺伐果斷的大氣魄怎麼能不然他驚訝?

合上詔書王曾跪倒在地:“官家聖明!以雷霆手段震懾禁中實乃聖君之舉!”

趙禎笑道:“這樣就是聖君?自周武王開始便有了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的話,漢武帝更是殺妻立子,唐朝權閹之禍亦不在遠,只不過是前車之鑑罷了。”

王曾微微搖頭:“官家的作法是在給大宋立下祖宗之法,從此以後便永成定製,實乃大宋幸事!”

聽到祖宗之法四個字趙禎眉頭一皺,“祖宗之法乃是祖宗之時定下的,完全符合當時的情況,斗轉星移之間已過去甲子歲月,如何能頑固不變?朕覺得每代君王都要根據當時的情況適當的改變祖宗之法,方可與時俱進。”

王曾聽了趙禎的話後大驚失色:“變法乃是不孝,祖宗之法不可變啊官家!”

“放肆!王曾你任參知政事多年豈能如此糊塗?你且看看如今之大宋和開國之時有多少變化,萬事萬物都在改變,祖宗之法卻不變?一年之中還有春夏秋冬之變,人還有生老病死之變,國還有興衰之變,可見變乃是天道,順天而昌逆天而亡你不知道?”

王曾僵在地上呆呆的看着火堆默默不語,趙禎的話一遍遍的在他腦海中迴盪,思來想去確實是這個道理,可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

趙禎見他不說話便加了一劑猛藥:“什麼人不希望改變祖宗之法?當然是身在利中之人!”

王曾突然擡頭望向趙禎道:“臣非世家豪族之後,乃是孤兒由叔父養大……”

“朕並沒有說你是那些人,只是告訴你什麼人不希望看到變法。起來說話朕還有事情要問你。”

見王曾起來後趙禎問道:“廬州有一鹽井案,本事州府之事爲何上呈到朕的案頭?其中所涉貪腐並非難判,爲何從州府衙門上呈中書又從中書上呈御覽?”

王曾想了想答道:“此案關鍵之處在於涉案之官員乃是劉太后之外戚龐家,案中的龐玉乃是太后之舅父龐維之子,收受鹽商賄賂私改鹽票數額,按罪當發配沙門島。”

“龐家託人四處活動,真巧又趕上太后大行,朝中大臣便上呈御覽?”趙禎舒服的靠在椅背上開口問道。

“官家聖明!”

“此去沙門便是有去無回,這龐玉可是家中獨子?”

“是。”

“發往鄭州管城勞役三年,終身不得再用,着大理寺差辦!”

王曾驚訝的看着趙禎,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這龐玉是太后在世時最喜歡的子侄,如今官家改判雖是免了他的死罪卻依然不用罰銅贖罪可見是對他厭惡到了極點。

趙禎隨手把處理好的奏章遞給薇拉道:“這些奏章朕已經處理好,你快快送與急腳遞便早些休息去吧,上了年紀還是好生歇歇纔是。”

王曾從薇拉手中接過奏章便躬身退出,當他到大帳之外借着火光翻看奏章的時候才發現趙禎的御批着實驚人,其中的有些見解可謂是入木三分,各種決定都是相當妥帖,完全似先帝的手法。

深吸一口冰冷的寒氣緩緩吐出,王曾嘆道:“真乃天成!”這麼短的時間處理好各種奏章,這對年幼的官家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他的面前由不得王曾不相信。

其實趙禎批閱的時候參照了老爹之前相似的奏章,照葫蘆畫瓢的批閱結果當然沒有問題,但趙禎也在其中加上了自己的觀點。

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
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