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

歐陽修極盡責任的把沒藏氏的私信隱藏的很好,他出使西夏並且能安然回來,讓許都朝臣驚訝,但最震驚的卻是龐籍,當他得知書信內容後大感震驚,同時也大爲欣喜,上善伐謀其次伐兵,若是娶了一個女人便能擁有西夏,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即便是大宋擊敗了那西夏的守軍,可也需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把整個西夏納入大宋的統治之中,大宋的朝堂之中早已知曉官家的打算,擊敗党項人最後的力量方可使得西夏妥協。

但只有龐籍和歐陽修知曉,現在又一良機出現,若是因爲一個女人便改變大宋征戰的局面,這簡直是天上掉下的便宜!

這段時間朝臣們發現,兩府一如平常,但相公們卻極爲繁忙,甚至夜不歸宿也是常常有之,掌燈的時候,大宋外朝的衙門皆是漆黑,唯獨秘閣之中燈火如炬,顯然是重臣在此議事。

凡是入夜,宮門必會落鎖內外禁絕,當然朝臣可在衙門中辦事,等第二天再離開,只不過今夜非同尋常,秘閣的門外站這御前班直,他們是奉相公龐籍之命護衛秘閣的,任何人不得靠近一丈之地。

原因無他,今夜秘閣所談之事來朝中,甚至官家隱秘,在場的所有人都知曉,這個秘密只能在此討論一次,之後便要隨着自己帶進棺材裡,對於門外的守衛也是不再計較。

秘閣之中以龐籍爲首,所有的參知政事兩府相公都到齊了,說是到齊了,其實還差一個隨軍在外的夏竦。剩下的便是龐籍,歐陽修,晏殊,范仲淹,以及剛剛升入中書省的蘇洵,和身爲三司使的計相包拯,外加上樞密副使彭七。

這七個人正三三兩兩的圍在一起說話,他們只知道事情的嚴重,卻不曉得到底出了什麼事情,事關重大,歐陽修只把沒藏氏的書信告訴了龐籍一人而已。

瞧見衆人都在說話,龐籍乾咳一聲道:“夏參政不在,便不必算上他了,在座的都是朝中重臣,不用本相說,瞧見外面的陣仗諸位也應該知曉今夜所議之事重大!永叔,所有事情你都是知曉的,你且來說說,一字不可遺漏!”

歐陽修點頭把沒藏氏信中所言一字不漏的說了出來,同時也說出了今日面聖的情況,一時間衆人皆驚。

彭七不斷的呢喃着:“官家也忒厲害了些,這……這可是西夏太后……都能主動入嫁大宋?!”

聽到他的話,坐在他身旁的包拯臉色一黑到底,狠狠地瞪了一眼彭七:“主次不分!這時候說的什麼渾話!”

彭七不服氣的小聲道:“這還不算是官家的厲害?一國太后投懷送抱嘞!”

包拯正要發作,晏殊趕緊在一旁開口道:“彭副使少說幾句,包學士的意思是現在該說說此事的利弊。”

篤篤……敲門聲打斷了衆人的談話,也讓空氣驟然緊張起來,門外有御前站班還能敲門?官家來了自然不會敲門的,那會是誰?

當門被打開的時候,衆人便瞧見一張微胖的臉湊了進來,瞧見屋中的人打了個哈哈唱了個肥喏道:“諸位相公大學士都在啊!蔡伯俙這廂有禮了!”

“莫作怪,進來便是!”龐籍揮了揮手對衆人道:“蔡伯俙雖不是朝中重臣,卻有官家賜予參政議政之權,此事事關重大,他來了也好。”

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是龐籍在爲衆人的行爲背書,有了蔡伯俙就不算是揹着官家商議此事,畢竟蔡伯俙與官家的關係大家都清楚。

蔡伯俙在彭七的身旁落座,只有他們兩人還算說得上話,至於曾經的好友晏殊,兩人卻是越走越遠,晏殊越來越往文官的方向走,心中的事情想的愈發多,顧慮也越多,反而是蔡伯希因爲外戚的身份讓文官排斥,與趙禎的關係愈好。

顯然兩人已經不會再有所交集,就因爲兩人所走的路已完全不同。

蔡伯俙的到來並沒有改變什麼,在座的人都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往日裡衙門中多多少少的事物都和蔡記有所聯繫,蔡伯俙的名字一天有時能聽上三五回嘞!

“老夫覺得官家迎娶西夏太后一事實屬不妥,雖然在輩分上差不多,但在名分上卻是不妥,一個是當朝天子,一個是西夏太后……”

包拯的話顯然說道了要害,雖然所有人都再想辦法爲這點名份開脫,但是太后就是太后,皇帝就是皇帝。

這名份給人在禮法上極大的不舒服,若是在朝中傳開,必會有上奏彈劾之言,而包拯原先出自諫院,他自然最曉得諫院的厲害。

蘇洵皺眉說道:“此事並不是沒有機會,雖然在名份上有所不適,但李元昊的輩分本就低上一等,有何不可?”

歐陽修和龐籍對視一眼隨即附和道:“然也!大宋乃上國,未免生靈塗炭,接納西夏百姓,迎娶西夏太后有何不可?可況這沒藏氏年歲也不大,與官家相差不多矣!”

龐籍點頭道:“永叔所言有禮,如今之際官家一旦迎娶西夏沒藏氏,那便意味着兩國互爲姻親,且是皇族姻親,如此一來我大宋可輕而易舉的收復河西之地。”

包拯稍顯擔心的問到:“那西夏的數十萬大軍呢?”

不用龐籍開口,彭七便冷聲說道:“如此還不簡單?擊潰之!我大宋連戰連捷,西夏以如西山之落日,若是狄帥的大軍擊潰党項的頑抗,那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西夏太后爲救萬民與水火,修兩國秦晉之好,入我大宋,豈不是一段佳話?”

蔡伯俙算是發現了,在座的各位討論的幾乎都是名義,名份之類的,顯然是希望促成這次和親。

沒錯,出於各方的利益考慮,迎娶西夏沒藏氏是最好的結果,以一個女人換取兩國和平過渡,這在任何人眼中都是極爲上算的事情,對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的影響都非常小。

影響越小越安全,影響越小便對大宋越有利,想要收復河西之地並不難,但要是想安頓好西夏百姓,並且不引起動盪卻難上加難。

河西之地與燕雲之地不同,兩地皆是華夏故土,但燕雲居住的自始自終都是漢人,即便是有少數遼人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浪,且他們已經被漢家文明漢化。

而西夏不同,這裡自李唐王朝開始便一直是党項人的聚居地,大宋要想徹底的統治,很難。

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
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