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

趙禎吃着糕點喝着茶水好不愜意,殿外的倆個女人之間的交戰和他關係不大,最少現在能躲一陣是一陣,這種事情還需要她們自己處理,否則無論怎麼做都會偏心。

一個是皇后之尊,一個是曾經的帝王現在的皇貴妃,自己默認的皇后,都是女人中的極品存在,趙禎可不想二鳳相爭傷及自己。

聰明的內侍都在這個時候遠離清涼殿,這裡算得上是暴風之眼,一旦被捲進去定然是粉身碎骨的,趙禎更是不會去攙和。

最少這樣的僵持很快就會煙消雲散,兩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在這裡平待太久必然會失去體面,對於女人來說面子更爲重要。

放下茶碗趙禎看着關於吐蕃的資料微微嘆息,這個王朝曾經也是盛極一時,要不是因爲吐蕃人天生的高原病早已把中原大地攪得不得安寧。

即便如此也是給了李唐王朝以重創,“大非川之爭”之後,吐蕃便和李唐王朝的戰爭全面爆發,吐蕃大相祿東贊去世後,吐蕃徹底失去了冷靜。

如果說松贊干布是吐蕃的中興之主,那祿東贊便是吐蕃的一代賢相,此人是高原上的智者,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在出使唐朝期間,祿東贊因機智善變,極爲唐太宗賞識,欲將琅琊長公主的外孫女段氏嫁給祿東贊,誘使他爲唐朝效力。

對於大唐皇帝的招攬祿東贊以“臣本國有婦,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贊普未謁公主,陪臣安敢輒娶”爲由,婉言謝絕了太宗的好意,如此一來既不是體面,又讓唐太宗無法逼他就範。

在松贊干布駕崩後,整個吐蕃幾乎都在靠祿東贊維繫穩定,在其身前一直致力於維護吐蕃的穩定,制度的改革以及對松贊干布對外擴展態度的繼承,但卻約束吐蕃謹慎對唐的用兵。

但在他死後,吐蕃人失去了這個重要的“舵手”開始不斷的侵襲唐王朝的疆土。

而大非川之戰成就了吐蕃的強大,也致使唐王朝轉變原本的輕視態度,爲了攻滅吐蕃以徹底剷除西部邊境之患,唐高宗派薛仁貴爲邏娑道行軍大總管、並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爲副將,率五萬大軍討伐吐蕃。

薛仁貴令郭待封率兩萬人於大非嶺守輜重,薛仁貴帥部前行,擊吐蕃於河口,大破之,斬獲甚衆,到達烏海。

郭待封不執行薛仁貴的計策,領輜重踵進,被吐蕃二十餘萬軍隊打敗,悉棄輜重,迫使薛仁貴部返回大非川,吐蕃論欽陵將兵四十餘萬進攻,唐兵大敗。

此後吐蕃和唐王朝之間的戰事時有時無,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沒能戰勝對方,最大的屏障就是高原。

吐蕃軍隊下來的時間不能太長,而唐軍也無法長時間在高原作戰,此後在女皇帝武則天的努力下,唐王朝收復安西四鎮,再加上內部的爭權奪勢,吐蕃的實力開始衰落。

再往後看,趙禎忍不住感嘆一句:“天道好輪迴!”

吐蕃實力下降的同時,唐王朝也經歷了安史之亂這個要命的一下,王朝的實力也驟減直下,吐蕃以吐谷渾與黨項二十萬軍隊乘勝長驅直入,逼近長安,唐代宗倉皇出奔陝州,吐蕃軍隊佔領長安,擁立吐蕃國舅李承宏爲帝。

但蕃軍不適應長安秋季的酷熱,吐蕃軍中疾病流行,加上唐朝勤王之軍逼近,吐蕃軍入據長安十五天而退出長安。至此,隴右道東段的十三個州全陷入吐蕃之手。

至此趙禎對吐蕃和唐王朝之間的戰爭了解了一部分,也知道雙方之間的爭奪並沒有史書上並不是很多的介紹,其中的過程複雜,用兵之繁,計謀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放下手中的卷軸,趙禎開始整理他掌握的信息。

唐朝初年在軍事上對周邊各族大都佔有明顯優勢,唯獨吐蕃是個例外。除軍事指揮原因外,還有其它多種原因……最明顯的便是吐蕃國法嚴整,上下齊力,內部較穩固,民風剽悍尚武,且河隴一帶的軍事地理形勢對其十分有利。

還有便是吐蕃位於青藏高原,攻唐可居高臨下,直入平川;而唐擊吐蕃卻要仰攻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行軍作戰十分不便。

高原成爲吐蕃地利的同時也成爲吐蕃最大的羈絆,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吐蕃人幾乎無法對中原造成太大的威脅,即便是攻陷了唐王朝的都城也根本守不住。

現在的大宋不似唐王朝,對吐蕃一直奉行防禦政策,再加上吐蕃一盤散沙,對大宋王朝並沒有任何威脅,所以也就放任不管。

而現在,角廝羅突然的崛起讓中樞以及六部飽讀史書的相公們開始擔憂,他們擔心角廝羅會成爲另一個松贊干布,也擔心吐蕃在他的攻伐下會得到統一。

對於中樞的擔心,趙禎並沒有意外,防範於未然這是宰執應該做的事情,尤其是這段時間角廝羅的高歌猛進。

在看過這麼多的史料之後,趙禎基本上理清了吐蕃的歷史以及現在分裂的狀態由來,自己當年扶持角廝羅的目的在於讓他成爲異數參與到吐蕃的亂局之中。

因爲他的身份特殊,是吐蕃王朝贊普後裔,就因爲這個身份他被利用了無數次,他是吐蕃高貴的亞隴覺阿王系的後裔,但是生不逢時。

當他出生之時,吐蕃早已分崩離析,處在宗室戰爭、軍閥割據的內亂之中。爲了避難,許多吐蕃王室的後代不得不遠走他鄉。

唃廝囉十二歲的時候,被一個叫何郎業賢的河州羌人從西域接回。當時,吐蕃國勢早已衰微。西藏本土,四分五裂;河隴一帶,更是“族種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復統一。”

唃廝囉被接回以後,名義上雖然是吐蕃至高無上的贊普,但實際上卻是河湟地區宗教領袖和地方豪強手中的傀儡。當時,河湟地區業已強大的宗教和地方豪強兩大勢力都將唃廝囉當作名貴獵物一樣來追逐。

唃廝囉年僅十二,這對於豪強們來說,無疑又是最好控制的。

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
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