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

趙禎採用遠攻近交的策略是正確的,畢竟塞爾柱的土地不是大宋的,這不是華夏王朝的統一之戰,而是一次關於大宋王朝的利益之戰。

與其說是遠交近攻,不如說是“鋤強扶弱”,對於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趙禎還是頗爲忌憚的,因爲現在的神聖羅馬帝國已經相當強大,吞併了拜占庭王朝之後,整過國家的力量都在恢復。

亨利三世在做的事情是他之前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統一整個羅馬帝國!

自從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實行東西分治,從此羅馬帝國再未統一,而曾經的羅馬帝國有多麼強大?

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皇帝圖拉真在位時,帝國疆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爲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五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恐怕是世界歷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

通過幾次與亨利三世的書信往來,趙禎早已知曉了他心中的宏偉計劃,他是要恢復一個鼎盛時期羅馬帝國的版圖,再現曾經的榮光。

這個野心有多麼的龐大?曾經的羅馬帝國受制於諸多因素以及不成熟的政治體系,最後被逐漸的瓜分和撕裂。

但現在卻不同了,眼下的神聖羅馬帝國雖然看上去也是分裂的,各種諸侯國以及貴族領主的分封制,但他們在對外上卻幾乎是一致的,即便是羅馬教廷也不能干涉對外的戰爭。

這就相當於一個強而有力的跳板和槓桿,讓亨利三世有着一個相當大的迴旋餘地,帝國也不再是如同之前那般的一盤散沙,前提是他要有一個強大的敵人以及一場對外的戰爭。

十字軍的東征就是最好的機會,這是一個整合神聖羅馬帝國力量的機會,而現在亨利三世成功的獲得了各諸侯國以及領主們的支持,並且還給他們帶去了巨大的財富和利益。

拜占庭也就是東羅馬帝國的覆滅意味着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開始擴大,這樣的輝煌成果令亨利三世的地位和實力大漲。

法蘭克尼亞王朝的力量幾乎到達了巔峰,趙禎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皇權將會開始攀登巔峰,攀登那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西方皇權並非是如同東方一樣至高無上,趙禎在馬車中不斷的翻看着三才遞過來的書籍,這些書籍中記載的內容不是華夏漢室的,而是西方。

從趙禎登基開始之後,就對西方的文化有着近乎癡迷的態度,他修建的智慧宮就是在不斷收集西方的書籍資料,廣羅西方的人才。

通商這麼多年下來,大宋積攢下來的西方書籍以及人才不計其數,這其中不光有科學技術,還有豐富且龐大的歷史資料。

趙禎能夠通過這些東西獲得一個完整的西方世界發展史,當然翻譯的人才也必須把每本書進行翻譯,同時進行校對和整編。

有按照時間線進行的整編,有的按照王朝更迭進行整編,甚至有些是按照文明更迭來進行整編的。

趙禎從來就沒有減少對智慧宮的投入,同時對那些人才也是採取優厚的待遇,給予他們相當於大宋六品官的待遇,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行爲,以至於每年都要從內藏庫中抽調不少的經費。

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收穫是驚人的,而趙禎每天都會抽出一段時間來讀書,這是他的習慣,也是“複利”所帶來的好處。

而趙禎發現,東西方的皇權之間有着天差地別的不同。

中國的皇權,是集權,集權就是把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或是一個極爲少數的階級身上,由一個人來分配資源!有一個階級來進行統治。

歐洲的皇權,卻並非如此,甚至嚴格意義上來說歐洲只有王權,他們的王權是建立在封建制度上,以封而制,諸侯林立,皇帝的權利極爲分散,只是被所有諸侯以及領主尊爲共主而已。

當然集中的皇權也不是沒有,只不過如同曇花一現,即便是最爲集中的皇權時期,國內依舊是諸侯林立,領主遍地。

而趙禎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原因,自秦以降華夏王朝的皇權統一已經經歷了千年,秦、兩漢、三國、兩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再到現在的大宋,漢家文明的皇權已經持續了千年。

天賦皇權以及皇權的至高無上早已刻進了每個人的骨子裡,從出生開始就知道皇權是上天授予皇帝的,皇帝是天子。

但在西方世界卻遠非如此,他們的皇權從一開始就是分散的沒有整合與統一的皇權。

所以一切的根本就是就是皇權,而亨利三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把皇權整合在一起,在神聖羅馬帝國重建一個全新的皇權體系,一個皇權高於一切,類似於東方文明的至高皇權。

只不過趙禎微微有些惋惜,亨利三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他再把自己的改革進行下去,這就是一個命不久矣的人做出的最後掙扎。

他期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夠把皇權建立起來,這樣一來便能令皇權走上至高無上的巔峰,給自己的後世之君留下另一條全新的道路。

趙禎微微感嘆,亨利三世確實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能夠在歐洲這樣的皇權上走出一條新路實在是不容易。

但更加可惜的是,趙禎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一個團結穩定還在不斷髮展的歐洲可不是他所期望的,怎麼能沒有宗教的迫害?怎麼能沒有宗教對皇權的壓制,怎麼能沒有對進步人士的迫害呢?

難道看着神聖羅馬帝國變成另一個強大的羅馬?看着它培養出文藝復興的種子?

一個力量分散的歐洲一個皇權與教權不斷傾軋對抗的神聖羅馬帝國纔是趙禎所需要,纔是大宋所需要的。

對外一致,對內混亂,這纔是趙禎最希望看見的樣子……………………

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
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