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

中華大地的北方總是比中原地區最先感覺到寒冷,今年與往年不同,冬季奇寒,連一些往年不會冰封的湖水都徹底封死,馬車都可在冰面上通行,北平府的百姓都覺得有些受不住,連連埋怨今年的老天爺也不幫大宋的忙,東京城的百姓還在向北平府遷徙嘞!

但即便是奇寒的天氣也不能阻擋百姓遷都的熱情,不斷有馬車,牛車,甚至是驢車開進北京城,凡是第一次抵達這裡的人,無不被這高大寬闊雄偉的城池所驚呆,當他們回過神來的第一件事不是急着找自己的居所,而是想方設法的找人寫信。

很快另一個問題出現了,郵遞業務在這個時代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若非官身,你要花上大筆的錢財請人託關係才能用上朝廷的遞驛。

很快邊有熱情的當地人上前,指着一座綠色的小衙門道:“老弟要是寄信便去那個小官衙,會寫字最好,筆墨紙硯都有,只要十文錢,寄到東京城也不過百文,如若不會寫字,便請人代筆,費用頗高,需得五十文,郵費亦是百文便可。”

還有這種好事?剛來的百姓抱着試試看的想法便進了那小衙門,這裡雖也算是官衙,但衙門中的小吏卻是笑臉迎人,給人一種身在酒館茶肆的感覺。

來人小心的開口試探道:“這位官人,俺要寫信寄回東京城。”

小吏迅速開口道:“郵資一百文,剩下的資費便在西面的牆上,不懂便問。”

來人還從未見過如此貼心的小吏和服務,頓時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連連開口道:“知曉了,多謝官人,多謝官人。”

他哪裡知道,郵局開設沒多久,趙禎便微服前來,小吏的態度囂張,效率低下,被趙禎一人賞了四十脊仗趕出衙門永不錄用,之後的小吏若還如此,也都是四十脊仗的下場,並且遞驛拖延脊仗五十罰銅十斤!

自此以後便沒人敢怠慢郵遞驛的差遣,打起十二分的小心辦差,甚至笑臉相迎,有懲必有賞,這是趙禎的準則,郵遞驛的小吏也是大宋小吏當中例錢最高的,誰不想保住這樣的飯碗?

那人在書信中把一路上到北京城的見聞與變化詳細的描述出來,他算是開了眼,沒想到這個世上居然還有比東京城更加繁華的地方,並在信中催促親眷和鄰里早日搬遷到北京城,最後付了郵資,遞給小吏。

小吏不用看書信也知曉寫的什麼,笑眯眯的說道:“你這是規勸親眷早日搬遷的吧?這就對了,咱們北京城可比東京好上太多,要想掙錢早日落腳纔是上策!”

那人自然對小吏客客氣氣,給了點茶錢便得了許多有用的消息。

小吏收了錢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嘮家常似地說:“你家若是在東京城內有地契,也在開封府登記過便是走運,可去北平府衙門領取對應房宅,你也應當知曉咱們北京城可是本着先到先選的法子,過期不候。

北城多是高門大戶的官宦之家,靠近皇城,要想謀個雜役差遣便去那裡,若是你有手藝,南城便是個好去處,不少匠人最那開鋪子,若是在工廠中當過差,那算你走大運,西關大街上邊有專門招收的攤子,去那登記,不日便可開工,月錢最少有五貫,還包晌午的飯食!”

這算是把話說的清楚,來人連連道謝的離開,先找了房子,便在北京城落腳,很快便得了工廠中的活,果然月錢五貫,不日上工,一下子便讓他在北京城站住了腳。

這一幕在北京城中不斷的上演,即便城中寒冷也無妨,只需在南門吉慶街上買個鐵爐子回去,裝好鐵皮管子,在爐中燒上石炭,沒過一會房子便暖和起來,還不用擔心煙氣燻人,讓人能捱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鐵爐是貧窮人家用的法子,真正的富貴之家是不喜的,畢竟鐵爐再好也要不時的添加炭火纔是,煙氣不遜人,石炭卻會把屋裡弄髒,有錢人家都用的暖炕,這暖炕一旦燒起來,整個房間溫暖如春,又不見明火和煙氣,誰家不喜,只不過請人盤炕費時費力些。

但卻帶動了城中的一項產業,養活了不少的閒人,如今的北京城和東京一樣,只要你肯吃苦有力氣,便絕對餓不死。

在趙禎和朝臣們眼中,如今的北京城乃至北平府都步入了正軌,糧食不斷從各地以公路運輸過來,而火車這樣的運輸怪物卻在運輸富貴人家,本應自己僱車前來的他們在付出大量錢財之後便擁有了乘坐火車的權利,這是唯一讓趙禎不忙的地方,但朝中官員的意思是,大宋糧食頗多,不在乎路上運輸的損耗,還是要以人爲本,先把人弄來再說。

支持的官員很多,趙禎只得無奈同意。有的時候皇權也不是那麼好使,尤其是當你想做一個明君,仁君的時候……

隆隆的火車載着大宋的“希望”抵達北平府,趙禎不得不說這些富人的抵達的確爲北京城帶來了飛速發展,各種娛樂生活開始充斥於這座興起的城市,而北京城的工廠建設也加快了,因爲富人帶來了資金,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有錢卻能使北京城的匠人在冬天裡加快工廠的建設。

這個時代的人們總喜歡在國都附近創業,並把產業想方設法的轉移到國都,在他們眼中天子腳下便是最好的地方。

但蔡記卻考慮到了成本問題開始把自己的工廠往人口稠密,但消費不高的地方轉移,蔡伯希很聰明的發現廉價勞動力能減少成本。

距離遼夏之戰已經過去了小半年,但這場戰事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這一戰讓遼朝重新樹立了他的王朝威儀,大國風範,也給了遼朝重新站起來的資本,這是趙禎不願看到的事情,他本來認爲李元昊的十萬大軍即便不能奪取整個河套之地,也能重創遼朝,讓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誰想到李元昊居然能如此怕死懦弱,活生生的拋下千軍後軍約五萬將士自己率中軍跑路?

李元昊沒死,遼朝保住了前套之地,並且樹立國威,趙禎怎麼算都覺得自己沒佔到便宜……不斷自語:又吃虧了!有吃虧了……

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
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