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

趙禎可能是大宋歷史上離開京城時間最長的皇帝了,太祖太宗登基之後雖然也南征北戰,但趙禎二十歲便開始了開疆拓土的生涯,滅大理,收燕雲,克党項,降女真,每一樣幾乎都親自參與。

但這一切都要得益於老爹真宗皇帝趙恆。

是他留給了趙禎堅實的物質基礎,現在趙禎在給大宋的未來打基礎,安定的周邊環境,廣闊的疆土,都是未來大宋發展的前提。

這個時代在改變,大宋已經出現了工業革命前的所有必要條件,趙禎相信在大宋的歷史上會出現資本主義,並且是君主資本主義。

所謂的資本主義就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現在的大宋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主要的經濟活動從農業開始逐漸的走向了手工業和製造業,人工製造出的商品成爲大宋經濟中的主要物品。

但資本主義還沒有正式到來,農耕經濟的思想和政策以及技術條件的限制,使得大宋還出於一個過渡時期,但就是這個過度時期卻極爲重要。

趙禎小心的守護着來之不易的成果,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保證大宋的安全,保障這個王朝不會如同華夏曆史中的歷代王朝一樣,剛剛出現資本主義的苗頭就被湮滅在歷史中。

草原是華夏文明禍患最爲嚴重的地方,現在的大宋內憂是有,但基本上沒有威脅,在歷史上大宋王朝一直沒有被內憂所困擾,反而是被外患折騰的焦頭爛額。

經過趙禎的改革和經濟重心的轉移,土地兼併這個導致內憂最大的禍患已經被解決,富人已經不會把眼光放在產出可憐的土地上,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工廠之中,放在了資本之中。

如此一來就給百姓留下了最後的安寧之地,土地成爲他們的後備,年輕力壯的人可以去工廠勞作,賺取錢財,甚至是發家致富,而保守或是稍稍上了歲數的人也可以通過土地養活自己。

得益於趙禎的“先見之明”對大宋的工廠進行了嚴格要求,保證了工人的基本權利這些都是消除內憂的最好辦法,漢家百姓最大的優點便是老實本分,只要給他們希望,讓他們有吃有喝便行。

外患倒是大宋最大的敵人,所以趙禎纔會想盡一切辦法平定草原,這不是爲了大宋而是爲了整個華夏考慮,內部矛盾其實相對來說容易解決,外部矛盾纔是真正的威脅。

在這個時候趙禎不介意使用任何手段,即便是利用人心中的惡也在所不惜。

但同時他也知道,現在不是離開草原的時候,漢家王朝就是這樣,只要皇帝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會成爲國家的中心。

這段時間各大商號不斷的在呼倫貝爾城中開設商號,甚至不斷的拓展業務把這裡變成了草原上的總號,所有的行腳商都能從呼倫貝爾城中拿到各種各樣的貨物再趕着馬車到草原上的各處販賣,這就是趙禎在這裡帶來的好處。

同樣的,隨着經濟的發展,文化生活必然進步,各種各樣的酒樓茶肆,象棚瓦里給來這裡的人提供住宿和娛樂,當然也少不了妓館和歌舞坊之類的。

當然在軍事上的加成自然不用說,朝中的臣子無論文武,極力的向趙禎所在的呼倫貝爾城增兵,出去狄青的四十萬禁軍在西域外,二十萬留在神都守備,剩下的二十萬全部派遣到了呼倫貝爾城。

而基建也在瘋狂的進行,草原上的壯勞力被大量的徵召,目的至於一個建設道路,水泥路要加緊鋪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大宋的兵馬用最快的速度抵達。

在朝臣們看來,什麼都沒有趙禎的安危更爲重要。

所以趙禎不打算現在離開,再說了,草原上還有一個契丹要收拾掉,自己已經剪除了契丹的羽翼和一切退路,現在的契丹就是一隻掉進陷阱裡的困獸。

人到中年之後,趙禎便愈發的希望自由生活,雖然該負的責任還是要負,但卻不希望被鎖在牢籠之中,嚮往自由的心總是不斷的驅使着自己離開。

一個富有四海的人居然只能帶在一個城池中,這實在太過憋屈,所以趙禎自己也不想回宮。

最終趙禎還是沒有回答包拯的問題,一旦開口定下了日子,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在自己的控制中了,作爲皇帝言出必行是基本,說到就要做到,否則朝臣如何看待自己,天下百姓如何看待自己。

騎馬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奔馳是多麼快意的事情,這段時間趙禎明顯感覺自己有些變黑了,這是正常情況,畢竟在外風吹日曬也是正常。

不過在呼倫貝爾趙禎沒有任何高原反應,顯然這裡的還把還沒到足夠的高度,大宋的將士們也沒有,但在阿爾泰山附近的狄青所部卻會出現高原症狀,因爲那裡的海拔已經很高。

進入樹林之中,射獵才正式開始,邊上的王韻抽出一支箭隨意的射出,清脆尖利的哨聲響起,原本還算安靜的樹林立刻沸騰起來。

無數的小動物機警的竄出,這時第二支鳴鏑射出,一隻鹿從奔跑狀態減緩速度的停了下來,大量四周。

在狩獵過程中古人發明了鳴鏑狩獵鏃,在飛行過程中發出清脆的哨聲有驚停獵物的功能,便於射獵,同樣這也會被利用到戰爭中。

趙禎抓住時機,張弓搭箭,嗖的一聲獵物應聲倒地,趙禎這一箭射的極準,正中鹿的腦袋,雖然這是鹿頭上最堅硬的部份,但卻抵不過弓箭的力量。

三才飛快的騎馬趕了過去,拔下趙禎的金箭高高舉起:“陛下箭法超羣,斬獲首獵!”

這是一隻白脣鹿,在草原上極爲常見,但四周的將士依舊高聲大喝:“陛下威武!”

包拯在將士們的吶喊和趙禎的笑容中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官家心中依舊有着少年的玩心,在這草原之上確實要比神都城中有意思的多,即便是神都城邊上也有獵場…………

包拯知道,眼下若是不把契丹攻克,若是不降服契丹,官家絕對不會歸朝,看來只能在呼倫貝爾城新建行宮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
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