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

朝堂的官員對於張從質的突然出現抱有很大的爭論,爭論的焦點不在於他的蔭恩,而是在於他的差遣。

一個初入朝堂,得了個正六品下的承議郎居然被官家充入秘閣!

秘閣是什麼地方?雖然只是崇文院的後閣,但即便是兩府相公都不常去,其他官員更是非召不往,那是官家和重臣討論機要之所在。

即便是你張從質以蔭恩入仕,即便是你父親張詠名勝一時,也不該如此倨傲,當推辭不受纔是!

官場有官場的規矩和原則,但這些東西在張從質的眼中一文不值,在他看來自己是爲了與官家討論更爲高深的問題而來的,否則即便是入仕都不可能。

非常人便要以非常理而待之,趙禎不是個迂腐的君王,相反,不拘一格纔是他的風格。

這趙禎便對秘閣的成員進行了調整,張從質只是其一,還有剛剛被點爲狀元的蘇軾,以及負責經筵日講的楊休,這三人成爲他的智庫。

楊休擅長儒家經典,經史子集無一不通,算得上是個老學究,而蘇軾雖是初出茅廬,卻纔思敏捷,雖然詩才出衆,但卻不能掩飾他的智慧。

這雖然是個奇葩的組合,但趙禎相信,他們一定能給自己得出答案。

這個問題非常的深奧,以至於後世都在討論卻沒有一個確定的結果,趙禎比誰都清楚王朝,不,準確的應該說是時代的輪迴是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他穿越之前的時代其實也正在經歷和現在一樣的狀況,穩定的環境能持續多久,一個國家的昌盛能持續多久,如何延續和打破這個輪迴?

趙禎希望從張從質,蘇軾,楊休的智慧中得到答案。

趙禎知曉每個王朝滅亡的原因,甚至包括大宋和明清兩朝,這一點他只能埋藏在心中卻不能說出來,但同樣讓他疑惑不解。

漢家王朝是最善於總結經驗的,前朝栽在什麼地方,後面的朝代已經會引以爲戒,一定會撥亂反正,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的去避免。

甚至在後世不惜推翻了華夏數千年沿用的制度,走上了全新的一條道路,但誰又能說這條路走得通呢?難道是因爲世人都在走這條路,這條路便是對的嗎?

整個大朝會上趙禎都在思索這個問題,許多朝臣都能看得出官家的心不在焉,但他們很好的恪守了臣子本分,沒人會去詢問。

朝臣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是,官家爲何要往秘閣中塞人,往日裡的秘閣不過是校書郎,字正之類的小官,即便是兩府官員和官家於此商議他們也沒有機會接觸。

但現在不同了,官家明確的下旨,把秘閣升爲商討機要之地,那就意味着秘閣將會成爲大宋的另一個決策之所,如此一來與兩府何異?!

當然,許多人理解錯了,趙禎並不想去解釋,所謂的秘閣只是給自己出謀劃策用的,相當於大宋的智囊,而兩府依舊是大宋的中樞,兩者之間有着本質的區別。

趙禎不會利用秘閣給自己處理朝政,同樣也不會用兩府解決理論上的問題。

崇文院只是大宋皇宮中的藏書之地,但現在卻有親衛守護與此,一來這些藏書之中有着十分珍貴的孤本,二來,老趙家的帝王奏疏幾乎都收藏在這裡。

除此之外崇文苑幾乎沒有任何改變,這裡依舊是大宋的藏書之所,一應官吏往來其中,並沒有多少神秘。

院內東廊爲昭文書庫;南廊爲集賢書庫;西廊爲史館書庫此外又分經、史、子、集四庫。共藏正副本圖書八萬多卷。又抽取珍善藏本別建秘閣,只不過現在的秘閣之中存放着歷朝歷代的史料以及奏疏。

趙禎一路走來只覺崇文院中書香之氣甚濃,往來官吏手捧典籍奔走與其中,這些書籍都是前人智慧和經驗的總結。

三才先一步上前,推開秘閣的殿門,張從質和蘇軾,楊休三人已經被“書山字海”所淹沒,不時的翻閱典籍史料進行謄寫。

發現趙禎來後便起身施禮:“臣等恭迎聖上!”

趙禎在宮中很少在意這些理解,揮了揮手道:“爾等繼續,不必因朕而來分神,此次爾等也該知曉朕的不解之處。”

當然知曉,張從質等人接到的旨意便是查閱歷朝歷代國滅之緣由,並加以總結,對於張從質來說這沒有什麼,但對於蘇軾和楊休來說卻大爲惶恐。

他們不明白官家爲何要這麼做,前朝覆滅原因多種多樣,而大宋已經擯棄了唐朝留下禍端,收兵權,重文臣,輕武官,這樣不就能避免安史之亂了嗎?

但越是如此自信,得到的結果卻越是令人震驚,蘇軾和楊休兩人一老一小都是出自所謂的正統的循規蹈矩之家,歷朝歷代朝的歷史頗有了解。

夏商周自不用說,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的歷史也多有涉及,但現在卻讓他們總結社稷傾覆,家國泯滅的原因一時間讓他們產生了恐懼。

因爲他們同趙禎一樣看到了一種循環,或是說輪迴。

他們兩人都不是傻子,一眼便能看出歷朝歷代的終與何處,但他們不敢言語,即便是早有所準備的張從質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產生了一種悲觀。

趙禎望向他們略帶悲哀與惶恐的表情道:“有位智者曾經告訴朕,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三人幾乎是同時擡頭望向趙禎,依照官家的意思是大宋也不能逃脫分合之論?!

“莫要驚訝,這本就是史書所載,你們自己也明白朕說的沒錯,自秦以降,可有一個大一統之王朝享國超過三百年的?即便強盛如盛唐也不過二百八十九年而已!之後便是另一個朝代的輪迴,如同它接替大隋一般。”

趙禎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打了個哆嗦,很顯然現在的大宋雖然繁盛,卻不能與盛唐相比,在宋人心中盛唐永遠是一個強盛的王朝,爲此大宋保留了大多數唐代的制度。

既然連強盛如斯的唐朝都不能打破三百年的定論,那大宋呢?!

三才已經嚇的跪倒在地,不斷的磕頭搗蒜:“陛下!…………不祥之言不可出自聖君之口啊!陛下!”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