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

紫宸殿,威儀高大,安靜祥和,一點檀香在純銅的仙鶴香爐中緩緩升起,彷彿一雙無形的手在拖起它緩緩上升,靜謐之中顯得異常肅穆。

趙禎在一張明黃色的聖旨上寫下靖宗二字。

這是給予王亨的廟號,取的是“實靖夷我邦”的多謀之意,當然也可以理解爲安定,平靜之意,這就要看高麗人自己的理解了。

有廟號自然要有諡號,不過這可比廟號難得多,並非如看着那麼簡單,雖然也是短短的兩個字,卻要高度概括這個君王或是名士的一生。

廟號是皇帝才能享受的東西,它是形容帝王在這個王朝所在的地位或是個人的品行的一個小結,如太祖,太宗,世宗,高宗等等,這樣的廟號共有一百零三種之多。

當然出於爲尊者諱的目的,這些廟號中極難有不敬或是不尊的稱謂,大多是溢美之詞,許多甚至超過了本人身前所能享受的待遇,不過既然人已經死了,死者爲大,何況是皇帝?

但諡號不同,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

這是世人的權利,也是史家的權利,要載入史冊之中,評定位高權重者一生的功過是非,春秋之時極爲流行,死者往往會獲得親友相贈的諡號,甚至有些氾濫,不知是出於公理還是出於私心,秦始皇認爲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應當廢除。

所以在秦朝是沒有諡號的,直到西漢建立之後,又把這種小而精的“人生總結”給恢復了起來。

諡號往往和廟號差不多,也是簡短的兩個字,但這兩個字的分量可謂是重於泰山之威!它會如一般真實的小刀,把這個人的所有僞裝和強權剝開,露出赤裸條條的內在。

開始的時候只有美諡和平諡兩種,可到了之後便逐漸有了惡諡,他不以君王的意志進行轉移,當然這個時候當朝的君王已經完蛋了,後繼之君也不會去幹涉諡號的平定。

於是自周厲王姬胡開始,便出現了真實評價暴君的惡諡,周厲王是一個貪婪的君,國人發動暴動,他逃到彘並死在那裡,“厲”便是對他予以斥責的“惡諡”。

身爲一個皇帝,廟號不一定有,但必有諡號,這已經是一種華夏傳統,也逐漸成爲亞洲所有王朝的傳統,因爲華夏的發展歷史就是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發展歷史。

趙禎提筆思索良久,王亨是高麗的國主,對他的廟號方便評價,畢竟只是排名的問題,只要不僭越便不會有任何不妥,也不會受到高麗君臣的反對和指責,諡號不同嘞!

一旦自己寫下倆個不妥帖的字,這便會觸動大宋與高麗之間的關係,非是開玩笑的話,而是實實在在。

高麗人希望通過這件事試探清楚大宋對高麗的態度,但若是趙禎給的諡號太過,則會讓世人覺得他王亨擔當不起這諡號,也同樣敗壞趙禎和大宋的名聲。

這下反倒是變成了燙手的山芋,不過趙禎並非騎虎難下,中正平和的諡號多得很,筆尖輕觸紙張,鮮紅的硃砂墨水便在明黃色的絹紙上留下了工整方正的字體。

三才小心的吹乾上面的墨跡,從木盒中取出趙禎的神寶放在印泥之上,趙禎伸手蓋下,便完成了最後的步驟,上國對藩屬之國君主的最後贈與。

使者接過之後,便要當着趙禎的面再次打開以示恩榮之意,以楷書所寫的“容惠”二字躍然紙上,容字意義衆多,在諡號中多以寬宏大量之意,也表示王亨的心胸,貼切卻不過分誇讚,而惠字便簡單的多,惠同慧取聰慧之意。

而在《說文》中更有着相當高的讚美——惠,仁也,如此容惠二字便可理解爲,仁愛聰慧而又心胸寬廣的人。

這樣的評價相當的貼合王亨本人,也要多依賴於大宋對情報的收集,否則趙禎可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他而不被貽笑大方,高麗使者恭敬的拜下以示尊敬。

趙禎開口道:“廟號,諡號已經賜下,不日朕便派遣使者以金書金冊賜予王徽,希望他能統領高麗與大宋修永世之好!”

使者拜下:“謝大宋皇帝陛下!”

這麼說來便是承認了大宋與高麗之間的關係,也是承認兩國和平相處的未來,完全和陛下想的一樣,大宋皇帝不會與高麗之間再起刀兵。

趙禎對高麗的看重要遠比倭國來的關心,這個半島雖然不是兵家必爭之地,可卻對遼東非常重要,尤其是現在的遼東,大宋與女真之地中間還隔着遼人的遼陽府和中京道,若是想要抵達遼東必須要從倭國繞道,這對航運來說實在太過冗長。

若是能從高麗借道,那便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畢竟遼東和大宋之間在海上就隔着一個高麗而已。

高麗王朝開京的重光殿內,這坐宮殿的格局與裝飾和大宋的相差無幾,已經在靈柩之前繼位的高麗國主王徽便坐在高高的御座上。

大殿之內空無一人,只有碳盆中木炭燃燒的爆裂聲,王徽緊緊的盯着殿外的大門,剛剛已經傳來消息,遣宋使已經回到開京,這將是高麗和大宋之間的一次重要交流。

趙禎所想的其實也是王徽所想,在派出使者之前,王徽便打定主意要改善與大宋之間的關係,在他眼中大宋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糕餅,只要和大宋有所沾染便能從中獲取大量的利益。

如今的高麗在皇兄王亨的引領下已經開始逐步崛起,而自己要做的則是中興!先皇兄和自己早有商議,他要把高麗一步步的崛起,而自己要做的便是繼往開來,最難的事情他已經做了,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事情!

殿外傳來一陣匆忙的傳報聲,殿門在吱呀聲中開啓,使者跪拜於地朗聲說道:“大宋皇帝賜下先王廟號,靖宗!諡號容惠!另有金書,金冊,及大宋皇帝常服賜下!”

前面的都算不得什麼,若是連賜下廟號,諡號都不肯未免太有失上國風範,而最後的金書金冊以及更重要的常服便尤爲驚人,只有關係緊密之人才有機會多得皇帝的常服。

顯然這是在與高麗示好,也證明了王徽心中的猜測……高麗與大宋之間利益共通!

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
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