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

北方的大地上被一層寒冷的冰雪所覆蓋,但它您不能不能阻止馬蹄的疾馳,和天地之威比起來,皇帝的命令更加可怕。

遼人的兵馬在這片銀裝素裹的大地上前進,遼朝的馬多,又不需朝廷供給,幾乎全員都擁有馬匹代步,速度非常快,而補給也是放在馬背上節省人力和時間。

馬蹄踏過的雪地變得泥濘,黑色的雪水經過反覆的踐踏成爲黑色的泥水,在地上留下一條骯髒的痕跡,也給這片原本白亮的冰雪之地留下傷痕。

探馬一定是在大軍之前的,遊騎也四散在外,遼朝大軍不是直接南下析津府,而是兵分三路,繞過了密雲城,從儒州入南京道,那裡有遼朝控制的最後一個據點居庸關。

耶律宗真和張儉都不明白,爲何大宋皇帝不拿下這座雄關,一旦拿,

下南京道則是鐵桶一塊,想要撬動便會無比困難,更讓他們驚奇的是,連昌平這座一馬平川之地大宋也視而不見。

事出有異必有妖,耶律宗真謹慎的派遣探馬前去居庸關查探,而得到的結果是居庸關和昌平附近完全沒有宋軍的蹤影,從大宋北伐開始就沒有在兩地出現過。

既然如此便派出更多的探馬便是,一旦大宋真的沒有兵犯居庸關,那這裡就將成爲大軍的重要據點。

厚重的積雪在遇到極寒的天氣很快就不那麼鬆軟,車馬的速度慢慢的降了下來,這見鬼的天氣給行軍造成了巨大的阻礙,但沒有人敢抱怨,陛下宣佈的十八斬被契丹督軍嚴格的執行,一路上斬殺的噗噗士兵已經超過百噗人之多。

遼軍將士只能頂着凜冽的寒風在雪地裡艱難的行進,這種折磨不光是身體上,更多的則是在精神上!雖然已經開春,但在燕雲之地依然是處處冰封,一路上已經出現不少士兵凍傷的情況,尤其是軍中的熟女真和渤海人,他們的裝備最差,凍死凍傷的人最多,爲此戰力大減,怨言不斷。

大軍行進和尋常百姓不同,帶着大量的補給和輜重,就算遼朝不需要太多,但對於二十萬大軍來說也是不少,雪地中最危險的便是牛蹄坑之類的坑洞,萬一遇到田鼠洞之類的深洞被冰雪覆蓋,馬蹄踩下很可能便是人仰馬翻。

所以遼軍的速度減慢,但好在傳令的士兵在隊伍中奔跑傳令:“爾等速度跟上,大軍抵達居庸關,昌平城便可休整!”

傳令兵的話讓許多人鬆了口氣,他們以爲大軍進入南京道後便要開始作戰,誰知這居庸關居然還在大遼的手中,這座雄關堅城乃是休整的不二之地,而昌平就更不用說,那裡是連接析津府與儒州的重鎮,算得上是南京道中屈指可數的繁榮城池。

二十萬大軍在南京道兵分三路後各路也就沒有多少,前軍五萬人由從飛狐嶺死裡逃生的耶律宗信所率領,中軍十萬人由遼皇耶律宗真親自統領,而後軍五萬人則是交由西征失利的南院大王蕭惠所率領。

所有人都知道,蕭惠這是被陛下疏遠了,即便是有張儉在一旁爲其說項也只不過領了個後軍統領的差事,看似安全的位置卻是契丹人最不願意去的地方,戰場上的後軍基本上就沒有用武之地,勇敢彪悍的契丹男兒自當在戰場上揚名立萬,豈能龜縮與後?

從中京大定府到儒州原本只不過兩天的功夫,可現在居然用了三天,這三天遼軍都是在滴水成冰的野外安營紮寨,基本上凍成狗,寒冷的冬天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一路的行軍如同巨大的折磨。

每天早晨起來都能看見推着屍體的車被運出軍營,不用說這些人定然是昨夜被凍死的,而且大多是女真人和渤海人,瞧着他們臉上詭異的笑容,許多人不寒而慄,開始擔心這次征伐會不會重蹈西征的覆轍。

這些死人中永遠不會出現契丹人或是漢人,契丹人的地位可比其他人高得多,而漢人……天生就是善於保護自己的民族……

遼朝的漢軍主要是徵自五京鄉丁或者是在石敬瑭獻上燕雲之地所遺留下的漢軍。

當然收編中原軍隊也向來爲遼朝重視,在早些的遼宋戰爭中,所俘宋軍有的被併入諸軍,有的則單獨立營,自成一軍,如歸聖軍、宣力軍、四捷軍等。遼朝還不斷招徠宋境軍士北來,將之納入漢軍系統,稱投來南軍。

但現在投來南軍已經名存實亡,整個建制中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自從真宗朝的檀淵之盟後,基本上除了前來逃命的罪囚就沒有人北上了……

尤其是在遼軍路過儒州城的時候怨氣最大,眼看州城就在前面而不能入城休整誰不難受?這段時間連熱水洗面都不行,陛下還下旨大軍繼續向石門關前進,沿途不許休整。

疲憊的遼軍只能再次邁開疲憊的步伐,雖然有馬匹代步,可速度依然快不起來,在馬背上顛簸還不如下馬行軍,最少能暖和一點,但軍令如山,下馬之後便很難跟上大軍的步伐,一旦掉隊必死無疑。

六天的時間大軍纔到達居庸關,前軍在耶律宗信的率領下繼續向昌平進發,中軍十萬人則是留在了居庸關整頓休整,沒辦法對於十萬中軍來說這一路實在太累了。

張儉對於蕭惠被安排在後軍心中不甘,對於蕭惠的能力和水平他是知道的,破陣殺敵一點也不比耶律宗信差,而且穩重的很,放在後軍實在有些大材小用。

但陛下對於蕭惠的排斥使得張儉也不敢太過明顯的上奏爲他求情,畢竟皇帝的臉面還是要照顧的,朝中的大臣對蕭惠也是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尤其是皇族更是對蕭惠愛搭不理,西夏一戰使得數十皇族被李元昊俘虜,如今贖買他們的告示還貼在遼夏邊境的濁輪寨,契丹皇族怎麼會給他蕭惠求情?

整個居庸關陷入一片忙碌之中,大軍終於能得到休息,即便是裝備較好的契丹人也受不了在冰天雪地裡長途跋涉,居庸關有着大量的糧食和軍需。

這還要歸功於耶律宗信,是他在從飛狐城逃出的時候便上奏陛下無論如何要守住居庸關,所以居庸關的守將才在大軍到來之前便收集大量的糧食和軍需儲藏於此以備不時之需,也算是他耶律宗信未雨綢繆了。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