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

焦土政策效果顯著,遼朝十萬大軍本來打算以戰養戰,這是遼人一貫的作風,畢竟十萬大軍光靠遼朝供給,單單是路上消耗的糧草就不知幾何,現在李元昊的軍隊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別說是糧食就連青草也不可見!

李元昊的計謀得逞,遼朝後勤頓失保障,人糧馬料皆成大問題。後勤是戰爭的重要部份,遼人以戰養戰的計劃被打亂,再加上大縱深的追擊作戰已經使得遼軍深入西夏境內很遠,即便是從國內運來的糧草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可況遼朝根本就拿出那麼多的錢糧進行運輸。

人吃的糧食還有一點,但草料就差上太多,特別是遼朝戰馬,因缺草料,餓死或病亡大半!這是最讓遼人吃不消的事情,要知道遼朝基本上都是以騎兵爲主,戰馬便是騎兵的重要工具和夥伴。沒了戰馬的騎士還能叫騎士嗎?

張儉蕭惠等人開始擔心其後勤的問題來,但耶律宗真卻沒有關注,在他看來遼朝大軍出征就從未擔心過糧草馬料這種細枝末節,此刻他看到的只是李元昊率領西夏軍狼狽而逃,遼軍所到之處西夏人無不望風披靡寸草不生!

正當張儉和蕭惠不知如何開口的時候,耶律宗真從御帳中得意的走出來道:“左丞相,韓王,你們怕是猜不到剛剛發生了什麼!”

兩人莫名其妙的躬身道:“臣等不知。”

“他李元昊派來信使,居然要請降!”

張儉蕭惠二人大驚,他們可沒瞧見所謂的元昊使者,只不過有一些被俘的西夏人而已,難道這些西夏人中就有李元昊的使者不成?

果然如同他們的猜測,耶律宗真笑着擺手道:“這使者穿着實在寒酸,別說是朕,就連行轅的宮帳軍也沒瞧出他是個什麼貨色,二話不說的便拿下,之後才發現他居然是李元昊的使者,帶着請降書而來。”

張儉上奏道:“陛下,此時李元昊請降殊爲可疑,怕是他的緩兵之計!”

蕭惠完全同意張儉的說法,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追擊,他已經發現了不妥,遼軍深入西夏的距離實在太多了!

而除了來的時候殺傷的那些党項族帳外,所謂的戰功就只有和沒藏訛龐交戰時的殺敵,這一路上都在追擊元昊所部,但並未有什麼斬獲。

回頭看來這定然是李元昊的詭計,大遼的軍隊已經是人困馬乏,興奮的陛下依然讓大軍追擊,此時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請降”,其中陰謀的味道越來越濃重。

張儉的緩兵之計一出,便讓蕭惠覺得大遼上當了!

“陛下,左丞相說的對,李元昊避而不戰,所過之處一片焦土,我大遼十萬騎兵雖來去如風,可也需要人糧馬料的補充,此事元昊請降怕是緩兵之計居多!”

兩人給耶律宗真潑下一盆涼水,耶律宗真也不是傻子,稍稍一算便知蕭惠張儉二人所言非虛,大軍一路上都是在追趕元昊所部,並未攻城拔寨,得到的糧食也寥寥無幾,再這麼追趕下去,怕是會得不償失,甚至有滅頂之災!

耶律宗真試探的對張儉說道:“那不如就準了李元昊的請降?”比起臉面來還是大軍的安危更爲重要,確切的說是自己的安危,他可不希望被大宋皇帝看了笑話去。

張儉和蕭惠對視一眼,陛下還是太天真,這此李元昊的請降多半是爲了拖延,西夏的探馬一直在軍營附近遊走,豈能不知大遼的悍卒此時已經人困馬乏?

兩人剛欲回話就聽見一陣轟隆隆的聲音,這是馬蹄與大地接觸的共鳴,腳底微微震顫蕭惠臉色難看道:“元昊小兒安敢欺我大遼!陛下穩坐中軍,臣率軍迎敵!”

耶律宗真漲紅了臉,剛剛纔來請降的李元昊居然這就率軍突襲自己的御帳,甩手把自己的御印甩給蕭惠道:“無恥,無恥之尤!韓王蕭惠,率朕的御帳騎軍出戰,務必給李元昊以顏色!”

“蕭惠遵旨!”

御帳騎軍乃是大遼精銳中的精銳,幾乎是清一色的重甲騎兵,馬上的戰技也是爐火純青,黑色的鎧甲下是一雙雙燃燒着熊熊火焰的眼睛。

隨着蕭惠的一聲令下,五千御帳騎軍如黑色的鐵流衝出營門,身後是契丹戰士的高聲喊叫,給了他們無限的力量,在草原上只有最爲強大的戰士才能受到如此助威!

李元昊這次豪賭,帶了從西域俘獲的萬餘撞令郎爲前軍,這些所謂的撞令郎其實就是俘虜敢死隊,後面纔是真正的党項人軍隊,只需給他們一些簡陋的武器和空頭的許諾,便可讓這些即將面對死亡的獲得一線生機,從而爲那一絲渺小的求生渴望而奮不顧身,在李元昊的眼中,衝鋒陷陣用這些人最爲划算。

在李元昊看來,萬餘人的撞令郎足以使得疲憊的遼軍大亂,這是他第一在遼人面前祭出這支敢死隊。

可當蕭惠率領御帳騎軍如鐵流般衝進後,整個戰局幾乎是一面倒,武裝到牙齒的遼人只用了盞茶的功夫便殺透了萬餘人的撞令郎,他們鋒利的戰刀可以輕鬆的收割衣不遮體的生命,就像刀切牛油一樣簡單。

李元昊率領的衛戍軍,擒生軍很快便遭遇了遼朝的御帳騎軍,整個遼朝的軍隊彷彿都在這些騎兵的帶動下如潮水般撲來,山呼海嘯,氣勢驚人。

原本遼軍就在一直追趕李元昊的大軍,現在李元昊率兵襲營豈有不戰之理?

遼軍見蕭惠的御帳騎軍殺透敵陣,自然猛撲向西夏軍隊,以追求更大程度上的殺傷敵軍,況且身爲皇帝的耶律宗真寬衣解帶,裸露着上身親自擊鼓,遼朝士兵的膽氣與戰意一時無兩!

這是遼朝與西夏雙方主力的對撞,誰也不會鬆懈,一場拖延許久的戰爭終於打響,李元昊退無可退,只能硬着頭皮上,而遼人正期待着這場決戰,如若不能勝利等待他們的將是漫長且危險的潰退……

勝利的天平彷彿眷顧遼朝向它傾斜,耶律宗真看清了御帳騎軍的作用,把自己手中所有的精銳全部投入戰場,萬餘人的撞令郎很快被遼朝消滅,這點阻礙對大遼來說算不得什麼,兩軍終於戰與荒野焦土之上,馬嘶人吼之聲直上青天,原本美麗的塞上草原成爲人間煉獄。

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
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