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

楊懷玉的南路軍以及楊仲賢的西路軍保護中軍的側翼,這是保護軍陣的最好方法,這兩軍都是步卒較多,騎兵偏少,作爲穩固陣腳的所在再好不過。

西路軍的鋼鋒騎兵已經被狄青要走了,南路軍中的騎兵也是如此,對於現在的他們來說,騎兵已經並非重要的存在,他們的主要任務便是穩定軍陣。

步卒穩定軍陣,騎兵的作用便很明顯了,狄青用他們組成對付興慶府合圍之兵的利刃,一旦西夏打算內外合圍夾擊大宋,狄青手中的騎兵便會出擊,擊潰沒藏訛龐的策應。

大宋的騎兵依然採用複合模式,並非單一的重騎兵,而是多種多樣的騎兵混合作戰,在戰術思想上便並非固步自封,吸取歷代騎兵作戰的特點加以運用。

當然在這個騎兵統治戰場的時代,步兵並非沒有建樹,這主要看如何去使用他們,趙禎把步兵打造成以兵團作戰爲主,衝鋒利用他們的穩固,紮紮實實的與敵人對抗,兵陣不亂即使無敵。

隨着狄青的一聲令下,東路軍也是完全有騎兵組成的大宋中軍開始忙活了,相比任何一個時代的戰爭,大宋的戰陣都是最爲奇怪的,兩翼並非是移動最快的騎兵,而是以穩紮穩打著稱的步兵,反倒是如快若奔雷的騎兵在軍陣之中充當中軍。

獨特的戰術顯然連西夏人也想不到,來自大陷谷的伏兵一下子撞擊在大宋的側翼上,以騎兵對步兵本應當是最爲相剋的,騎兵擁有強大的衝擊力對步卒造成致命的威脅,但如果攻城拔寨就顯然力不從心。

雖然大宋軍陣在平地上,但卻依然如城寨般難以攻取,鐵蒺藜,陷馬坑,絆馬索,拒馬槍,棘輪弩,無不形成一道道看不見的城牆險要,西夏人在撞入大宋軍陣的時候便是死傷慘重,鐵蒺藜的威力得到體現,戰馬嘶鳴着倒地,更多的鐵蒺藜刺入戰馬的身體,讓它不堪再戰。

深深的陷馬坑自不用說,戰馬突然墮入其中往往是人仰馬翻,尖銳的木刺在強大的慣性下洞穿西夏人的身體,慘號聲不絕於耳,一時間這陷馬坑中恍若人間地獄。

四道防線之後還有身着重甲手持陌刀的大宋陌刀陣,以及連連不絕的箭雨,所謂的騎兵剋制步兵的說法也是要分情況的,比如有着完全準備的大宋步卒,在對抗騎兵的時候反而佔據了優勢,並且軍中還有一支少見的鉤鐮槍隊,他們是大宋步卒中專門對付騎兵的士卒。

鉤鎌槍是在槍頭鋒刃上有一個倒鉤的長槍。槍長七尺二寸,其中槍頭爲八寸。槍頭上尖銳,其下部有側向突出之倒鉤,鉤尖內曲。

槍桿長六尺,粗圓徑爲四寸,以木製成,杆尾有鐵鐏,長四寸。鉤鎌槍的槍頭和普通長槍一樣,起到刺殺作用,側面的倒鉤則既可以用來砍殺敵人,也可以在地上橫割馬腿,從而迫使敵軍落馬,創造戰機。

西夏人在大宋的側翼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而是被宋軍殺傷無數,大宋的步卒可不似騎兵,這是他們難得獲取戰功的機會,想要出人頭地,全靠戰功墊底,即便是軍中的指揮,虞侯,小校都要靠軍功轉價的機會。

興慶府中的守城之軍也出來了,顯然沒藏訛龐是希望內外夾擊大宋,但這正也是在狄青的意料之中,軍旗揮舞,已經着甲的騎兵翻身上馬,或是在隊友的幫助下上馬,畢竟重甲騎兵身上的鎧甲便有幾十斤重。

大宋的騎兵分爲數種,人馬具甲的板甲騎兵,只着胸甲與頭盔的胸甲騎兵,以及只穿着簡單鐵甲的弓弩騎兵,當然即便是統一兵種的騎兵也是多種多樣,板甲騎兵有的手持長長的騎槍,有的直接用上了馬槊,或是最擅長劈砍的馬刀。

而這裡面最特別的便是弩箭騎兵,大宋把威力驚人但卻不適合在馬背上使用的弩箭也搬到了戰馬上,弩箭騎兵的作用便是如此,他們身着薄一點的鐵甲,最利於靈活轉動,弩箭也是經過改造的棘輪弩,一隻手便可完成上弦搭箭整個動作。

馬背上的遠程打擊力量最是靈活機動,遊走的弩箭騎兵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射殺敵人並讓敵人狼狽躲避,起到破壞陣型的作用。

大宋騎兵以八千手持騎槍的板甲重騎鋼鋒爲前導,緊隨其後的是手持馬槊的背嵬軍,和手持長槍踏白軍,這兩支軍隊戰法不同,但卻配合默契,背嵬軍號稱馬上的步卒,不是他們的騎術不佳,而是他們令行禁止,整齊劃一。

相對於背嵬軍來說的踏白軍則是騎術高超,馬上功夫亦然了得,兩軍配合算是天衣無縫,背嵬於前破陣,踏白於後遊走,即便是戰爭也相當有藝術感。

在八千鋼鋒的帶領下,大宋中軍開動,向西夏人的騎兵撲去,隨着大宋騎兵的加速,戰場上響起特殊的聲響,一種獨特的韻動傳遍整個戰場,即便是遠在側翼的步卒都能感受到地面的震動。

兩軍撞在一起,這一瞬間彷彿戰場都陷入了寧靜,接着便是無數騎槍折斷的聲音,這也意味着有無數西夏人當場擊殺……一時間西夏人的騎兵軍陣陷入了慌亂,緊接着便是大宋騎兵殺戮時刻的開始。

馬槊閃爍着寒芒洞穿西夏騎兵,很輕鬆的便把西夏人從馬上挑了下去,一旦落馬在密集的軍陣之中自有被踩踏致死的結果,衝入軍陣之後的大宋騎兵速度不減,不斷的向前衝殺,而緊隨其後的胸甲騎兵則很快的揮舞着手中鋒利的馬刀,西夏人的皮甲根本不堪一擊,而重甲自有手持馬槊的背嵬軍來對付。

相對清閒的則是若即若離的弩箭騎兵,他們手持棘輪弩快速的瞄準敵人並挨個射殺,若是敵人靠近,他們拍馬便走在拉開與敵人之間的距離時,回首射擊,西夏人往往是在聽到弩弦的聲響後便已經躲閃不及的中箭。

大宋的中軍騎兵很快擊潰興慶府的西夏騎兵,待敵人走後,他們也不追擊,而是儘量的遠離興慶府的城牆,此時自有士卒前來收拾戰場……

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