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

趙禎還在爲他的南巡“夭折”而心中不爽,突如其來的戰爭打亂了一切,他本來打算用一年的時間休養生息,給北伐留下足夠的時間和國力,但黑汗國的東進威脅太大。

黑汗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他們沒有或是很少接觸中原王朝,在他們的認知中,東方的帝國是一個繁榮富裕的異教徒所組成的國家。

在華夏王朝崛起的同時,位於中亞的阿拉伯國家也在迅速發展,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阿拉伯帝國迅速發展膨脹。

即便是趙禎鼓動神聖羅馬帝國進行十字軍東征,也不能在根本上遏制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還有一點令趙禎沒有想到,塞爾柱人在大宋的貿易之後迅速崛起,這個由烏古斯人和各種突厥人組成的國家在大宋對西方貿易之下迅速“發財致富”,逐漸開始了膨脹之路。

趙禎在返回神都城的路上便開始收到各種各樣的情報,要想獲取西域的情報其實很簡單,大宋的商人雖然從天竺轉道向西方進發,但卻依舊有一部分通過寧夏向西,開闢了一條“新絲綢之路”。

這條“絲路”也體現了華夏的智慧,一條路走不通還可以換一條,天無絕人之路!

從寧夏路的沙洲出境,穿越荒涼的黃頭回鶻,進入于闐,再從於闐出發進入黑汗國,之後便抵達突厥人建立的塞爾柱帝國,由此再向西進發。

可以說一路上的所有國家都因爲大宋的通商而逐漸富裕起來,相比于闐這樣的小國,黑汗和塞爾柱纔是最大的受益者,這兩國的國力得到了極大的補充。

黑汗國是西遷的回鶻後裔,和大多數西域國家一樣開始的時候信仰佛教,王朝的統治者在與波斯薩曼王朝的戰爭中接觸到***教。

黑汗奧古爾恰克的侄子薩克圖爲了取得河中地區***的支持,首先皈依***教,隨後在聖戰者的支持下打敗了他的叔叔,自稱博格拉汗。

後晉天福二年,他依靠***的力量佔領巴拉沙滾,成爲全國的大汗,在他的兒子和孫子統治時期,***教正式進入新疆,成爲黑汗王朝的國教。

而黑汗國也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信奉***教的突厥語民族國家。

在此之後纔是塞爾柱王朝的崛起,而趙禎這時候才發現,自己完全忽略了塞爾柱王朝的崛起,這個王朝因爲曾經幫助過哈里發而被賜予塞爾柱王朝統治者“蘇丹”的稱號,並被冊封“東方與西方之王”的名號。

而黑汗之所以如此的有恃無恐,完全是因爲得到了塞爾柱王朝的支持。

大宋與于闐過的關係,黑汗不可能不知道,但還是敢發動所謂的聖戰,其主要是仗着背後的塞爾柱王朝的支持,在趙禎看來這很可能就是一場試探。

是塞爾柱王朝東進之前對大宋的試探。

但還有一個最爲讓趙禎驚訝的消息,現在的塞爾柱統治者圖格魯克已經成爲阿巴斯王朝哈里發的攝政王。從此,阿拔斯王朝所有權力悉歸蘇丹控制,哈里發僅是象徵性的宗教領袖。

趙禎看着手中的情報,震驚之情無以言表,沒想到一個由突厥人建立起來的小小王朝居然可以征服龐大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

而黑汗不過是他的附庸,這個小小的附庸正在試探着大宋的態度!

趙禎這時已經可以肯定,現在黑汗對於闐的進攻事實上就是塞爾柱對大宋的試探,早在大宋幫助於闐之前,或是說早在大宋立國之前黑汗便已經對於闐動手了。

黑汗完成***化之後,開始對信奉藏傳佛教的于闐王國發動“聖戰”,經過四十年的血腥征服,西域千里佛土血流成河,成爲真主的土地。

趙禎從來都不是一個忍讓之輩,他雖然仁慈,但只是對待大宋百姓如此,對待歸化百姓仁慈,但對於外族,尤其是不友好的外族,趙禎的態度只有一個:在我華夏文明面前,你算個什麼東西!

爲何要把大宋經營的如此強大?

爲何要對來犯之敵迎頭痛擊?

爲何要大力發展軍備,增強國力?

還不就是爲了地方來自外族的威脅!

趙禎可不想讓大宋成爲後世的那些王朝,什麼優待外朝,盡顯大國氣度之類的,那不是接受世界的朝貢,而是向世界朝貢!

從一開始趙禎就把大宋定義爲霸主,東方的霸主!但現在看來還不夠,因爲有些消息不算太靈通又自大的王朝根本不買賬。

眼下的塞爾柱王朝便是如此,這個曾經被華夏文明打的差點滅族,屁滾尿流的西逃的突厥人建立起來的王朝彷彿忘了華夏的恐怖,開始向東方的巨人再次不自量力的發出挑戰了。

趙禎覺得自己之前把眼睛盯在西域,盯在遼朝,盯在吐蕃的時候,忘記了一件事,唐時的恆邏斯之戰無論華夏的損失有多少,無論殲敵有多少,最後的結果還是唐朝輸了。

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權的同時也就證明了唐朝的失敗,而作爲延續者,作爲華夏文明的傳承王朝,趙禎覺得自己有必要找回這個場子。

眼下的情況就像是自己和同門師兄弟打架,在對峙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外人攙和了進來,並且這個外人還是之前打了自己師傅的人。

雖然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道理卻差不多,趙禎一直認爲草原民族原本就是華夏的一部分,而信仰***的突厥人則是外人。

對於塞爾柱的挑釁,趙禎忍無可忍。

既然大宋要發動“聖戰”,那必須要有一個敵人,而這個敵人很明顯就是已經在大宋出現的回回教。

戰爭的另一個特性暴露出來,不擇手段!

趙禎不是一個會隨意忍讓的人,同時也不是一個道德“聖母”,在戰爭上他從來都是不擇手段的。

既然要發動戰爭,他就不會墨守成規,於是趙禎在抵達神都城之前便下旨黑手,用盡一切手段,極盡詆譭出現在大宋的回回教。

最主要一點,把他們宣揚成爲來自地獄的惡魔,而不是神的代言人,同時也把塞爾柱突厥人的東進描繪成突厥人的報復,並且大肆宣揚當初恆邏斯之戰。

把唐朝描述成爲受害者,而侵略者便是信仰回回教的“惡魔”…………

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
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