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

連蔡伯俙都能看的出自己打算遷都,趙禎稍稍有些尷尬的說道:“你說朕遷都有戲嗎?”他也只能對蔡伯俙才露出這種詢問的態度,在其他人面前他可不會如此,必當是強硬的,否則讓人覺得此事還有迴轉餘地。

蔡伯俙稍稍想了一下,隨即反問道:“官家覺得非遷不可?”

也只有蔡伯俙敢這樣當着趙禎的面提出反問,他其實並不是個唯唯諾諾之人,和趙禎在一起時間長了,早已學會獨立思考,並不會拼命迎合皇帝,這正是趙禎所需要的。

稍稍點頭,趙禎正色道:“遷都之事勢在必行,你也應該能看得出遷都對大宋的好處,草原之患不除,朕心不安!”

蔡伯俙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遷都便是必須爲之,即便朝中有人反對也當遷都析津府,陛下之思臣以知曉,臣覺得鎮守草原最好的方法便是讓草原成爲我大宋的跑馬場,讓草原與大宋連在一起,成爲我大宋觸手可及之物。”

趙禎點了點頭,看來蔡伯俙也發現瞭解決草原之患最根本的方法,遷都鎮守乃是上上之策,自古以來草原都是中原王朝的心頭大患,歷史上的歷代王朝也都在和草原作鬥爭,但趙禎知道,唯獨倆個王朝的草原之患小之又小,即便有所騷動也被很快消滅在萌芽之中。

一個是明朝,一個是清朝,而這兩個朝代唯一相同的地方都是定都北京,對待草原民族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天子守國門,這是一國之君該做的事情,把一國之君放在疆土的門戶,敵人入侵第一時間便會讓君王的安危受到威脅,那國家自然要奮力禦敵與國門之外。

現在的大宋不光收回了華夏的基本領土,還佔下了奉聖州這片塞外養馬地,可以說按照如今大宋的國力,只需稍稍休整幾年,便完全支撐的了趙禎進行兩場大規模的遠征。

趙禎不會讓大宋征伐的腳步停止下來,因爲特殊的文化理念,因爲高高在上的心裡,因爲各種各樣的羈絆,漢家王朝的征伐腳步與統治時間基本上成反比,統治的時間越長,征伐的腳步越僵硬,舉步不前不說甚至還會後退,讓出大片所謂“不需要”的土地!

這是個美好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沒人,也沒有國家,敢限制一個帝國的權利,除非他要和這個帝國爲之對抗,趙禎可以讓大宋的士兵站在任何一個地方宣佈這裡是大宋的疆土。

但疆域並不是越大越好,距離中原腹地太遠便讓大宋鞭長莫及,早在自己還是太子的時候便做過一番暢想,要在洱海泛舟,要垂釣貝加爾湖上,要在草原馳騁,現在還要加上一條,要在富士山泡溫泉!

在這個時代不動手爲大宋爭取更多的土地難道要讓守成之君去做?那更是不可能!開拓疆土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一個帝國的上升期,過了這個時期之後,後繼之君便沒有了雄心壯志,也不理解其中的用意。

反正趙禎覺得自己的想法,後世子孫一定不會理解。

倭國是趙禎早就打算動手的地方,爲此一直積極的做着準備,倭國有大宋最爲稀缺的資源——白銀,黃金。

中國疆域如此之大,但白銀與黃金的儲備卻沒有一個小小的倭國多,而且倭國的地位十分獨特,四面環海,便與防守,甚至可以成爲大宋進攻遼朝和高麗的跳板。

在這個時代,大宋的航海技術可以說是全球領先的,通過大規模的向歐洲王朝的商品銷售,大宋的航海技術得到了質的飛躍,不光出現了三角帆,更是出現了水密隔艙!

而火炮這種大傢伙也開始逐漸的小型化,完全能運用到大宋的艦船上。所以趙禎纔會對自己的水軍非常有自信,並且有的時候佔領島國不一定需要大宋水軍,甚至可以用僱傭兵……

蔡伯俙在看到趙禎思緒飄遠的時候便在一旁默默無聲,整個燕雲已經迴歸大宋,官家完成了太祖的夙願,可謂是江山一統,但官家征伐的腳步不會停下,現在的蔡伯俙早已今非昔比,隨着蔡記的越做越大,蔡伯俙發現商賈和土地分不開,每當大宋的土地拓展的時候,商賈便也會拓展,相應的,國庫的稅收便跟着水漲船高。

官家開發荊湖之地,給大宋帶來了廣袤的農田,而嶺南之地出產的糧食更是可以供給整個大宋,連蔡伯俙都沒想到嶺南的土地居然那麼容易種植稻米,而被大宋征服的南海諸國更是不用說,隨手撒一把稻種,便能自己在地裡生根發芽,根本就不許要人打理,難怪那些島民如此懶散,整天好吃懶做,被大宋軍隊一擊即潰。

這樣的土地在大宋百姓的手裡定然能成倍產出糧食,大宋已經開始向那裡移民了,佔據下整個南海諸國也不需太多的人口,只從沿海百姓中抽取便可。

那裡的水果甚至可以晾曬成蜜餞運到東京城販賣,價格可是不便宜,聽說去了的商人發了不少財。蔡記在那裡的分號每年賺取的錢財就不在少數,大宋百姓雖然勞作倖苦,但也會享受,花銷自然不低。

君臣兩人回過神來,趙禎指了指大同府道:“朕拿下了大同府,你便要負責把這裡變得和大宋一樣繁榮,大同府地理位置特殊,北接遼朝,西鄰党項,可謂是互通西北之地,往來的商人定然不再少數,一定要把這裡變成一座重鎮,也要把這裡變成商貿繁華之地!”

蔡伯俙點了點頭,好像一直是這樣,官家拿下一塊地方,自己便開發一塊地方,商貿的繁榮會給大同府帶來一系列的好處,道路會變得越來越好,四通八達,也更容易補充駐軍和物資。

蔡伯俙回想一下,官家好似一直都用這種方法使得所有被征伐的地方都能快速穩定下來,畢竟相比抵抗和流血,百姓更喜歡安定的生活,官家拿下析津府後,析津府除了遼人貴族,其他人並未抵抗,這還是被遼人經營許久之地都是如此,何況其他地方?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