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

任何人此刻看到趙禎都不會覺得他在爲析津府被大宋收入囊中而高興,相反皇帝的臉上掛着一絲痛苦和憂傷,萬餘人的禁軍傷亡讓趙禎的心在滴血,這些都是大宋百姓家的子弟啊!

萬餘人代表着多少人家的頃刻之間失去了頂樑柱,斷了香火?趙禎甚至有些不敢回京,他怕看到那些失去兒子的父母,他怕看到那些失去父親的孩子,更怕看到那些失去丈夫的妻子……

緊緊的盯着眼前的燭光發呆,整個人就如木雕的一般一動不動,看的一旁的夏竦心中感慨,官家把軍人的性命看的太重了些……

他自然是不能理解皇帝的心,在趙禎看來,無論死去的是士兵還是百姓,只要他的大宋的子民,那都算是他的損失,每減少一個都是大宋的損失!

趙禎向來認爲大宋是由人構成的,每個人都在爲大宋出力,都在爲國家出力,這些力量集中在一起後纔會讓大宋這個帝國散發威儀和力量,所以每個人都是大宋重要組成部份。

蔡伯俙和包拯在進入析津府的行在後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遼朝的皇宮此刻正籠罩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之中,即便大宋佔領之後也是如此,門口的親衛一句話也不說,各個身穿白甲,面無表情的拿着招魂幡站在那裡,十幾面的白帆光看看便覺得陰森嚇人……

夏竦快步來到蔡伯俙和包拯身前,瞧見兩人的表情微微苦笑:“官家的心情不佳,爾等說話可要注意,蔡伯俙尤其是你,作爲官家的伴讀,又是帝婿多多開解陛下才是!”

蔡伯俙點了點頭:“嗯,這是自然,不過官家自從拿下析津府便一直這樣?”

夏竦看了看大殿,轉頭小聲道:“一直如此,萬餘人的傷亡讓陛下心中難受的緊,這些天一直爲將士們守靈,內外軍民無不稱讚官家的寬仁嘞!”

蔡伯俙一聽便知道夏竦的意思,眼睛一轉的說道:“這種事情應該傳遍整個燕雲嘛……是不是包學士?”

見夏竦和蔡伯俙的眼神緊緊的盯着自己,包拯莫名其妙的說道:“這是自然,官家向來克己復禮,慈民愛物,爲人君,止於仁,這話陛下誠無愧焉!自然要曉喻四海……”

“知道就行,走咱們覲見官家,彭七你快快去傳報,免得讓官家還沉浸在憂傷之中對龍體無益更對大宋無益……”

彭七早就等不及了,快步走進充滿遼人特色的行在,這裡曾經是遼人皇帝的居所,但和大宋的相比就顯得簡單許多,沒一會他就回轉出來道:“陛下宣駙馬都尉蔡伯俙,龍圖閣大學士包拯覲見!”

當蔡伯俙和包拯看到官家的時候微微一愣,眼前的官家並沒有夏竦說的那麼嚇人,只不過是對着輿圖皺眉思考而已,兩根粗大的白蠟已經快要燒盡,燭臺上厚厚的蠟汁盤結在一起。

趙禎聽到腳步擡頭道:“蔡伯俙你小子終於來了,朕要的東西都帶來了嗎?”

眼瞧着官家的模樣不需要開解,蔡伯俙自然不會把話題引上去,躬身道:“臣已經把官家需要的東西帶來了,不過火炮沉重還在路上,公路已經開始往析津府修建,最快半年後在析津府附近鋪展開形成路網!”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很好,此地是遼人的南京道,但既然現在他是我大宋的了,便更名北京道以示區別,路網必須在北京道全數展開來,工程自然交由當地百姓和商賈完成,那些個從遼朝上京城撈回大筆錢財的商賈應該很願意接受這個差遣。”

蔡伯俙眼睛發亮的點了點頭:“陛下聖明,他們肯定想要接受這個巨大的工程,既不差錢,又能長久受益何樂而不爲……”

包拯在一旁微微點頭,蔡伯俙在雲南也是用的這出,商賈們無不趨之若鶩,現在用在北京道也是極好的,不用朝廷掏錢,又能給百姓實惠,這些商賈的作用還真不小!

趙禎緩緩站起,這段時間老是惦記死去的將士,現在蔡伯俙帶着物資和補給來了,他也是時候走出悲傷,身爲皇帝自己肩膀上的擔子可不輕,這段時間夏竦的表情和不好看,諫言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看了看下面的包拯,趙禎可不打算讓他噴的自己滿臉口水……

趙禎感覺現在的自己不是在爲自己攻伐燕雲,而是在爲那死去的萬餘將士,爲了那些不滅的英魂。肩膀上揹負的東西又增加了,哪有理由在這裡悲傷……

安民告示已經在北京道各地發出,其中包括還未拿下的一小塊地區平州,那裡便是後世的唐山地區,緊靠渤海灣兵力所剩不多,而且有析津府在中間隔着,已經使得遼朝對他徹底喪失了控制權,完全是大宋的囊中之物,吞掉它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唯一和它相連的地方只有北邊的北安州和澤州,可現在這兩個地方是自顧不暇,完全沒有能力援助平州,只能看着它被大宋圍而不攻。

趙禎的安民告示中帶有許多勸降的意味在其中,只要遼朝的契丹人投降,開放城門讓大宋的軍隊進駐,大宋定然會善待他們,大宋皇帝趙禎承諾保障他們的安全使得他們獲得和漢人百姓一樣的待遇,最爲重要的是這份安民告示上蓋着大宋皇帝神寶,這意爲簡單的安民告示其實就是一份聖旨,誰也不能違背的聖旨!

這算是給了平州契丹人一份獨特的保障,只要是皇帝的聖旨就意味着不可更改,除非皇帝本人下旨,任何人都不能爲難平州投降的契丹人。

當然這份安民告示的結尾依然有威脅的成分在其中,如果大宋給你臉面你不要,那對不起石城的數萬精兵必會親自去取平州之地。

年關馬上到了,趙禎帶着大宋的將士們在燕雲過年,這給了析津府百姓以巨大的信心和安慰,流落在遼朝手中的這片華夏故土終於迴歸大宋,他們這些漢人終於認祖歸宗了。

隨着析津府被徹底的平定,百姓們自發的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喜悅,無論男女老幼皆是高呼:“吾皇萬歲!”

這是燕雲百姓自發的呼喊,即便是被遼朝統治如此之久,但絕大多數的人心中依然留存着漢人最爲本質的東西——迴歸華夏,迴歸正統!而大宋便是當今的正朔王朝!

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
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