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

任何人此刻看到趙禎都不會覺得他在爲析津府被大宋收入囊中而高興,相反皇帝的臉上掛着一絲痛苦和憂傷,萬餘人的禁軍傷亡讓趙禎的心在滴血,這些都是大宋百姓家的子弟啊!

萬餘人代表着多少人家的頃刻之間失去了頂樑柱,斷了香火?趙禎甚至有些不敢回京,他怕看到那些失去兒子的父母,他怕看到那些失去父親的孩子,更怕看到那些失去丈夫的妻子……

緊緊的盯着眼前的燭光發呆,整個人就如木雕的一般一動不動,看的一旁的夏竦心中感慨,官家把軍人的性命看的太重了些……

他自然是不能理解皇帝的心,在趙禎看來,無論死去的是士兵還是百姓,只要他的大宋的子民,那都算是他的損失,每減少一個都是大宋的損失!

趙禎向來認爲大宋是由人構成的,每個人都在爲大宋出力,都在爲國家出力,這些力量集中在一起後纔會讓大宋這個帝國散發威儀和力量,所以每個人都是大宋重要組成部份。

蔡伯俙和包拯在進入析津府的行在後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遼朝的皇宮此刻正籠罩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之中,即便大宋佔領之後也是如此,門口的親衛一句話也不說,各個身穿白甲,面無表情的拿着招魂幡站在那裡,十幾面的白帆光看看便覺得陰森嚇人……

夏竦快步來到蔡伯俙和包拯身前,瞧見兩人的表情微微苦笑:“官家的心情不佳,爾等說話可要注意,蔡伯俙尤其是你,作爲官家的伴讀,又是帝婿多多開解陛下才是!”

蔡伯俙點了點頭:“嗯,這是自然,不過官家自從拿下析津府便一直這樣?”

夏竦看了看大殿,轉頭小聲道:“一直如此,萬餘人的傷亡讓陛下心中難受的緊,這些天一直爲將士們守靈,內外軍民無不稱讚官家的寬仁嘞!”

蔡伯俙一聽便知道夏竦的意思,眼睛一轉的說道:“這種事情應該傳遍整個燕雲嘛……是不是包學士?”

見夏竦和蔡伯俙的眼神緊緊的盯着自己,包拯莫名其妙的說道:“這是自然,官家向來克己復禮,慈民愛物,爲人君,止於仁,這話陛下誠無愧焉!自然要曉喻四海……”

“知道就行,走咱們覲見官家,彭七你快快去傳報,免得讓官家還沉浸在憂傷之中對龍體無益更對大宋無益……”

彭七早就等不及了,快步走進充滿遼人特色的行在,這裡曾經是遼人皇帝的居所,但和大宋的相比就顯得簡單許多,沒一會他就回轉出來道:“陛下宣駙馬都尉蔡伯俙,龍圖閣大學士包拯覲見!”

當蔡伯俙和包拯看到官家的時候微微一愣,眼前的官家並沒有夏竦說的那麼嚇人,只不過是對着輿圖皺眉思考而已,兩根粗大的白蠟已經快要燒盡,燭臺上厚厚的蠟汁盤結在一起。

趙禎聽到腳步擡頭道:“蔡伯俙你小子終於來了,朕要的東西都帶來了嗎?”

眼瞧着官家的模樣不需要開解,蔡伯俙自然不會把話題引上去,躬身道:“臣已經把官家需要的東西帶來了,不過火炮沉重還在路上,公路已經開始往析津府修建,最快半年後在析津府附近鋪展開形成路網!”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很好,此地是遼人的南京道,但既然現在他是我大宋的了,便更名北京道以示區別,路網必須在北京道全數展開來,工程自然交由當地百姓和商賈完成,那些個從遼朝上京城撈回大筆錢財的商賈應該很願意接受這個差遣。”

蔡伯俙眼睛發亮的點了點頭:“陛下聖明,他們肯定想要接受這個巨大的工程,既不差錢,又能長久受益何樂而不爲……”

包拯在一旁微微點頭,蔡伯俙在雲南也是用的這出,商賈們無不趨之若鶩,現在用在北京道也是極好的,不用朝廷掏錢,又能給百姓實惠,這些商賈的作用還真不小!

趙禎緩緩站起,這段時間老是惦記死去的將士,現在蔡伯俙帶着物資和補給來了,他也是時候走出悲傷,身爲皇帝自己肩膀上的擔子可不輕,這段時間夏竦的表情和不好看,諫言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看了看下面的包拯,趙禎可不打算讓他噴的自己滿臉口水……

趙禎感覺現在的自己不是在爲自己攻伐燕雲,而是在爲那死去的萬餘將士,爲了那些不滅的英魂。肩膀上揹負的東西又增加了,哪有理由在這裡悲傷……

安民告示已經在北京道各地發出,其中包括還未拿下的一小塊地區平州,那裡便是後世的唐山地區,緊靠渤海灣兵力所剩不多,而且有析津府在中間隔着,已經使得遼朝對他徹底喪失了控制權,完全是大宋的囊中之物,吞掉它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щщщ●тt kan●c o

唯一和它相連的地方只有北邊的北安州和澤州,可現在這兩個地方是自顧不暇,完全沒有能力援助平州,只能看着它被大宋圍而不攻。

趙禎的安民告示中帶有許多勸降的意味在其中,只要遼朝的契丹人投降,開放城門讓大宋的軍隊進駐,大宋定然會善待他們,大宋皇帝趙禎承諾保障他們的安全使得他們獲得和漢人百姓一樣的待遇,最爲重要的是這份安民告示上蓋着大宋皇帝神寶,這意爲簡單的安民告示其實就是一份聖旨,誰也不能違背的聖旨!

這算是給了平州契丹人一份獨特的保障,只要是皇帝的聖旨就意味着不可更改,除非皇帝本人下旨,任何人都不能爲難平州投降的契丹人。

當然這份安民告示的結尾依然有威脅的成分在其中,如果大宋給你臉面你不要,那對不起石城的數萬精兵必會親自去取平州之地。

年關馬上到了,趙禎帶着大宋的將士們在燕雲過年,這給了析津府百姓以巨大的信心和安慰,流落在遼朝手中的這片華夏故土終於迴歸大宋,他們這些漢人終於認祖歸宗了。

隨着析津府被徹底的平定,百姓們自發的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喜悅,無論男女老幼皆是高呼:“吾皇萬歲!”

這是燕雲百姓自發的呼喊,即便是被遼朝統治如此之久,但絕大多數的人心中依然留存着漢人最爲本質的東西——迴歸華夏,迴歸正統!而大宋便是當今的正朔王朝!

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
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