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

待霍老七走後,趙禎對三才道:“此事霍老七所有疏漏,但卻罪不在他,平日裡他也是謹慎行事,朕的北京城安全的很!反倒是火器營越來越不像話了!”

三才望了眼霍老七遠遠的背影:“官家,那火器營當交由何人負責?”

趙禎指了指西面的宮牆道:“御藥院的那三人若是不用端是浪費了,初一十五三十那一個不是個中好手?!也該讓他們好生管教一下火器營的人了。省的他們自認爲北城固若金湯。”

三才點頭道:“奴婢知曉。”

趙禎望着皇儀殿中富麗堂皇的藻井咧嘴微笑,這段時間遼朝越來越虛弱,而大宋這邊就像是吃了興奮劑似得突飛猛進,烈性炸藥的出現意味着大宋與遼朝之間出現了技術上的本質區別和代差。

黑火藥的原材料依舊是可以在自然界中尋找,硝石,木炭,硫磺,哪一樣不是隨處可見,只不過需要提純且在製備的時候嚴謹的配比。

但大宋的烈性炸藥不同,這是從煤焦油中提煉出來的,還要經過硫化處理以及一系列的工藝,不是趙禎小瞧遼朝,可以說遼朝完全沒有這種製備實力,甚至連製備的器皿怕是都沒有…………

這是化學發展的開始,火器營中的匠人們已經從一般的匠人演變成了化學家,雖然還是出於萌芽階段,但趙禎相信,只要稍加培養和引到,他們便會走上正軌。

而火器營中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這些匠人沒事就喜歡搗鼓武器,連趙禎都自愧不如,這就是火器的魅力所在,是個男人都喜歡這種外表精細,內涵卻很暴力的東西。

連狄青這樣傳統武將在看到槍炮之後都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不過在他的選擇上卻是完全放棄了火槍,而是使用火炮作爲戰爭的助力,至於原因……在他狄青看來,火槍的出現只會減少將士們的訓練成本和鬥志,在財政上增加負擔,使得大宋對後勤保證的依賴急劇增加。

趙禎同意他的看法,所以現在大宋的火器營是作爲一個秘密的底牌使用,在表面上是製造火炮的地方,實質上卻是大宋火器發展和研究的先鋒,趙禎至少要保證大宋在軍事科學上的領先。

大宋的腳步有多快?其實只是領先於這個時代一點點,並不是很多,原因也很簡單,新的學術體系,社會體系還沒有誕生,一切都始於懵懂中的利益追求。

大宋的工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即便是有了蒸汽機,依舊是爲了追求效益而生的東西,至於工人的待遇,趙禎只能用呵呵兩個字來形容,原本的用工荒之後,現在的大宋百姓已經習慣了去工廠中工作,工廠也不負衆望的成爲大宋吸收流民的最佳場所。

爲了獲得更多的勞動力,資本也開始了對土地進行了買賣,迫使更多的人進入工廠中討生活,於是大宋的人口成爲了一種紅利,他們是購買力的基礎,也是工廠中廉價勞動力。

但至少眼下的情況是隻要是宋人,只要你清清白白,就不會再遭遇餓死的處境,並且常年積攢下來的工錢還是可以活的不錯,至少有一些積蓄。

只不過相比工廠的東家,他們依舊活的如同貧民,這便是事實!隨着商人的社會價值和地位的提高,朝中官員們開始擔心,這些商人是否會成爲大宋的另一個強敵……

這是趙禎自己親手製造出來的全新階層,雖然他們本就存在於華夏的歷史之中,可原本的商賈地位可是被纔在爛泥裡的,士農工商,農人的地位相比手工業者和商人不知高出多少。

可現在,農人在失去土地,變成手工業者,而商人則是騎在手工業者頭上的!

士族階層便開始擔心他們的地位是否會被商人取代,畢竟相比他們,商賈有着龐大的資源,他們有錢僱傭學識精深的人爲後輩講學,有錢購置大量的書籍,同時也有一定的政治資源。

於是反彈出現了,最近趙禎收到的奏疏有很多是官員商賈的,或是說他們壓榨工人,逼死工人的,或是說他們不利於大宋,只知趨利,或是說他們培養出的子弟在朝中結黨營私。

反正朝野對商賈的討厭已經深入骨髓,彷彿他們是在吸取大宋血液的蚊子,所以商蟲這個全新的詞語出現了……

趙禎從皇儀殿的御座上起身,屋中的仙客來非常好聞,這讓他想起了歐洲,想起了工業革命,想起了最先經歷革命陣痛的那些人。

既然陣痛出現在了大宋,那就想辦法解決。

商人羣體的龐大和利益的錯綜複雜並不會影響趙禎繼續發展的決心,但卻可以給他們劃出更多的條條框框,同時也可利用商稅反哺百姓。

之前的稅法已經不適用現在的大宋了,蔡伯俙不在京中,少了一個可以談話的人,不過趙禎相信,包拯一定會積極的配合自己。

稅收是平衡財富差距的一把尺子,無論在什麼時候這句話都是沒有問題的,趙禎打算再次改革稅法,同時加強對百姓利益的保護,尤其是工人利益的保護,他們是無產階級,也是必須要拉攏的一羣人。

這些看似弱不經風的無產階級手中,卻掌握着顛覆整個王朝的力量,這樣的力量在華夏曆史上的前車之鑑還少嗎?

中京道的戰事基本上已經結束,只會餘下一些衝突有待收拾,而眼下大宋最要緊的便是發展國內經濟和農業,讓百姓休養生息,讓國家穩步發展。

看似這些都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可卻關乎每一個宋人的命運,也關乎趙禎這位皇帝的抉擇,國服而民強,兩者之間有着最原始最天然最緊密的聯繫。

任何人把兩者分開,最終的結果要麼是國家積貧積弱,要麼是被舟下的水所顛覆。

皇儀殿不適合召見朝臣,這裡只是趙禎私下召見臣子的地方,正式商討問題還是好集英殿爲好,三才屁顛屁顛的向三司傳旨了。

包拯這老倌最近脾氣順了許多,他也樂意去……要是擱在以前,他早已打發內侍跑腿去了,畢竟包拯是掌管大宋財計的計相,即便是和三才也不敢怠慢。

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
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