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皇上同款
“皇上吃的菜?”
吳建軍吃着早飯,聽兒子說今天要推出一道新菜,是一千年前趙宋皇帝吃的御膳,頓時感覺碗裡的粥不香了。
吳銘笑道:“待會買了菜,我給你做一份,也讓你當一回皇上。”
本來就要試菜,給老爸嚐鮮來只是順帶的。
“朕的好大兒!”
吳建軍高興慘了,三兩口啃完包子、扒完粥飯,迫不及待道:“走!買菜去!”
父子倆買了兩大包樂山的竹根姜回來。
樂山的竹根姜姜味濃烈,在川菜體系裡久負盛名,就是長得比較糾結,盤根錯節的處理起來不太方便,所以現在的川菜館子基本都改用山東的大姜,包括川味飯館。
別的菜式倒是無所謂,可禁中佳味是一道薑汁菜,能不能把這道菜做好,關鍵正在於生薑,馬虎不得。
四人齊上陣,麻利地備好菜料,生火,開竈,上寬油!
薑片滾入熱油的剎那,濃郁的辛香撲鼻而來。
“二郎!”
李二郎心中有數,立刻減弱火力。
接下來便是小火慢爆,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5到20分鐘,沒什麼操作可言,只須不時翻撥薑片,以免粘底燒焦。
吳銘叫來徒弟掌勺,自己則趁此空隙將調料備妥:酒、醋、豆醬、花椒粉、鹽倒入依次碗中攪勻。
雖是傻瓜般的操作,謝清歡依然樂在其中,一絲不苟。
直至薑片縮小變薄,邊緣微卷,空氣裡幹香四溢,這時姜中的汁水已被盡數炸出,香味融進油中。
吳銘重掌大勺,二郎當即添柴鼓風。
倒入雞塊以大火翻炒至半熟,加水沒過雞塊,待鍋裡的水微微沸騰,下調料攪勻,蓋上鍋蓋小火燜煮,想把農家土雞燉得細嫩化渣,少說也要一個小時。
所以這道菜現點現做是來不及的,得根據每日的出菜量提前燉上。
定好時間,師徒倆回廚房裡籌備中午的菜料。
十點左右,誘人的香氣在廚房裡瀰漫開來。
吳建軍使勁吸動鼻翼,饞得直嚥唾沫,連聲催促:“時間差不多嘍!”
於是重回竈房,揭開鍋蓋的剎那,那股醇厚的肉香和熾烈的辛香便隨着翻騰的白汽噴涌而出,直直地往人鼻子裡鑽!
四人的喉頭同時滾了滾。
見雞肉已經燉得爛熟,吳銘讓李二郎加大火力,開始收汁。
吳建軍詫異道,“不加配菜嗎?”
“這道菜沒有配菜。”
“純肉啊!”老爸拍了拍渾圓的肚皮,咧嘴笑起來,“我喜歡!”
收汁直至湯汁鹹淡適中,再加醋和蒜粉拌勻,最後將雞塊單獨撈至菜盆裡,去掉湯裡的薑片,把湯汁澆入盆中,灑上少許蔥花點綴,大功告成!
吳建軍盯着盆裡被豆醬染成深棕甚至有點黑的雞肉,忍不住問:“你確定你沒做錯?”
這賣相過於樸素,和他預想中的實在相去甚遠。
吳銘雙手一攤:“原版就是這個樣子的,別看賣相差了些,味道其實很不錯。”
吳建軍對此毫不懷疑,香成這樣了不可能不好吃,他只是覺得作爲一道御膳,難道不該色香味俱全嗎?和他在電視劇裡看的不一樣啊!
四人各自品嚐。
謝清歡立刻開吹:“師父廚藝絕倫,天下無雙,只隨手一做,便遠勝狀元樓!弟子佩服!”
吳銘給她一巴掌,沒好氣道:“你再嚐嚐,照實說。”
謝清歡啊喲一聲慘叫,捂着腦袋偷樂:今日撫頂,達成!
又夾起一塊雞肉送入口中細嚼慢嚥:“額麼麼……好像姜辛味略重了些?” “正是。”
凡事過猶不及,這道菜需要突出姜味,但姜味過重就會蓋掉其他味道,甚至蓋掉雞肉的本味,影響口感的豐富和層次。
問題不大,試菜就是爲了找到合適的用量。
吳銘嘗完成品便知道該減多少量了。
川味飯館要等十二點以後纔有客流,所以這道菜等十一點再做。
先做柴火雞。
師徒倆回廚房切菜備料,吳建軍端着菜盆在川味飯館獨享美味。
和禁中佳味不同,柴火雞的配菜多得謝清歡眼暈:土豆、胡蘿蔔、豆角、萵筍、香菇……
吳銘本來還想買幾塊魔芋,轉念想到魔芋和折耳根一樣,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遂作罷。
“師父,這些菜待會要一鍋燉麼?會不會太、太……”
謝清歡一時想不到貼切的形容詞。
“你是想說亂吧?”
“師父英明!”
吳銘笑道:“亂就對了,做的就是亂燉。”
柴火雞是一道用農家土竈和柴火燒的鄉村家常菜,全國各地都有,在四川叫柴火雞,在東北則叫鐵鍋燉,做法大差不差,無非是調料和配菜的區別。
這道菜前幾年莫名其妙地火了,朋友圈裡面關於柴火雞的圖片和評論滿天飛,以至於城裡都開起了柴火雞店。
當然,城裡的店基本都使用碳火作爲燃料,終究差了些風味。
師徒倆正切菜備料,忽然傳來老爸的呼喚:“吾兒!”
“作甚?”
吳銘放下手中的活計出來,但見老爸飽嗝連連,那盆雞肉已被他吃了個底朝天。
吳建軍一邊剔牙一邊問:“你還沒告訴我這道菜的定價,還有宣傳詞該怎麼寫?”
吳銘想了想說:“定價78元每份——”
一份大概半隻雞,一斤半左右,考慮到雞肉的品質和生薑的成本,這個價格已經非常實惠了,換作大飯店,不說翻個倍,起碼得賣三位數。
“——宣傳詞就寫:大內御膳,皇上同款。”
吳建軍樂了:“你這樣寫,我怕客人質疑咱虛假宣傳。”
“哪裡虛假了?誰要敢說我虛假宣傳,信不信我把趙禎喊過來對質!”
“你見到趙禎了?”
“目前還沒有,遲早的事。”
“說真的。”吳建軍斂笑肅容,“這道菜好吃是好吃,但賣相確實一般,我怕人家期待太高,端上來後會失望。我剛纔就有點失望。”
“嗯……有道理。”
一提起御膳,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清朝的滿漢全席,是高端食材加高端做法,罕有人瞭解一千年前的飲食文化,更不會想到一千年前的高端食物,在今人看來只是尋常。
吳銘略一思索,計上心頭:“那咱就給客人做個科普,品嚐美食的同時長點知識,豈不是一舉兩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