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

徐景昌說的輕鬆,但是在諸臣聽來,卻是無比荒唐。

因此衆人再度聚集在了蹇義身邊,這裡面有兵部尚書方賓、刑部尚書呂震、工部尚書雒僉,禮部侍郎儀智,左都御史劉觀……

大傢伙湊在一起,只有一個討論的問題。

“蹇尚書,定國公說要把在應天用的手段,推而廣之,用到各地縉紳身上,此事我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我們這些人更不能坐視不理,視而不見。”

蹇義繃着臉,一言不發,這些年了,徐景昌乾的討人厭的事情多了,哪一次不是大傢伙嚷嚷着反對,可問題是要怎麼阻攔,攔不攔得住?

“方尚書,能用在應天的辦法,爲什麼不能用在其他各處?”蹇義反問道。

方賓大爲詫異,蹇尚書啊?

你的腦子也壞了嗎?

“這不是明擺着的事情,糧商說到底是商賈,小人而已!他們囤積居奇,一心只想謀利,常常弄得天怒人怨,百姓怨聲載道。可士紳不一樣啊,他們耕讀傳家,老實本分,那是國家柱石,根本所在,如此逼迫士紳,不亞於自毀長城啊!”

蹇義冷冷道:“說來說去,方尚書的意思還是要優待士人,尊重縉紳唄?你這套說法自然是好的,你只要能說服陛下,太子殿下,他們都贊同,定國公的主張自然推不下去……伱看如何?”

如何?

不如何!

方賓看了看其他人,其他人也看了看他。

大傢伙也漸漸看透了,這一次針對糧商的劍,已經砍向了後面的士紳……毫不誇張講,這次比針對孔家還可怕,那一次只是動了官學地位,這一次卻是朝着經濟命脈下手,一個不好,就徹底斷了耕讀傳家的根子,天下士人,如何能坐視不理?

只不過要想阻撓這事,該有妥當的辦法,硬碰硬絕對不行。

那要怎麼辦呢?

衆人都陷入了沉默,蹇義也乾脆一言不發,拿不出主意,說得再多,都是無用的話……衆人轟然而散。

不過等衆人散去之時,禮部侍郎儀智追上了方賓。

“方尚書,其實定國公也就是說說罷了,這種事情,必須要有人去做,地方上可比朝廷麻煩多了。那些大戶真的撕破臉皮,什麼手段都幹得出來。難不成他定國公能親自下去辦事不成?”

方賓沉吟道:“屬實誰去辦事,關乎成敗。但是縱觀大明朝,也不缺心黑手狠的酷吏,願意衝鋒陷陣的,不在少數。”

儀智淡淡一笑,“酷吏是有,但也有碰不得的地方。”

“哪裡?”

“江西!”

儀智淡淡吐出了兩個字,方賓思索了少許,笑道:“江西名士朝臣,多如牛毛,確實不好處理,但誰家能挑這個頭兒,誰又願意出頭呢?”

“許家!”

……

江西文脈悠長,明初的時候,更是到了一個巔峰,滿朝之士,進士翰林,半數出自江西,朝堂之上,江西鄉音甚至壓過了洪武正韻。

讀書人多,有功名的人也就多了。

當年朱元璋出於鼓勵讀書的目的,答應給考中功名的讀書人優待,秀才一級,可以免役兩丁,衙門還給派僕人。

等到了舉人一級,不光免役免糧,還有了做官的資格,比如說海瑞就是舉人出身。

這裡面的情況就看得很明顯了,一個秀才,享受朝廷優待,過得比普通人強多了。但如果是那種老秀才,多少年都考不上,又老又醜,家裡的錢耗光了,僕人也都棄暗投明了,還是會過得很窮酸。

可如果步入舉人這個階層,不光可以給自己免役免糧,還能照顧其他人。如此一來,自然有人巴結投獻。

而且舉人可以當官,教諭、縣丞、縣令……雖然正經的進士官看不起這些職位,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還是高不可攀,是正兒八經的青天大老爺。

所以說范進中舉之後,爲什麼那麼興奮?

你想想那些考中公務員的同學,他們高興不?

范進這個屬於教育局長起步,他的起點是多少普通公務員一輩子達不到的終點,落到誰頭上,誰能不高興到發瘋?

江西就是這麼個離譜的地方,進士多如牛毛,舉人都不算一盤菜。至於秀才相公,你可快點一邊去吧,說出來都給祖宗丟人。

有功名的人多,免役免糧的人也多……所以整個江西省,是大明朝積欠稅糧最多的地方,你想收,誰給你收?

有怎麼收的上來?

你一個小小縣令,我家老爺是京裡的高官,天子面前的紅人,你跑我家撒野,那不是找死嗎!

收不上來糧食,朝廷也沒有辦法,就只能拖着,久而久之,形成了積欠,甚至有些省份,還效仿江西,弄得一地雞毛。

夏原吉擔任戶部尚書之後,主要乾的事情就是這個,清理投獻,追查積欠,逼着地方官吏,去徵收稅賦。

徐景昌鼓搗的御史外放,派遣要員,清查各地舊賬,也有不少的功夫,用在了江西上面。

所以在朝堂上,徐景昌捱罵第一多,夏原吉緊隨其後。

沒辦法,誰讓他們都得罪了讀書人的大本營呢!

但是和接下來的這位相比,他們倆又不算什麼了。

就在大傢伙猜測誰會負責江西的事情,徐景昌亮出了最終的人選……原來的右都御史陳瑛,轉任戶部尚書,總督江西湖廣稅區!

這一道任命下來,整個應天都沸騰了!

陳瑛!

竟然是他,這是要出大事啊!

他們的預感還真是正確的。

陳瑛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清查各家各戶的糧食儲備。

就是那些高門大戶,不都是糧倉嗎?

你家存了多少糧食,必須如實上報朝廷,並且接受檢查。

這個消息傳出去,江西沸騰,一時間各種反對聲音,此起彼伏。有人上萬言書,上血書,強烈反對,還有人走通關係,聯絡在京官吏,求他們務必幫忙疏通。

弄來弄去,楊士奇不得不又硬着頭皮,找到了徐景昌。

“定國公,你看這些糧食都算是各家的私產,譬如說家家戶戶,有多少存錢,這是能讓外人知道的嗎?他們都是安善良民,沒有任何觸犯王法的事情,直接清查,只怕會擾亂人心吧?”

徐景昌連連點頭,“你說的這個也是,譬如說我家裡有多少錢,我也不能讓人知道,對吧?萬一招來了賊人,是不是這意思?”

楊士奇點頭,“定國公如此通情達理,我要替鄉親們感謝您了。”

徐景昌笑道:“這樣吧,你把胡儼和楊溥請來,再把刑部尚書呂震請來,我要頒佈一項新的政令。”

“新的政令?什麼政令?”

徐景昌道:“我打算跟大傢伙研究一下,糧食到底算不算私人的財物!”

“什麼?”

楊士奇懵了,“定國公,下官沒明白,你是什麼意思?”

徐景昌笑道:“這還不簡單!比如說,三五口人,家裡有千八百斤糧食,這肯定算是口糧,沒有問題。可如果一家有龐大的倉庫,能儲存幾萬石,幾十萬石的糧食,這肯定不是用來吃的。既然不是吃的糧食,那我們就要討論一下,糧食和錢財能不能等同看?”

……

“回定國公的話,我認爲糧食不能等同錢財,主要是糧食是救命的東西,關乎生死。一天兩頓飯,少一頓餓得慌。而且春種秋收,每年或是一季或是兩季,收成也擺在那裡。即便有些災荒,只要調配得當,也不會餓死人的。”

胡儼總結道:“錢財多少,只能說人和人的享受不同,但糧食卻是生死之事,不能一概而論。”

徐景昌頗爲欣慰,“胡學士果然是見識不凡,學究天人。既然如此,我們能不能把糧食列入關乎國朝安全的重要物資名單?”

胡儼一怔,下意識問道:“定國公,這個名單都有什麼?”

徐景昌道:“糧食自然是首當其衝,隨後還有銅料、鐵、石炭、可以造船的木料、硫磺、硝石、食鹽等等。凡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主要東西,都要列入其中。”

胡儼挺直了脊背,又追問道:“一旦進入這個名單,要怎麼處置?”

徐景昌道:“進入名單之後,自然還可以買賣,但是交易價格數量,都要限制,避免大起大落。如果遇到了國家戰事,朝廷可以優先採買,商賈不許哄擡物價。當然了,我們也可以給經營的商賈提供貸款,保證他們順利經營,不至於出現問題。”

胡儼一聽眼睛放光,“這是個好辦法,我贊同!”

楊溥眼珠轉了轉,也點頭道:“我看這個辦法不錯。”

徐景昌最後看了看楊士奇。

楊士奇無可奈何,這個辦法是好辦法,可若是真的這麼幹,只怕士紳沒有活路了!

他只好點頭,“定國公深謀遠慮,屬實利在千秋。”

當代的事情就不說了。

本來陳瑛就是酷吏秉性,有了這道政令,更是肆無忌憚。

江西的高門大戶不是多嗎!

那咱們一個也別放過,什麼羅家、許家、楊家、方家……誰也不例外。

“你瞧瞧,你們家的糧倉,寧可把糧食堆得腐爛,也不拿出來出售,真是可惡,把他們抓起來!”

許家老爺,氣急敗壞,“你抓我們?我們可是黃六首的親戚,定國公也是我們的孫女婿而已,你就不破惹來殺身之禍?”

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上架感言上架感言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一百九十一章 建文舊臣重出江湖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五章 大九卿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
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上架感言上架感言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一百九十一章 建文舊臣重出江湖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五章 大九卿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