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

方生給兵械司下了死命令,他需要在夏天來臨之前將所有缺額的滑膛槍補充滿,爲此西芒不僅僅一次跑到方生這裡哭訴,但同樣他得到的只是一張笑臉以及一邊笑一邊搖頭,然後西芒再淚奔而去,這個葡萄牙人已經得到了該有的惡果,他不該在僱主面前信誓旦旦的保證,這使得他無法推翻自己的話,因爲當初是他自己說,只要有足夠的工匠,就可以製造出足夠的滑膛槍。

可實際上這個想法只是能停留在念頭裡而已,這就好比一加一不一定會等於二,有時候他還會等於一點五或者低於一,因爲人數並不能代表一切,所以西芒需要的是儘快磨合剛剛被安置進兵械所的數千人的工匠。

好在有孫和京的幫助,這些工匠本身就是孫元化在任職巡撫期間聚攏起或向朝廷要的,有了孫和京,西芒也鬆了一口氣,但他也知道,下一次這種大話不能再講了,因爲這不僅僅是僱主交給的工作沒有達成,同樣的,他的那份工錢也會被扣押,而獎金更是不會得到一分一毫!

西芒討厭白乾活,他開始喜歡真金白銀了,這種喜歡遠遠超過了葡萄牙銀元,哦!至少那上面不用刻着那個討厭的女王的頭像!

而這個僱主遠遠比當初在登州那個僱主來的大方,雖然西芒已經知道那個曾經的僱主已經改爲現在的僱主效力,但這在西芒看來不會成爲任何問題。

他們只是些打工的,拿錢辦事而已,即使某些事情已經超出了負責的範圍,但這並不能讓他拒絕那些銀子向自己招手。

一萬四千的缺額並不少,甚至這個數字比西芒前段時間趕製的滑膛槍都要多出一倍,但在有了充足數量的工匠後,兵械司還是加鞭快馬趕製起來,需要的僅僅是時間,或許兩、三個月並不夠,但葡萄牙人會努力的,爲的不僅僅是酬勞和獎金,還有加官進爵。

兵械司的主官是孫和京和西芒,只是孫和京身在曹營心在漢,對大明依舊是忠心耿耿,至於給方生造火器,那是想都別想,所以方生才鼓搗出個科研所好讓孫和京不至於無用武之地。

雖然目前孫元化算是當了方生的謀主,但實際上這份投效卻還在觀望狀態,孫和京自然知曉,所以他雖然不至於消極怠工,可在其餘方面也不肯多過插手,光是窩在科研所了。

好在如今有了費爾南多的學生被劃撥到了政衙,但也有少部分讓方生留給了兵械司,這部分人裡大多是一些化學以及物理比較好的,他們並不精於對着數字精打細算,而是做一些簡單的實驗。

這些人有二十幾個,雖然僅僅是受過很短暫的教育,甚至他們現在依舊是學生,可方生依舊把他們派了下去,學校能夠學到基礎知識,這些基礎在費爾南多填鴨式的教育下已經被灌進去了大半,甚至的就是實踐和融會貫通。

而進入政衙和兵衙兩個實權部門就是最大的實踐,這就是方生增加人才儲備的方式,這些新丁也確實在發揮作用,至少可以彌補西芒手上的人手不足。

同樣的,孫和京的不肯合作也讓方生有些頭疼,雖然現如今西芒還算是個盡職的員工,但先不談他侃大山的‘才能’,光是一個非我族類就讓方生很是苦惱,這並不是什麼華夷之分,如果連一個國家的軍工都無法掌握在自己民族手上,那這個結果方生實在接受不了。

所以他需要一箇中國人做爲兵械司主官,一個負責的,有責任心的,並且對所有事全權負責的主官,可偏偏能夠擔任這一職位的孫家三兄弟中沒一個會合作,因爲這在他們看來那已經是背叛大明瞭。

所以方生苦惱,爲什麼這三兄弟一點都不瞭解他的苦心,所以方生只能去找孫元化,並且不鹹不淡的抱怨了幾句。

“這個老夫回去會勸誡他的。”孫元化沉吟了半晌,這才輕聲道,心裡卻也沒來由的嘆了一口氣。

唉!

孫和京在這件事情上起彆扭,孫元化自然是早就知曉,可他卻是說都沒法去說,而且,要說他自己也抱着這麼個心思了,自然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哪肯出全力,只是到了現如今,那也是再也拖不下去了,而且,孫元化是知道方生的事的。

甚至說,朝鮮騰出手來後的時間,能調動多少兵馬、水師,孫元化都曾一一給方生解析過。

“嗯。”方生點了點頭,心裡幾分歡喜,倒也沒怪孫元化,他們父子四人也都能算是自己劫來的,其中三個更是被威逼着才肯效力,至於孫元化雖然是自願的,那也是因爲無處可去,這纔不得已而爲之。

“朝鮮君臣現如今是什麼反應?”方生問了聲。

去年去了趟京師,雖然折騰的是私鹽的買賣,但總歸來說目的不僅於此,當初特意準備的八百多的人手除了個用來在各地開鹽鋪鹽棧外,另一個作用就是拿來當做眼線,如今慶尚港更是成了朝鮮和倭島的貿易港,走南闖北的商人們也開始多了起來,所以理所當然的也開始在朝鮮佈局,探聽朝鮮君臣的消息。

方生是從穿越人士,自然是對情報的重要性知之甚詳,在這點上他遠比任何人有發言權,並且也高瞻遠矚。

雖然大明早在洪武年間就成立了專門的特務機關錦衣衛,之後更是增加了東廠,甚至一度還有西廠和權力更大的內行廠,但辦事效率底下,對內倒是兇狠,對外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

所以即使如孫元化,對錦衣衛之名聯想到的也是陷害忠良,萬萬不會以爲刺探軍情上去。

可實際上錦衣衛還真有這麼個職能,不僅如此,東廠也是有的,只是沒人用過而已,更遑論真的刺探到什麼軍情了!

至於方生建立的這個機關,目前更是連名字都沒有,只是掛靠在政衙名下,但卻不歸孫和鼎等人的管,就算是李越也插不上手,而主管的則是一個李焦,再加上一個落魄秀才孟千。

目前的細作不多也不少,作用上也屈指可數,打探大明消息自然是內陸的鹽鋪順手一些,而至於留在朝鮮的各個細作,平日裡打聽的則多是後金女真的消息,順帶還有一些朝鮮君臣的。

這段時間倒也打聽出了些事情,比如朝鮮國王李倧還真把女真人給安撫下來的,不過與其說安撫,那倒不如說女真人騰不出手來教訓朝鮮,乾脆就放置一邊不管不問,等着日後秋後算賬。

可朝鮮政局卻也不像前陣子一番緊張了,李倧這個國王當得也還算稱職,剛把女真人‘趕’了出去,這就開始琢磨起掉頭打濟州島了。

李倧也只是徵召了一萬人的步卒,大小船隻六七十艘的水師而已,李倧並沒有把濟州島太當回事,雖然在年前他已經知道濟州島被佔,而且還是當初從平安道一路逃到慶尚道的大明難民,若是平安時節,朝鮮自然是不敢拿這羣上國子民怎麼樣的。

可現如今不同了,別的不說,就是大明發難,那也未必能拿朝鮮怎麼樣,更別說李倧雖然還拿大明當天朝上國,只是如今卻是這些難民鬧事,甚至割據一方,那朝鮮也就自然沒有放過的道理。

所以在徵召了足夠的兵卒和船隻後,這隻朝鮮水師就浩浩蕩蕩的從漢城出發了,消息則在第二天就傳到了方生的書桌上。

不可謂不快,這種速度即使是方生也目瞪口呆,有些張口結舌,朝鮮雖然和濟州島相比近得多,但方生的重心一直不在朝鮮,所以安置細作也比在大明慢得多,雖然相比較女真人的關外還要快些,可那也是因爲漢人很少能在女真人的關外活下去,即使能活下去的,那也是做了包衣奴才,根本探聽不到什麼消息。

這些留在朝鮮各地的細作又大多是當地招募,人手混雜,效率可想而知,本身在方生的構想中,這些人的作用應該留到幾年以後,但他沒想到,現如今這份情報就擺在他的書桌上,而且信誓旦旦,數據清晰。

如果不去假設這些細作已經被朝鮮君臣收買之外,這些精確到船隻和兵卒數量的數據根本就不會出錯。

至於前一個可能,那方生倒是情願相信細作們這次一下子全變成007了。

方生大驚小怪,孫元化卻不以爲然,只是拿起那份書信笑了笑,道:“朝鮮君臣,卻是將戰事當成兒戲了。”

“確是如此!”方生深以爲然,不禁爲自己剛剛的大驚小怪感覺丟人,不過這也是因爲他以己度人了,這個時代並不是人人都知道戰前收集情報的重要性的,也沒人知道隱瞞這些軍情。

這個時代,只會講出徵人數一下子誇大數倍甚至數十倍,然後拿來威懾,而不是藏頭露尾,然後背後下絆子。

但偏偏現代人和古人的觀念不一樣,所以方生纔會訝異,所以他也是後一種人,那種給對方下絆子的人,歷史告訴他,隱藏實力纔是王道,背後一悶棍纔是真理,這也讓方生屢試不爽。

“大明也向來如此。”孫元化微微苦笑道,這話說出口,只覺得心口一痛,也不知這是澀的還是甜的。

方生想了想,也正如孫元化所說,大明也正是如此!

這若是舊日孫元化未必會將有多少兵員,多少戰船泄露出去有什麼大事,正兵交戰,雖然也懼怕知道各自虛實,卻也是能吹多少就多少。

把兩、三萬充做十萬,五萬不到就硬是成了二十萬大軍,這也是大明常用的制勝之道,名且往往奏到奇效,能不戰而勝自然是好。

可這次朝鮮君臣卻直接省掉了這個步驟,一萬兵卒連帶水師船隻五六十艘卻是實打實的,也幸虧不是虛報,若這點人數都是虛報,指不定那幫上躥下跳的武將都想直接領兵打到漢城去。

可這一萬人,在方生看來依舊不能小視,朝鮮君臣派了區區一萬人確實顯得窩囊了些,但方生手上能用的戰兵甚至還不足一萬之數。

至於水師,更是連二十艘大船都湊不齊,至於小船倒是不少,光是慶尚港日常就有上百條停靠,東拼西湊那也能有兩三百艘,可方生卻不打算挪用,一來給慶尚港的發展帶來損耗,慶尚港如今雖然算不上日進斗金,但也是財源不斷,區區一萬人的朝鮮步卒還不能讓方生怎麼做。

除此之外也是小船的作用屈指可數,與其蒐集小船出戰,那還不如直接將劉四、趙孟二人調回來!

方生這麼想,又和孫元化寒暄了幾句,這才定了下來,說來劉四、趙孟也在廣鹿島待了一個多月,如今被調回來也好,至少濟州島上又有了可用之兵。

方生這邊謀定而後動,至於朝鮮那邊的一萬步卒也誓師出征,卻是拖拖拉拉的行走了近十天才從漢城到了慶尚道,至於離慶尚港更是還有十萬八千里,這卻不是朝鮮君臣不想動了,而是國朝慣例如此,大家只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在方生看來奇怪得很,可孫元化一言點破。

沒有騎兵的步卒,這個速度已經算不錯了,畢竟大軍出征不同於個人行走,不管個人領兵能力如何,那也是慢點總比急行軍來的安穩,所以雖然朝鮮的這一萬步卒走的慢了些,但那也是情理之中,無什麼意外的。

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四章 談生意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六章 萊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十二章 實施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章 穿越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三章 騷動(下)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六十章 回家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
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四章 談生意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六章 萊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十二章 實施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章 穿越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三章 騷動(下)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六十章 回家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