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

耽羅府,喔,是東江鎮,這幾年逐漸建立的商鋪已經不注意間遍佈了小半個大明,雖然因爲侷限性而導致作用沒有期盼中那麼好,但至少在有商鋪的州縣就能買到足夠的糧草。

而方成在沒到達登州之前,孟千就從曲阜的魯王那裡買來了足夠用上半個月用度的糧草,再加上朝廷雖然沒錢,但糧食總歸還一些,也能分擔一部分,這樣一來就食就解決掉了大問題。

再說了,這世道誰最不缺糧食?藩王啊,藩王的領地大,糧食更多,也遠遠比崇禎有錢,但他們偏偏一輩子得被圈在封地裡,永遠出不去,這就跟閹人一樣,憋得久了精神出了問題,難免就要找點刺激的,銀錢就成了最重要的東西,藩王也不差不多,一輩子也出不了封地,那也只得加大力度的收刮,銀子也行,土地也好,來者不拒!

說起來,方成家裡還有個魯王府的郡主小嬌妻,只不過魯王卻是被瞞在骨子裡的,當初魯王府和耽羅府之間接觸時,雖然當時有旁人在場,但也沒人想到自家郡主竟然會爲了別人翹家跑人了,時日久了,魯王府前前後後派了十幾批人,派出去的人找也找不到,就是不放棄也不行,魯王與魯王妃自是每日以淚洗面,也過來數載了,還在找。

至於耽羅府和魯王府當初的鹽貨買賣一直持續至今,每年都得給魯王府帶來巨大的收益,這也是孟千前往魯王府購買糧草的緣由,藩王是不缺糧食的,幾十萬人給他家種田,糧草堆得比縣衙的糧倉還多,魯王還算好的,平日裡有什麼大災小難得,能捐一些是一些,好過一些老朱家的藩王一毛不拔,最後死也死在上面。

一樣也不缺銀子,但藩王同樣的用度也高,一應都要最好的,薰香要用麋香,吃喝玩樂哪一樣不是鉅額的花銷?爲了維持藩王奢侈的生活,哪裡不需要銀子?所以耽羅府的私鹽也是魯王能維持豪奢生活的憑仗,孟千要買糧草,魯王府子自然樂得順水人情來做,這就有了一萬八千人半個月的口糧,後續如果還需要,這還能送來十幾萬石,足夠耽羅府這次出動的一萬兩千兵馬吃上一陣子的了。

方成給劉澤清的書信讓劉澤清給他送糧,劉澤清自然拿不出來,再說了,就是他拿的出來也不想拿啊,先不提他關緊了登州城門就是爲了給東江鎮一個下馬威,讓人知道他劉澤清也不是好惹的,登萊不容別人染指,但方成的書信也是事實,畢竟朝廷也下了旨,而且東江鎮是客軍,客軍是可以在當地的就食的,自然也可以跟劉澤清要,最後事後劉澤清去跟朝廷報銷而已,不過劉澤清沒這麼幹。

但他也沒把事情做絕,而是送出了五千石的糧草,然後假惺惺的言稱登州城裡也糧草不足,拿不出更多的來,也是沒了辦法,五千石已經是傾盡所有,還望莫要見怪什麼的。

這自然不會是劉澤清自己寫的,而是下面的幕僚代筆的,一篇花花文章倒是寫的有情有理,也把自己的責任給推脫個乾淨,事後就是朝廷怪罪下來,也不是他的過錯。

這只是表面的而已,背地裡劉澤清自然也不安分,他這次是下定主意了一定要做戲做全套,既然要給耽羅府一個下馬威,自然就不能手軟,所以暗地裡也少不了的調兵遣將,想着法子下絆子。

這些自然有孟千送到方成的大帳裡,雖然劉澤清背地裡不懷好意,表面上就不那麼看的出來了,連耽羅府位於城裡的商鋪都沒查抄,這也給了孟千得到劉澤清全部行爲的消息。

確切的說,是劉澤清打算在今夜子時偷襲東江鎮的營地,當方成得知這個消息時候,不得不佩服劉澤清這廝,除了膽大包天還是膽大包天,順帶還有點犯傻,竟然以爲他就憑着自己麾下的那兩萬個草包,裡面能戰最多兩千人,清一色的都是劉澤清養的家丁。

但說起來,其實劉澤清也沒什麼錯,因爲他不知道耽羅府的戰鬥力,只是用着大明的習慣去揣測,就好像是劉澤清自己,兵部的賬冊上有兩萬的兵丁,實際上這至少要打個對摺,然後一萬人裡再減掉近八千人,剩下的兩千多人才是真正的戰兵,剩下的八千人有些連農夫都不如,戰力上比起當初皮島的輔兵都要差上一截,但在兵部的賬冊上,卻是實打實的兩萬人的戰兵!劉澤清養的家丁、家僕還不在少數了,大部分大明的總兵都沒這個數,能有上千那就是能戰之軍了。

所以如果用大明的算法,東江鎮這次出動的一萬兩千人裡,就算是正好來了一萬,那裡面至少有九千人的烏合之衆,剩下一千是和劉澤清一樣養的家丁,那他用一倍的人數打過去,難不成還會輸不成?而且,說不定這次東江鎮連一萬人都沒有呢?誰會老老實實的該多少兵就給朝廷報多少兵,不然這空餉還怎麼吃?誰都不會嫌錢多啊!

於是一場誤會發生了,更於是劉澤清在一衆幕僚的鼓動下打算今晚趁機夜襲東江鎮的暫駐紮地,因爲他白天剛剛把糧草送過去啊,雖然沒送全,但至少是看上去服軟了,對方也一定會鬆懈防禦,不這個時趁機夜襲,那還選什麼時候?

幕僚們一提議,劉澤清高興的拍馬就同意了,當場就忍不住的誇出主意的讀書人,這讀書人就是好啊,壞都壞的這麼有個性,但他要知道前腳決定了晚上去偷襲,後腳就有人就把書信送給了孟千留在登州城裡的鹽鋪,然後就是耽羅府這邊等着他來,不知道會不會立馬去把那個出主意的讀書人砍了喂狗。

到了大半夜,登州城門開了個縫隙,隨即劉澤清領着兩千名家丁、家僕和三千士卒魚貫而出,好歹他是個總兵,又是個大明武將裡勉強知兵的,知道這世道,沒兵不行,所以這人數除了兩千家丁外不能帶少了,於是又從剩下的八千人裡挑出了三千人,湊成了五千大軍,至少這看上去是‘兵強馬壯’,跟挑剩下的五千人比起來那是要好上一截都不止。

一直守在門口的耽羅府的探子隨即一路返回了耽羅府大軍的暫駐紮地,既然早知道了登州的劉澤清要找機會偷襲,這自然就不能掉以輕心,所以周遭的探子是絕對不缺的,理所當然的是,劉澤清的一舉一動都被知道個一清二楚,包括他走的是哪條路線,途中路過了哪裡都知道個一清二楚!

既然劉澤清要來就讓他來,方成一點都不在意,隨即他把一萬兩千人都調了出來,不但沒留在大營裡等着劉澤清來,而是在附近隱蔽起來,至於作用,那就要等劉澤清到了才知道了。

相比起來,劉澤清正領着自己的‘五千大軍’小心翼翼的趕路,雖然沿途難免的吵醒幾戶人傢什麼的,折騰出什麼事,但那對於劉澤清統領的這支明軍來說,已經算是足夠的‘小心翼翼的’,劉澤清都難免有幾分自傲,能將‘五千大軍’統領到如此安靜行軍的,怕是古之名將也不多矣,他倒是沒臉沒皮,概是因爲本來挑的路線就是最爲安靜無人了,即使鬧騰大了也沒人聽得見,再加上劉澤清臨走之前發下了豪言。

這一趟做得好的,百戶變千戶,千戶升遊擊,各個升官發財,一個不缺,要是搗了亂誤了大事的,別的認識你,手上的快刀可跟你不熟。

於是一衆明軍和家丁們在蘿蔔和大棒二選一自然是選蘿蔔,他們也就比起過往行軍上安分上幾十倍,所以這也就給劉澤清一個錯覺,那就是沿途沒人發現他的大軍!自然就是一路順利,眼看着離目的地也不遠了,就是現在發出什麼聲音也無所謂,劉澤清雖然是個半吊子,但他還是懂兵貴神速這個道理的,現下只要衝過去就行了,反正對方也來不及準備了,因爲距離太近了,躲也沒法躲。

所以他也制止士兵們興奮的吆喝,這大手一揮,就要領兵一馬當先殺過去,好歹一邊有跟來的幕僚一把拉住了興奮的劉澤清,這倒不是什麼警惕心理,而是打進去又怎麼樣,肯定還要殺上一場,勝是十有八九的,這關鍵就是東主自己都衝進去了,他們怎麼辦?難不成還要書生也上陣?所以這纔好歹把劉澤清給拉了回來。

劉澤清帶來的大軍行動一切順利,甚至對面的大營裡這個時候還一點反應都沒有,甚至連箭樓上都射下箭來,一切都順順利利的,好像是勝利就在眼前了。

直到幾分鐘後,這才讓包括劉澤清在內的所有明軍感覺不對勁了,因爲一切太順利了,雖然這種感覺劉澤清很喜歡,不過如果其中有不對勁的地方,那可就不是好事了!

“不好,其中有詐!”一名被劉澤清‘寵愛有加’的幕僚突然焦急的冒出了一句,然後繼續道“東主,你看那箭樓上的人一動不動,恐怕不是真人……”

幕僚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一邊已經暴躁如雷的劉澤清一刀砍下了馬。

“老子自己不會看,要你多嘴!”

劉澤清暴躁的道,說話的幕僚死的是有多冤就多冤,這不就多嘴兩句麼,但也死的不能再死了,死透了,看的其他隨行的幕僚心寒不已,但那也沒辦法,誰讓他們跟了劉澤清這個東主,雖然是被強迫來的,不然全家都不得安生。

“那個,你,你,你,誰有什麼辦法的,給老子想出來。”劉澤清指着幕僚大聲的道,那些幕僚一個個把頭給低下去,他們能有什麼辦法?要是能在明顯被人埋伏就能輕而易舉的化險爲夷,他們也不用出來做幕僚了,早成了不世名將了都。

“東主,還是走爲上計。”一個膽子大點的幕僚小心翼翼的出聲道,他這是和所有的幕僚都打過視線商議過了,這纔敢出頭,要不然,留着大傢伙一起死?走爲上計不就行了,那最安全了,無害,安妥。

“……”劉澤清一陣無語,這幫子讀書人,想用的時候沒一個頂用的,雖然他很想把這幫子孬貨全都砍了拉倒,但最後還是沒當場去做,不是因爲劉澤清不想,而是就這一會,四下已經出現了不少於五千人的以上的東江鎮步卒。

至於爲什麼劉澤清會知道對方是東江鎮的?簡單啊!因爲和大明的盔甲不一樣啊,大明的是鐵甲,即使有用棉甲的,那也很少,可東江鎮清一色的棉甲,倒是和關外的韃子的棉甲很像,劉澤清也是見過世面了,一眼這麼多穿着棉甲的戰兵,能看的清楚的就至少有五千人,這要是全部加起來恐怕不止這個數,正在陸續的從包括後路在內的地方冒出來。

雖然他也帶來了五千人,可這五千人裡披甲兵也就七百人,這已經是劉澤清的全部身家了,這七百人平日裡都是被劉澤清當寶貝一樣的供着的,雖然他有一個兩千人的家丁營,但除了七百名披甲兵披的半身鐵甲,剩下的一千三百人都是簡易的皮甲,至於這兩千人之外的另三千人,更是能有副皮甲就不錯了,最多的是些未着甲的士卒,好在兵器上不算五花八門,但也摻雜不齊,什麼都有。

沒得比!這就是劉澤清腦子裡閃過的念頭,相比起視線裡看到的那些東江鎮的士卒,都是要麼手拿着鳥銃,腰間橫着把戚家刀,要麼就是背後揹着鳥銃,手上拿着精鐵的長矛,看上去不管是精氣神還是戰鬥力,就算從賣相上論,雙方也差了個一大截!

樣子貨?雖然劉澤清千祈禱萬祈禱,但在自己這邊不管是披甲的還是不披甲的家丁,又或者是家丁還是士卒都一副德行,那就是一潰既散,披甲的上去多捱上幾下,不披甲都給一槍搞定,至於披皮甲的,那就跟沒披甲的區別不大,基本上是一下子一個,皮甲根本像是一點用都沒有,給對方用槍刺是一下子刺個通透,用鳥銃遠距離打也是直接挨開了花,至於最好看得還就是用戚家刀劃開了,那牛皮革的皮甲就跟不存在似的,輕鬆就給劃開了口子,然後傷到主人的肉裡面去。

於是在衝的最快,最先衝進去東江鎮大營的那一千多人被擊潰之後,劉澤清再也撐不住了,勒起馬頭就準備調頭跑路。

這還怎麼打?再怎麼打下去也是全軍覆沒,要是把自己丟在這那不是更吃虧,還不是撒腿跑路最好。

劉澤清剛調頭,這纔想起歸路也被堵了,他只得四處打量剩下的往哪跑,最後瞧着一個罅隙就領着身邊的家丁往那邊衝。

此時留在劉澤清身邊的大多數是直屬的家丁,除了那些衝的快的,大多數是急於立功想要餉銀的普通士卒,劉澤清身邊還是留了至少三百的披甲兵還有一千多人的披皮甲的家丁,這也是他最後的有生力量。

這要是又被堵了,那可就乾脆別跑了,反正都是送死了,死了拉倒,好在上天饒恕了劉澤清這一會,或者說方成不打算殺了劉澤清這個名義上的登萊總兵,這圍的陣型也是圍三缺一,留一條活路給劉澤清,不然被一萬多大軍給圍着,他就是想跑也跑不掉。

雖然因爲劉澤清擔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被染指而做出了襲擊耽羅府的蠢事,但方成還是不打算直接取劉澤清而代之,一來,大明朝廷不允許,朝廷不可能不派新的總兵來,到時候要是來個貪財如劉澤清這樣的還好,至少能買的通,要是這要來個貪得無厭的,或者是胃口更大的,那可就麻煩了,至於會不會取劉澤清而代之的是個清官,那就不可能了,因爲這大明,文人還可能有清官,武將那是壓根一點可能都沒有!武將不貪,他吃什麼?雖然貪來貪去貪的都是那麼點的不多不少的餉銀,遠比不上文人來的財源廣進!

所以劉澤清還能繼續當他這個登萊總兵,所以他纔有的跑,雖然是丟下了麾下的五千人跑路,等他倉皇的跑了兩裡地一看身邊的家丁,人數就剩下三四百人,‘五千大軍’出來的,最後連個十分之一都不剩的回去,丟人是丟盡了,但那好歹是保住了一條命,至於那五千大軍的下落,除了跟着劉澤清被方成給故意放炮的一千人不到外,剩下的四千人裡,殺了的不到五百,十分之一剛好,這數量不少了,大多數是第一批耽羅府步卒這邊突然從周圍冒出來襲擊殺傷的,剩下的就沒多少,因爲這才殺了眨眼的功夫,死了幾十個人,劉澤清就撐不住撒腿就跑,耽羅府步卒這邊還沒大開殺戒,眼看跑了主將的明軍就大多數跪地投降了,畢竟和他們對戰的一樣是大明官軍,至少方成這個時候是打着大明東江鎮總兵方的名頭的,這投降自然也就沒什麼壓力,扔下武器跪着就是了。

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三章 騷動(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十章 板甲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十二章 實施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三章 騷動(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
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三章 騷動(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十章 板甲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十二章 實施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三章 騷動(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