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士氣

五千兩,在這個時代,不管哪個國家,哪個城市,甚至是金本制的歐洲,都足夠過上舒適的日子,可如今這五千兩被直接擺在了河岸,它的用途將僅僅給每個人發上五兩,幾分鐘內揮霍一空。

臘月天裡,和現代的萊蕪相比,這裡要冷得多,沿着河岸坐着的所有人穿着單薄的布衣,這些昨天還是奴工的口袋裡,放着的都是沉甸甸的銀子。

他們的身體依舊很冷,但心裡是暖暖的,原因不僅僅是銀子,這是一種他們沒有感受過的,或者說,士爲知己者死,他們不是士,可不代表這個道理他們不懂,五兩銀子足夠買上幾十畝薄田,養活一家子,這就足夠了。

自古以來,中華子民哪個不是盼着養家餬口,可偏偏這些要求有時候都會被統治者剝削,不得已纔會舉起造反的大旗。

一如方生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長篇大論對這些連飯都吃不飽的礦徒來說是基本沒用,再多的口水也不會比得上實質的東西。

過去看一些書中如何登高一呼,從者如雲時,方生就覺得太過荒謬,不見兔子不撒鷹,很合乎方生的理論。

現如今,這些人會一直跟着方生,死又如何?

引刀成一塊,不負大好此頭!

方生等到八百人排着隊上了船,四艘兩桅福船船上的水手不多,兩艘加起來只有三十餘人,這些人只是固定的水手,時代爲朝廷開船,而不是水師的官兵。

所以不存在不聽話的情況,他們雖然戰戰慄慄,但好歹船還開的起來,方生也不再多心。

至於出海的目標在哪,短暫的目標會是登州,目前孔有德的叛亂聲勢浩大,攻略各地,登州附近幾乎成爲了一個獨立王國,短時間內朝廷都無法剿滅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的叛亂。

這樣一來這可以保障自己這些人安全性,二來可以讓萊蕪的丁旭以爲自己去投靠孔有德,放棄戒心,自然就不會上報朝廷,但又不能真的去投靠孔有德,畢竟那只是一個強盜,日後更是個漢奸。

可這並不妨礙現在方生和孔有德聯繫,僅僅是因爲孔有德手中有他要圖謀的。

圖謀的不是別的,而是這個時代首屈一指的化學家,物理學家,登州巡撫孫元化,並且他還是明朝碩果僅存的火器專家,滿清在關外的後期火器大舉進步就是因爲孔有德做爲孫元化的手下,給滿清帶去了大批登州城中的匠戶,也讓滿清有了足以與大明匹敵的紅衣大炮。

如今登州城應該已經被孔有德和耿仲明裡應外合攻了下來,總兵張大成自殺,巡撫孫元化自殺未成,現下正被孔有德圈禁在登州城中。

方生的記憶里正是這段時間的事。

至於怎麼才能把孫元化救出來,方生想不到,他手上只有八百人,好歹丁旭說話算話,給足了兵刃,甚至還附送了幾個精通打鐵的匠戶,纔不至於流落到比海賊還不如的地步。

四艘福船目標不大,又有熟悉地形的水手,只是依舊在山東半島的沿海繞了一天多,纔到達了目的地,登州。

剛剛進入登州的海域境內,開始有了朝廷水師的蹤跡,數量並不多,大多數是一兩艘四處遊弋,孔有德沒有水師,而方生的這四艘與其他朝廷水師模樣相同,只是擺明的對其他船隻不理不問,悶頭往登州港口衝,大明水師分不清敵我,又交流不便,方生這才能順順利利在登州沿岸靠岸。

讓人去登州城裡報信後,在來路上方生還心中沒底,但現在就好得多,原因很簡單,他要將自己的船隊誇大,誇大到讓孔有德不得不倚重。

“萊蕪礦徒方生起事於萊蕪,有劉四,李焦等互爲臂膀,兵卒三千,船隻十餘艘,願投效都元帥……”

這些足夠讓孔有德倚重,孔有德在登州戰敗後就是靠着出海才能逃過一劫,他不可能認識不到水師的重要性,十餘艘福船足夠幾千人逃跑。

這對目前缺乏船隻的孔有德和耿仲明來說是雪中送炭,至於什麼叛賊不叛賊,那就不是方生需要考慮的,他需要的僅僅是最快時間內擴大的實力。

可方生找遍船上所有人,竟然沒有找到一個識文斷字的,更別說有功名的人,於是這份文書一時間停滯下來,難不成寫簡體字?方生自認他寫得出來,孔有德也不會認識。最後好歹從一個水手中找到一個過去上過一些私塾的,參照着書籍一個字一個字修正,勉強像個樣子。

這樣一來方生恨不得馬上上岸,學學建奴的皇太極,搶上幾個飽學之士,即使搶幾個認識字的也好,但現如今還不可能,方生根本不敢登陸,四艘船隻在登州附近遊弋,等到着孔有德的回信。

在第三天沒有等到孔有德的回信後,派上岸的人回報說孔有德剛破了登州,自己的使者怕是撲了個空,方生只能選擇返回,這時候的船隊已經不再是四艘,而是七艘。

這幾天方生充分利用了明軍敵我不明的誤判,船上的礦徒又有很多過去是遼東兵卒,對明軍足夠了解,這樣一來,下黑手,使絆子,連續兩次襲擊了大明的水師,讓這些遊兵散勇被圍住後再勸降,也讓方生的手下擴充到一千人,福船增加爲七艘。

至於下一步的目的地,船上的人分爲兩派,一派以劉四爲首,投靠皮島總兵黃龍,皮島附近的島嶼無數,可以得到充分休養生息的機會,這個投靠當然不是真的,劉四跟着方生時間不長,但早已經視方生爲主,所謂投靠僅僅是打個照面,並不歸於管轄。

不管是投靠誰,投靠皮島黃龍依舊等於投靠朝廷,這遭到了李焦的強烈反對,反對的原因也很簡單,自己這些人剛剛從萊蕪逃出來,根本就是朝廷口中的叛賊,怎麼轉頭去投靠朝廷。

這兩種說法與其說是李焦和劉四的爭端,那還不如說是方生在搖擺不定,劉四和李焦都是在方生拿出主意後選擇一個認同的去選擇,而不是自己建議,他們都沒有這麼快成長到那種程度。

除此之外的另一個主意就是向更遠一些航行,一直達到今天的朝鮮半島,沿海島嶼很多,安置一兩千人完全不成問題,甚至擴充實力也要方便的多,那裡山高皇帝遠,從大明逃到朝鮮的百姓多達幾十萬,這些人並不受朝廷官府的約束,反而喧譁奪主,人口占據着大多的朝鮮的邊城的多數。

去朝鮮!

方生在猶豫不決了半天后,毅然更改了初衷,他決定向朝鮮的定州府去,然後再想辦法橫穿整個朝鮮,朝鮮和日本的交接有足夠多的島嶼可以休養生息,足夠的人口也能從容的收留流落朝鮮的大明難民。

到時候不管是攻略朝鮮,還是從貧瘠的日本島獲取資源來騷擾韃子都可以。

但在這之前依舊上要聯繫上孔有德,不僅僅是孫元化,如果去朝鮮,一千人即使能一個不漏的進去,可這不能保證進入朝鮮後一切順利,除非借用上國的名義。

做了朝鮮三百年的上國的大明,明太祖甚至將‘朝鮮’立爲不爭之國,如果方生能假做大明特使去朝鮮,這個身份就足夠了。

即使如今的朝鮮已經在後金的輪番打擊下做了後金的藩屬,可畢竟大明和朝鮮的藩屬之誼日久,說是心向故主也不爲過。

半島上棒子欺軟怕硬的個性,除非哪天大明徹底垮了,大明特使進了他的國土,地位依舊尊崇。

這就必須要有一個身份足夠的人,這個人必須被朝鮮官方所熟識,平日裡對朝鮮官方的態度甚至可以是盛氣凌人的,於是從孔有德那裡借一個人的想法油然而生。

東江鎮的位置在朝鮮半島和山東之間,與朝鮮的關係互相利用,從總兵毛文龍開始,東江鎮對朝鮮來說就必不可少,東江軍的襲擾拖住了八旗中的兩個旗,鑲紅旗和正紅旗,這相當於這兩個旗根本無法對朝鮮具有威懾力。

孔有德和叛軍的所有首領都來自東江鎮,對朝鮮的熟悉無人可比。

親自去見孔有德,這是唯一辦法,原因僅僅方生無人可用,一個簡簡單單的通報使者不可能得到孔有德的重視,但表明身份又有可能被孔有德囚禁,但這並不妨礙方生冒一次險。

方生也下定了決心,去見孔有德。

崇禎五年大年初七,方生僅僅穿着簡單的布袍,帶着劉四直奔萊州而去,留李焦看着船,李焦的腦子要靈活一些,又是山東本地人,即使被大股的明朝水師發現,形勢上也會比劉四這個旱鴨子好得多。

兩天後,方生等人到達了萊州。

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十五章 議事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
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十五章 議事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