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對於也先的死,朱祁鈺並不感覺到意外,事實上,當康國動亂的消息傳來時,朱祁鈺就已經意識到也先和他那個混蛋兒子,馬上就要死了,王復不會動手,因爲王復從來不是一個以下克上之人,但是那些已經無法安於現狀的瓦剌人會殺死也先。

阿剌知院的兩個兒子,並不能梳理清楚康國的亂局,甚至連王復也不能,只有大明可以。

爲了使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鬥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階級之間的衝突。

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就是朝廷。

這是朝廷誕生的根本原因,而王復並不擁有這樣的力量,也先也不曾擁有,阿失臺吉不曾擁有,阿剌知院的兩個兒子不曾擁有,在寰宇之下,大明擁有這種力量。

就是那股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

在通過鴿路收到了王復的請兵靖安的奏疏之後,朝廷立刻開始了討論出兵事宜,事實上,這次出兵早已在大明的廷議範圍之內,雖然也先的屍體已經正在拉回京師,但是康國不穩定,是大明無法接受的。

如果說琉球是海上的萬國海樑,那麼康國,撒馬爾罕,就是陸上的十字路口,無論如何,大明無法接受陸上絲綢之路斷絕,那樣會極大的增加西域、甘肅、陝西、河套的供養成本,所以出兵理所當然,但是出兵掃蕩之後,如何安置康國,就成爲了一個難題。

康國,真的太遠了。

尤其是對於大明而言,大明的京師在北衙,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在北衙,而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南衙和松江府,統治成本會隨着距離的增大,呈現指數倍的增長,這也是爲何正統年間麓川、兀良哈反反覆覆的原因之一,通過官道驛路、馳道、鴿路、針路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而朱見澄在胡濙的培養下,終究是明白了世間很多的道理,那時候,他雖然不懂,但是他認真的記下,日後遇到了事兒,自然就明白了。

胡濙說的那些話,的確足夠的殘忍,已經在朱見澄的內心烙下了深刻的烙印,這些烙印已經影響到了朱見澄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所以,在大明出兵掃清康國動亂之後,將康國納入四方之地,是大明想要做而不能的事兒,就像現在的舊港宣慰司,依舊是李成武作爲海外總督,所以康國只能是六合之地。

掛職左都御史正三品,總督南京糧儲軒𫐐再次上書乞骸骨,朱祁鈺仍然不準,軒𫐐是個極爲清廉的官員,如果不是海剛峰海瑞,軒𫐐就是大明第一廉臣,總督錢糧十二年,從未出過一絲的紕漏。

按照大明軍日行三十里爲標準,走到撒馬爾罕就需要一年的時間。

這一來二去,至少要一年的功夫,這是大明體制僵化的體現,但也能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

最後由昌平侯楊俊率領四威團營,朱儀、孫鏜、劉安、趙輔、張懋等爲參將,由戶部左侍郎馬昂總督軍務,巡按御史柯潛、張鵬、餘子俊等人爲參贊軍務,太監盧永、陳瑄等爲監軍,共計八萬人,前往康國,幫助康國公所請,靖安國內。

“按照王學士的說法,作爲天子只要修德行,就足夠了,天下人人效仿,道理很好,邏輯也很通順,但是兒臣以爲沒用…”

朱見澄猶豫了很久,才試探性的說道:“兒臣認爲孟子說的沒錯,天子和朝廷,不能帶着肉食者一起吃人,但是孟子沒給出辦法來,胡老師父說的是辦法,王學士說要天子修德行,億兆瞻仰以爲則而行之。”

“安,坐,怎麼了?”朱祁鈺示意朱見澄坐下說話,這裡是御書房,不是後院,也不是泰安宮,顯然,朱見澄是以太子身份跟皇帝說話,而不是兒子。

“兒臣對王學士教授的內容頗爲不解。”朱見澄面色疑惑的說道:“王學士講《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關鍵是這個王宇是個貪官,已經被王翱給盯上了。

軒𫐐上任之時行禮之後一個竹箱,號稱一簏居士,那時朱祁鈺還以爲他在作秀,結果這十二年來,這一簏居士,還是一簏居士,不肯貪墨分毫,朝廷給的正三品俸祿,也的確夠他一家所用。

朱祁鈺專門讓興安、盧忠去查了下到底是何事兒,才發現,是袁彬攔了一些人的財路。

朱見澄有些坐立不安的說道:“但是,胡老師父在的時候,他也講過這段,他卻告訴孩兒,這想要肉食者們不吃人,作爲皇帝就要兇狠起來,肉食者們一旦吃人,就立刻吃掉這些不守規矩的傢伙,這樣一來,殺雞儆猴,就算是肉食者吃人,他們也不敢明晃晃的吃。”

朱見澄並沒有臣工一樣在聚賢閣殿外候着,而是在御書房的門口,等到小黃門傳達了陛下的敕諭之後,朱見澄走進了御書房內,他頗爲恭順的俯首說道:“參見父皇,父皇聖躬安否。”

“你自己要小心些,當初李承幹就是因爲騎射摔折了腿,後來性格變得乖張了起來,小心有人對你下手。”

不準致仕的同時,朱祁鈺追贈軒𫐐父親軒貴爲資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母親劉氏、繼母張氏爲夫人,這份聖旨,用的是江寧織造聖旨專用的提花五彩錦,織祥雲紋、景泰之寶騎縫蓋章,正經的聖旨之外,還有一堆的恩賜,除此之外還有一塊頭功牌,賜給了軒𫐐。

如此長途跋涉,如此漫長的征伐,對於大明而言,京營傾巢而出並不合理。

那麼六合之地,就有六合之地的冊封方式,康國公國公府、康宮、諮政第一院、諮政第二院,但是軍隊、外交應該由大明掌管。

“所以我很疑惑是胡老師父說得對,還是王學士說得對。”朱見澄說出了自己的疑惑,他這一換老師,被教的有些懵。

“陛下,太子來了。”興安小心的稟報着,太子似乎有事求見,興安也沒敢多問。

朱祁鈺看着朱見澄繼續問道:“你爲什麼覺得沒用呢?”

但是對於大明而言,統治撒馬爾罕,仍然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江南錢糧是大明的命脈,是計省重點稽查對象,是反貪司的重點反腐對象,王翱、計省盯了十餘年,愣是沒找出一點問題。

朱祁鈺看着朱見澄,仔細琢磨了下這兩種仁恕之道,笑着問道:“那作爲太子,儲君,日後的皇帝,你認爲該怎麼做呢?”

“孟子說:庖廚有新鮮肥嫩的肉,馬房裡有壯碩的馬,老百姓卻面帶飢色,路上躺着餓死的人,這不就等同於梁惠王帶領野獸在吃人嗎?野獸自相殘殺,人尚且厭惡,作爲天子、作爲朝廷、作爲肉食者,實行政策,卻是帶着野獸一起吃人,又怎麼配做天子、朝廷和青天大老爺呢。”

按照刑部尚書俞士悅的看法,犯罪事實清楚,人贓俱獲,徐有貞從王壽家中翻出了近五十萬銀來,砍十次都夠了,但是皇帝堅持不能辦黃紙案、白紙案,要辦駕貼案,俞士悅只能走程序,讓王宇在牢裡多活一年。

王宇斬首示衆,家眷包括王壽在內,流放鎮西關,是朱祁鈺對這次民變的最後處置結果,目前三法司已經通過氣兒了,緹騎正在前往廣西進行查補,拘捕王宇、王壽等要犯,等到查補結束,再拿到廷議上廷推後處斬。

朱祁鈺對兒子講話,就沒有那麼多雲裡霧裡的話,直截了當,告訴他,太子不是那麼好做的,尤其是現在朱見澄有了親弟弟,那也是嫡子,大明第二順位繼承人,當舊黨們發現無法改變太子根深蒂固的三觀時,會做出何等瘋狂的事兒呢?

朱見澄站起來,看着父親,挺直了胸膛說道:“胡老師父在的時候,跟兒臣解釋過父親爲何不肯移宮住在皇宮裡的原因,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而這次出兵撒馬爾罕,路途之遙遠,超過了歷來大明動武的極限,從京師出發到阿拉山口鎮西關要長達七千多裡,再從鎮西關到撒馬爾罕,要三千多裡,這是一個萬里征程。

朱祁鈺不由得想起了漢宣帝教育太子時說的那句亂我漢家者,太子也,後來漢元帝果然誤了漢家江山。

朱祁鈺看着朱見澄頗爲篤定的說道:“你已經有答案了,你叫胡老師父是老師父,你叫王學士是學士。”

這冗雜的奏疏裡,讓朱祁鈺頗爲不滿的是有人彈劾袁彬,彈劾的理由是袁彬通倭不忠,事兒還是當年那些事兒,主要是袁彬迤北保護稽戾王爲引,袁彬在瀨戶內海搞國中國爲佐,彈劾袁彬通倭,對陛下不忠。

兩廣巡撫葉盛、廣西僉都御史吳禎節都通過了反貪司的稽查,這個右佈政王宇卻沒有,王宇縱容自己的侄子王壽看管廣西官庫,計省審查之時,王壽不敢火龍燒倉,爲了平倉橫徵暴斂,導致了苗民生變。

朱祁鈺認真回想了下,笑着問道:“孟子勸梁惠王仁恕之道,這有什麼錯的地方嗎?”

廣西右佈政王宇,浙江台州府寧海人,其家族世代爲海商,王宇這道奏疏顯然是朝廷不應該‘與民爭利’的延展,大明很大,朱祁鈺能容得下批評的聲音,若是就這一道奏疏,朱祁鈺也不會拿他怎麼樣。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這件事,還是在廣西修平陸運河的巡河總督徐有貞督辦。

在征伐之時,朱祁鈺想要南巡的打算,再次中斷,至少要等到楊俊回到鎮西關之後,才能繼續南巡之事。

朱祁鈺硃批了這個決議,在收到了王復請援軍的奏疏後的三個月之後,大明軍開始啓程。

“宣。”

通倭可是個大罪名,真的要扣帽子,唐興是最通倭的那個。

朱祁鈺頗爲滿意的說道:“澄兒啊,你已經理解了儒皮法骨這四個字了。”

廣西鬧出了攻破州縣的民變,已經被廣西總兵官泰寧候陳涇、廣東總兵官歐信,聯手平定。

“梁惠王向孟子請教,孟子問:殺人用杖或者刀刃,有什麼區別嗎?梁惠王答曰:沒有。孟子再問:殺人用刀刃或者政令,有什麼區別嗎?梁惠王再答曰:沒有。”

“朕剛剛立下了規矩要流放天山以北鎮西關,瞧瞧,這就有人撞上來了。”朱祁鈺拿着奏疏對着興安說道:“吏部尚書王翱可是盯着他呢,他還上奏疏,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朱祁鈺看着朱見澄說道:“從明天起,跟隨朕一起去京營操閱軍馬,作爲大明天子,沒有軍事天賦那是老天爺不肯賞,但是騎馬弓射火銃,還是要掌握的。”

朱見澄頗爲認真的說道:“像孔子、孟子這樣的聖人,他們的德行、他們的言談流傳千古,但是就連衍聖公一系都無法遵循他們的德行和道理,兒臣不覺得用道德可以真的感化人心,還是要付諸於行動纔是。”

“胡老師父說,這也是仁恕之道。”

朱見澄走了,朱祁鈺看着朱見澄的背影笑了笑,繼續批閱着冗雜的奏疏。

袁彬的山野袁公方,在倭國佔據了三大銀山,每年的倭銀,直接輸送到了國帑和內帑,導致大明海商,販賣貨物到倭國,連倭銀都取不到,只能換硫磺、倭女、銅等物。

“謝父皇解惑。”朱見澄聽聞,也是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內心早有答案,只是需要父親確認一遍。

歷代太子不好做,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是第一要務。

能讓大明皇帝拿出提花五彩錦做裱,顯然軒𫐐得到了皇帝的認可。

于謙對這個案子也不知道說什麼好,那頭總督南京糧儲軒𫐐剛剛表現出文人的氣節來,給文人們好好的長了長臉,這邊右佈政王宇就搞出五十萬貪腐的大案來,陛下心中對文臣的疙瘩稍微鬆一點,王宇這又給緊回去了。

屬實是該死。

苗民叛變俘虜中,有一批閹割的苗民名單要入宮,朱祁鈺本來打算直接硃批,忽然看到了一個人名,將其單獨圈了出來說道:“這個廣西桂平縣大藤峽人汪直,送到沂王府去,給沂王做大伴。”

汪直,明憲宗朱見深的親密戰友、威寧伯王越的好友、西廠廠公、健全武舉制、主持成化犁庭、久鎮遼東,是大明爲數不多擁有軍事天賦的太監。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其實這句話是國內的翻譯,原來的意思沒這麼膾炙人口,信達雅的翻譯標準,才讓這句話讀起來鏗鏘有力。

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
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