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

縉紳們在表面上都是詩禮簪纓,名門風範,知書達理,謙和有禮,所做之事,都得鄉人愛戴恭敬,甚至縉紳們去誰家吃個席面,那百姓也是躬逢其盛,與有榮焉。

但是縉紳們真正的面目,卻被掩蓋着,他們手裡都握着殺人不見血的刀。

這賭坊是那把刀,和地方官員勾結是那把刀,錢鋪放青稻錢是那把刀,妓館也是那把刀,博愛鄉的瘦馬社會化撫養也是那把刀,就連養濟院都是那把刀。

爲何陸來宣執迷不悟?

因爲土地是強人身依附,是世世相保,垂利無窮,是通往世襲罔替的橋樑。

楊翰帶着緹騎前往查抄了賭坊,果然和姚龍所說的那般,這賭坊和白鹿洞書院,沒有任何的關係。

楊翰作爲南鎮撫司指揮使,辦這種案子很多,城裡玩的是經紀買辦,到了城外,則是流匪、遊墮之民聚集在一起。

怎麼能把賭坊和大善人們牽扯在一起呢?!

楊翰在九江府展開了爲期月餘的打擊賭坊的活動,對各大賭坊進行了徹底查抄,這案子越來越多,這賭坊背後到底是誰,便越來越清晰。

用賭坊來賺百姓的錢,再用百姓的錢買百姓的地,這就是大善人們將田畝集中在自己名下的手段。

當然大善人們也要說了,那是百姓自己自願要賭的!

願賭服輸!買定離手!

可是就楊翰掌握的情況來看,絕非如此。

把百姓哄騙進了賭坊的手段千奇百怪,比如桂家村有個流民一夜暴富;比如上吳村的光棍贏了個美嬌娘;比如饒家皈的農戶贏了三十畝田。

這別說百姓農戶看的迷糊,就連楊翰看了也覺得迷糊。

景泰八年九月十七日,白天越來越短了,這已經進入了深秋,天氣愈發蕭條,秋天本來是個收穫的季節,但是楊翰和姚龍還是能看到有人在賣兒賣女。

一到了秋天的時候,就到了農戶還錢鋪青稻錢的時候,種地並不能把利息高昂的青稻錢還了,這就得想些辦法,否則討債的人,就直接搶了。

賣兒賣女,顯然是唯一的辦法。

能買得起孩子的人,大抵都是殷實的門戶,孩子跟着這樣的門戶,至少能活下來,而不是遇到了災荒被交換着吃掉。

賣掉了,兒女至少能活下去。

所以賣兒賣女的父母,對着買受人都是感恩戴德,點頭哈腰不停的道謝。

姚龍只能感慨民生多艱,而楊翰則在南門等待着大明朝的京軍船舶,來到九江府。

暮鼓敲響,九江府開始了宵禁,沒過一刻鐘,便靜了街,秋風卷着落葉,愈發的陰森和淒涼。

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盤查着仍沒有回家的行人,華燈初上,街頭街尾一些人家門前,掛着紅色或者白色的紙燈籠,燈光格外的昏暗,在房檐之下,搖搖擺擺。

在微弱的燈光下,可以看見各街口的牆壁上,貼着大張的、用雕版印刷的佈告。

在各坊道上,時常有更夫提着昏黃的小燈籠,敲着破銅鑼或梆子,唱着悠長的號子,向着黑暗中消逝。

大船穿破了霧靄沉沉的長江,緩緩的停在了九江港之下,隊列整齊的大明京軍,開始有序的下船,而楊翰趕忙上前去。

他打馬前去,越走越是心驚。

因爲霧靄的關係,他並沒有看到牙旗,並不知道這次來的京軍到底是誰做指揮,倒是臨近了,他看到了龍旗大纛。

來人似乎是陛下?

楊翰趕忙前往,越發肯定,因爲首先下船的是大明的緹騎,旌旗招展。

他萬萬沒想到,陛下能來。

朱祁鈺等待船停穩之後,才慢慢下了船,看到了等候的楊翰。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楊翰行了一個三拜五叩的大禮。

在楊翰看來,這就是他辦事不力,才讓陛下親自前來,實在是失職中的失職。

而朱祁鈺則笑着說道:“楊指揮無須多禮,也就兩月沒見,何必如此生分,免禮,免禮。”

朱祁鈺用力的跺了跺腳,腳踏實地的感覺很好,船上顛簸,從松江府趕到九江府的路上,朱祁鈺這被船顛的有些暈船。

“謝陛下。”楊翰這才站起身來,有些奇怪,陛下怎麼也應該招呼一聲,這就突然到了九江府,實在是有些猝不及防。

楊翰即便是作爲天子緹騎,作爲南衙鎮撫司指揮使,但是他依舊不是處於權力的核心,一些規則他不甚明瞭,纔有這樣的疑問。

大明皇帝有幾個忌諱,第一個就是濟南府,第二個則是水。

小明王沉江之後,大明皇帝出行但凡是坐船,都是不定期,不定船,上船才做通知,到了地方纔告知地方官員,知道寥寥無幾。

總不能張榜公告皇帝今日坐船,想要刺王殺駕的趕緊派水猴子鑿船吧!

刺王殺駕很難,畢竟朱祁鈺這行蹤不定,身邊還有三千訓練有序的緹騎負責安保,等閒不會讓人抵近射擊。

不光是楊翰驚訝,隨行的京軍也是驚訝無比,他們看到了龍旗大纛,才知道一起來的船上,居然有陛下!

“先去白鹿洞書院把陸來宣給朕帶來吧,朕要住他的甘棠別苑。”朱祁鈺跺了跺腳,對着楊翰說道。

金溪陸氏在九江府的南門,有一處別苑,叫甘棠別苑,就在甘棠湖畔,整個甘棠湖都是陸氏的後花園。

湖中有一堤壩,名叫李公堤,將整個甘棠湖一分爲二。

這別苑前身是景星書院,元初毀於戰亂,而後金溪陸氏興建成了自己家的別苑。

說到這甘棠湖、景星書院和李公堤,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物,江州刺史李渤。

唐長慶元年,李渤得罪了當朝宰相杜元穎,被貶到了江州做刺史。

那時候的九江府天災頻仍,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李渤便向朝廷上疏,奏免農戶累年所欠稅賦。

彼時還叫江州的九江府,南門湖水域廣闊,行人過往極爲不便,且年久淤塞,屢發水患。

李渤作爲刺史,帶人立斗門,蓄水勢,以利民涉,最終將這淤塞湖泊整飭的風景如畫。

而這景星書院,就是李渤當年所設。

景星見[xiàn],黃龍下,鳳凰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滿溢,海不波涌。

貫穿整個甘棠湖的李公堤上,栽的都是梧桐,已至深秋,枝頭仍有蒼翠,樹蔭如蓋,堤壩路上滿是落葉,隨風起舞,宛如黃衣少女腰間一根翡翠的腰帶,風景如畫。

朱祁鈺的車駕緩緩向着甘棠別苑而去。

此時的甘棠別苑的陸氏子弟,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被緹騎、京軍給圍住了大門。

朱祁鈺看了一眼種滿了梨樹的別苑,開口說道:“抄家吧,打掃乾淨了,朕今晚駐蹕此處。”

朱祁鈺就像是個山寨裡的大當家一樣,而緹騎們就像是流匪一樣衝進了甘棠別苑,一時間雞飛狗跳。

頂多半個多時辰,皇帝便伸了個懶腰,下了車駕向着別苑而去。

興安洗好了梨子,遞給了陛下俯首說道:“陛下,金溪蜜梨,果肉細嫩,質地鬆脆、爽口無渣,陛下來的正是時候,這蜜梨剛剛摘下,個個飽滿。”

朱祁鈺拿起一個用力的咬了一塊,不住的點頭說道:“好吃,給冉寧妃和高婕妤送去些,一起嚐嚐,還有於少保那邊也要送去一點。”

“是。”興安俯首領命。

朱祁鈺漫步在這甘棠別苑內,笑着說道:“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這梨子果然甘甜。”

朱祁鈺唸的這三句,是詩經裡的《召南·甘棠》,用甘棠比作‘有惠政於民’的西周召伯。

爲了紀念江州刺史李渤‘有惠政於民’,所以將南門湖改名爲了甘棠湖,一直從唐延續至今。

甘棠別苑種滿了棠梨,朱祁鈺現在啃得這個,是金溪蜜梨。

得到了消息的江西左佈政姚龍,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甘棠別苑,見到陛下就是一個滑跪,三拜五叩,大聲的說道:“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臣見駕來遲,未能遠迎,還請陛下恕罪。”

不是誰都是徐有貞,能耽誤兩個月不見駕,還能被陛下原諒的。

當然徐有貞拿出了一份長江百橋的奏疏來,也是陛下選擇原諒他的理由。

朱祁鈺樂呵呵的說道:“姚方伯免禮,朕來的匆忙,不知者無罪,來,吃個梨,個大汁水多,還甜。”

“謝陛下隆恩。”姚龍長鬆了口氣,陛下對他很是客氣,和傳聞中的性情喜怒無常,不好相處,相差甚遠。

姚龍拿着梨子,這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吃是失儀,不吃則是違抗皇命,他接受的教育裡,沒有教他怎麼在陛下面前優雅的吃東西。

朱祁鈺笑着說道:“姚方伯啊,無須緊張,這又不是在奉天殿,私下奏對,不必過於拘束。”

“召伯有惠政於民,被人用甘棠紀念了三千餘年,這江州刺史李渤有惠政於民,被百姓們用李公提紀念了六百餘年。”

“姚方伯,亦有惠政於民,朕以爲日後百姓們也會爲姚方伯立個碑,久久紀念。”

好名聲都被姚龍給佔了,那壞名聲呢?

朱祁鈺繼續說道:“朕聽聞,江西地面,號稱十八宗族,朕今天就要看看,這十八宗族有多硬。”

“宗族勢強,姚方伯獨木難支,就安心安土牧民,教諭百姓,這宗族的事兒,朕來做便是。”

分工明確,既然姚龍擅長理政,那就好好理政便是,這吃大戶的事兒,他來做。

朱祁鈺都到了,這罵名自然不由姚龍自己擔了。

“陛下…”姚龍略帶些哽咽的說道。

朱祁鈺笑着說道:“好了,吃梨,吃梨,這梨子好啊,就希望咱們大明的百姓們,都能吃的上這甘甜可口的梨。”

姚龍用力的咬了一口,確實很甜。

楊翰帶着數百名緹騎,一路風馳電掣直奔白鹿洞書院而去。

陛下要拿人,他就要用最快的速度,將對方拿到陛下面前。

陛下已經下了兩次聖旨勸諭了,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如今陛下已經到了九江府,事情已經沒有任何斡旋的餘地了。

陛下是明搶嗎?

是,也不是。

青山鎮有三座賭坊,整個江西的賭坊極多,大明律有明文禁賭,雖然早就政怠法弛,但那也是明文規定的。

楊翰的確沒有從青山鎮的賭坊查到和陸來宣的瓜葛,可這世間事,大抵逃不過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

只要留下蛛絲馬跡,楊翰作爲緹騎,總是能夠順藤摸瓜,把金溪陸氏查的底朝天。

其實楊翰也想過栽贓嫁禍,那樣更加簡單,可楊翰考慮到陛下連釣魚執法都不同意,便深入調查,總算是把金溪陸氏的罪證給收集全了。

江西十八家,哪一家掰開了看,都違了大明律,陛下動手那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陸來宣的案子表面上是他在弄賭坊,實際上則是他公然違抗皇命。

楊翰一衆緹騎將白鹿洞書院團團圍住,確信不會放過一隻老鼠之後,開始向着白鹿洞書院而去。

陸來宣聽聞動靜,從第三組三進出的院子出來,喜氣洋洋的說道:“楊指揮!這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

“早上的時候,就聽到喜鵲在枝頭叫,原來是貴人臨門,快請進。”

“請兄弟們喝口茶,潤潤嗓子。”

陸來宣手裡拿着一疊票子,這是寶源局的承兌票證,面值都是一百兩,這厚厚的的一沓,至少有萬兩銀子。

這在正統年間,足夠請王振吃十次酒了。

楊翰看着陸來宣湊近了說道:“茶就不喝了,陸山長,陛下到甘棠別苑了。”

“甘棠別苑?甘棠別苑!”陸來宣陡然驚呼了一聲。

這句話的重點不是甘棠別苑,而是陛下駐蹕九江府!

陸來宣萬萬沒料到,他等了月餘,等來了陛下。

“這這這…”陸來宣已經明顯慌了神,早就聽聞陛下剛硬,他怎麼都沒料到陛下這麼剛,這麼硬。

楊翰一揚手,大聲的說道:“統統帶走!”

陸來宣一聽這話,終於驚恐萬分的問道:“楊指揮!這怎麼好端端就抓人啊!”

“好端端的嗎?”楊翰搖了搖頭,不再跟陸來宣饒舌。

祥和安靜的白鹿洞書院可謂是一陣雞飛狗跳。

緹騎的馬匹都在貫道溪旁飲水,打破了這裡的祥和,那幾個面黃肌瘦的小孩子,躲在遠遠的樹叢裡,驚訝的看着這一幕。

楊翰挎着繡春刀,對着這幾個孩子露出了一個笑容,這幾個小孩驚恐的叫了一聲,作鳥獸散,跑的無影無蹤。

“我有那麼嚇人嗎?”楊翰的笑變得有些尷尬,他不解的對着身邊的提刑千戶問道。

千戶十分確信的說道:“有。”

楊翰在白鹿洞書院的幾組三進出的四合院上,貼上了封條,才押解着案犯向着九江府而去。

陸來宣一臉失魂落魄的坐在囚車裡,任由顛簸的囚車晃動着他已經有些老邁的身軀。

他看到了楊翰帶來的緹騎都帶着鳥銃、燧發手銃、鉤鐮槍、一窩蜂和虎蹲炮,這緹騎是打定了主意,但凡是有抵抗,那就是格殺勿論。

“我能見見陛下嗎?”陸來宣呆呆的看着緹騎押解這白鹿洞書院的衆人,陛下的狠厲果然名不虛傳。

楊翰嗤笑了一聲問道:“你算老幾?”

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