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

“好了,南直隸的拆分已經勢在必行,孤以爲,此次叛軍合力,未嘗不是南直隸的勢要商賈合力。”

“如此教訓,陛下親征南下數月不歸,孤以爲應該吸收教訓,拆分南直隸之事,孤持贊同意見。”

朱瞻墡的氣勢一變,坐直了身子說道:“眼下更重要的是貴州、湖廣土司之事。”

朱瞻墡爲何立刻就從襄陽府直奔北直隸了呢?

他的嗅覺是極爲靈敏的,他對湖廣、貴州瞭解極深。

王驥用王振,而非王振用王驥,乃是安遠侯柳升南征回來的判斷,這事在朝堂上也不是什麼機密之事。

湖廣、貴州、雲南、緬甸等地的宣慰司,一直是朝廷心腹大患。

四次平定麓川,糧餉週轉半個大明,歷時十幾年的時間,這些宣慰司,如何治理,是擺在案頭急切的問題。

廣通王謀反可是和三苗寨一起,號稱四十萬苗兵,雖然最後一個苗兵也沒響應,但是大明在這些地方的統治,太過薄弱了。

wωw▪ тт kān▪ ¢ ○

難道僅僅憑藉黔國公去鎮守嗎?

大明的政令也應該跟進。

朱瞻墡鄭重的問道:“手下那問題,陛下要讓改土司世官爲流官,這些流官,誰去做?”

“九溪十八洞之地,素來險惡,民風彪悍,治理不易。”

“我們派過去文進士,手無縛雞之力,若是讓舉人、進士前往,他們願不願去?”

朱瞻墡人在襄陽,太瞭解長江以南的土司世官,如何作威作福,而且人家作威作福了千餘年,對大明的朝政也是愛理不理。

他從襄陽府逃跑,是因爲他知道,跑的慢了,真的有可能會死。

胡濙嘆息的說道:“永樂十一年,太宗文皇帝廢思州、思南宣慰司,也不是沒想過讓流官去代替世官,但是朝中文進士多不願往,此事作罷。”

強扭的瓜不甜,甚至可能是個生瓜蛋子。

當初土司世官改制推行了一半,設立州府縣,但是並未形成實質性的管理,因爲沒有流官願意去九溪十八洞之地。

Www ¸тt kǎn ¸¢ 〇

與其不情不願,還不如維持土司現狀。

“派舉人前往吧。”朱瞻墡提到了另外一個想法,舉人在大明可以做官,但是一般也就是做到知府就到了天花板了。

土司世官改流官,舉人前往,自然是撥開舉人做官的天花板。

從朝廷選才這件事上來看,苗疆民風蠻橫,如果能從苗疆頗有建樹,其才情和能力,定然不會差。

九溪十八洞擅長養蠱,從這地方養蠱養出來的官僚,那絕對稱得上蠱王了。

江淵作爲兵部尚書,開口說道:“我們應該給每位前往土司任流官的舉人,配一名掌令官,一正一佐貳,這樣一來,舉子內心對於安危也安心些,同樣,也更方便牧民之事。”

胡濙衆人聽到這裡不住的點頭,這是個好去處。

朱瞻墡忽然轉頭問道:“羅長史,若是有掌令官跟着,你願意去九溪十八洞爲流官嗎?”

羅炳忠認真的思考了半天說道:“臣願往九溪十八洞,但是得有兵,如果掌令官只負責宣諭牧民,那也無用,沒有軍卒傍身,土人何懼流官、掌令官呢?”

羅炳忠的這個意見,讓在廷文武思考了許久,最終朱瞻墡笑着說道:“這是國朝重事,還是上奏陛下定奪的好。”

掌令官掌兵,治理當地土人,是掌義勇團練,還是掌管精銳,掌管多少戎兵,都要仔細商議。

朱瞻墡開口說道:“本身都司有兵,具體掌兵幾何,還需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熟苗多,生苗少,自然兵寡,有地方熟苗幾乎沒有,那自然需要兵衆。”

諸多臣子俯首說道:“殿下高見。”

朱瞻墡繼續說道:“那麼第二個問題,湖廣、南直隸要設立大規模的農莊法,陛下出了近六萬頃田畝,倒是夠用了,我們應該讓這些農莊在各省連成一片。”

“這樣方便墾荒也方便吸納投效百姓,這件事需要府州縣通力配合,難辦啊。”

王文想了想說道:“其實可以納入考成,一年之內,將這些莊子建起來,依舊採用京畿、靖安、山外九州、福建之法,以掌令官掌三到五里爲佳。”

文淵閣和吏部共同執掌考成之法,吏部考察天下百官,文淵閣考察六部。

王文以爲以考成法爲主,推廣政令最佳。

“吏部沒問題。”王直直接表態點頭說道:“就以這次農莊法試行,全面考成!”

朱瞻墡翻着奏疏忽然開口問道:“陛下在西安、太原、開封也有農莊先行,爲何濟南府沒有啊?”

胡濙拿過了奏疏,看了許久,雖然山西、陝西、河南的規模不大,只有不到百頃,但是的確都有試點先行。

唯獨山東孤零零的一個試點都沒有。

金濂滿是疑惑的說道:“不應該啊,李賓言不是山東巡撫嗎?他在南衙難道沒有爲山東請旨嗎?”

六部尚書、文淵閣看過之後,都變得沉默起來。

陛下心裡擰着疙瘩,可能是太宗文皇帝當年在濟南府的那道千斤閘,也可能是陛下派李賓言前往山東,李賓言在水馬驛被倭寇明火執仗的圍殺。

這個疙瘩在哪裡,羣臣們不太清楚,但是陛下在徐州稍微安定之後,立刻擺駕徐州,並未在山東地界過多的停留。

這疙瘩擰上了,而且沒人能解得開。

幾乎可以預見,日後所有的新政,可能先行之事,都和山東無關了。

“一幫蠢貨,獲罪於天,死了還讓山東跟着一起倒黴!”尹昱憤怒的說道,山東地界,每次有二十多名進士。

陛下心裡擰了疙瘩,他們受的是無妄之災!

尹昱罵的自然是衍聖公!

衍聖公想當大明的另外一片天,可是尹昱這些士子們絕無二心!

但是陛下心頭的疙瘩已經擰死了,至濟南府,根本不入府。

“那就納入考成吧。”朱瞻墡繼續處理着國事。

朱瞻墡爲什麼不願意當這個監國,是因爲他真的能把這個監國做好。

他做得好就是望之似人君,做的不好,那不就是抗旨嗎?

但是朱瞻墡處理國事,雖然無進取之處,但是守成有餘,陛下拿主意,他在北衙處理諸事也算安心。

朱瞻墡開始處理國政,開口說道:“河套的景安渠已經動工一年有餘,今年徐御史又請火藥炸河,防止凌汛,這件事就按舊制吧。”

“韃靼汗脫脫不花請停辦宣府馬市,不理他,諸位以爲呢?”

……

北衙的朝臣處理的有條不紊,朱瞻墡看着羣臣們離開,才頹然的靠在了椅子上。

“陛下啥時候才能回來啊!”朱瞻墡靠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

“殿下啊,最近清瘦了許多,倒是英姿勃發了。”羅炳忠這次手沒摸到腰上,襄王這瘦了不少,越看越英氣了。

朱瞻墡猛地坐直了身子,又癱在了椅子上說道:“吶,天天這麼忙活,孤吃再多,也胖不起來了,索性不吃了。”

朱瞻墡認命了。

他看着文華殿內的巨幅堪輿圖頹然無比的說道:“湖廣早點打完吧,打完了,陛下早點回來吧,是死是活給個準話!”

羅炳忠猶豫了下說道:“若是陛下回京了,臣就去湖廣爲流官了。”

“啊?”朱瞻墡瞪大了眼睛說道:“孤待你不薄,你何必去做流官拼那個前途呢?”

“孤到時候回了襄王府,你做你的長史,孤做孤的襄王,吃喝玩樂,豈不快哉?!”

做個日子人多好,非要去搏命,那九溪十八洞,哪裡是那麼好混的?

就是那世襲罔替四大家,朱瞻墡碰到他們也發憷。

羅炳忠想了片刻,笑着說道:“殿下啊,臣食明祿,若是人人畏難畏險,臣有明祿可食,臣子孫可就沒有明祿可食了。”

“現在大明有需,臣若是畏首畏尾,瞻前顧後,大明何來大興呢?”

朱瞻墡頗爲無奈的揮了揮手,頗爲不耐煩的說道:“去去去,你樂意自然可去!孤就是覺得換了個長史配合不好罷了。”

“去!”

朱瞻墡最後猛地站起來,大聲的說道:“去!”

朱瞻墡不是個很難相處的人,他也不太擅長壓制自己的情緒,這通怒氣,在羅炳忠看來,朱瞻墡是不太想換長史,纔會發脾氣。

但是國朝有需,他不去,何嘗不是不忠呢?

楊俊、吳寧、方瑛等人聚集在了荊州府的中軍大帳,隨時準備渡過長江,南下平定諸府叛亂。

楊俊深吸了口氣說道:“四川總兵官方瑛,你領兵至德安府,渡江攻克武昌府後,至嶽州府,與我軍會師嶽州府。”

“我領四勇團營至嶽州府。”

wωω .tt kan .¢o

“之後方總兵領兵順湘江南下,一路攻佔長沙府、衡州府、永州府和寶慶府,與廣西桂林寧陽侯陳懋合兵一處。”

“我四勇團營延沅江南下,攻佔常德府、辰州府、銅仁府,兵逼貴州。”

“三月內,攻克長江以南所有叛軍!”

武昌府臨近南直隸,早已經風聲鶴唳,甚至連武昌府的知府等人早就獻出了降書,倒是不難打。

整個湖廣地區都不是很難打。

吳寧看着堪輿圖無奈的說道:“估計大軍一到,永順宣慰司、保靖宣慰司、施州衛,甚至貴州也是望風而降。”

“他們反而會倒打一耙,說朝廷天兵不至,也是不得不附逆從賊,還要求咱們給人家補償的呢。”

這些事不稀奇,正統年間,每次麓川作亂,他們立刻聞風而動,隨時可能從賊,但是朝廷贏了,他們又會跑到大軍討要封賞,說有他們平叛的功勞。

而且這些人和王驥在麓川、雲貴地區配合了十幾年,什麼時候反叛,什麼時候歸順,都玩出了花。

京營大軍平叛而已,他們投的快,但是復叛的也快。

吳寧無不擔憂的說道:“陛下說要撤銷宣慰司設置州府縣,這事不難,但是他們肯定要讓土司任世官。”

楊俊想了許久說道:“陛下的旨意已經到了,咱們先試試,如果不成,再向陛下陳情。”

“從上而下,從下而上,我就不信他們是鐵打的一塊,就是隕鐵,也要給它敲碎了!”

歷來無數次證明了,麓雲貴黔,打好打,治難治。

治不了,這地方就是反反覆覆,是大明的一道巨大的傷口,始終流血不止。

楊俊從鎮守太監手中拿過了火牌之後,就開拔了。

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湖廣地界盡數平定,更換府州縣官,宣諭聖旨安民,一些比較遠的村寨,直到宣諭的時候,才知道,湖廣發生了叛亂。

當然更偏僻的地方,這才知道,大明換了個皇帝,正統帝被貶爲了稽戾王。

楊俊乘勝追擊,打進了鎮遠府,進入了貴州地界,暫緩大軍前進征伐的腳步。

楊俊之所以停下,是想知道,貴州土司,到底打算抵抗到底,還是直接望風而投。

眼下大明叛軍僅剩下貴州省一地了。

而此時李賢所說的播州楊、水東宋、水西安、思州田,齊聚播州海龍屯王宮。

播州楊氏的宣慰司名叫楊愛,世代居住在在此。

早在秦漢時期,播州楊氏就三次上奏朝廷,修海龍屯王宮。

隨着時代的變遷,楊氏在唐朝的乾符三年受封播州宣慰使,世代爲播州的土皇帝。

海龍屯的宮殿羣叫做王宮。

海龍屯王宮在山上,山腳下,有角樓。

角樓之後是銅柱關、鐵柱關、歇馬臺,這時候來到了半山腰上,陡然變得陡峭起來。

迎面就是三十六步天梯,垂直二十餘丈,兩岸乃是懸崖峭壁。

這天梯之上,就是飛虎關,號稱飛虎難渡。

飛虎關後,是一段長達百步的龍虎大道,如同一線天,只能供十餘人並行通過。

兩側高約三十餘丈,設有碉堡、滾石、落木等等之物。

龍虎道之後,又是飛龍關、飛鳳關。

過了飛鳳關之後,纔算是進了海龍屯王宮。

海龍屯都是苗寨,這裡居住者播州楊氏核心族人。

過了大門和角樓,就是海龍屯大殿。

此時的大殿之內,聚集了一大羣的人,除了播州楊、水東宋、水西安、思州田之外,還有向氏、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等等齊聚在大殿之內。

這些都是九溪十八洞的土酋,今日都聚集在這裡,商量明軍至,應當如何應對。

大殿之上,吵吵嚷嚷,喧鬧異常。

播州宣慰使楊愛,深吸了口氣說道:“大家,靜一靜,聽我說!”

等到了安靜一些後,楊愛才大聲的喊道:“自秦漢起,朝廷是朝廷,土司是土司!”

“來來回回多少代了?他們改朝換代,是他們的事!誰又能製得了咱們呢?”

“別人不行,他大明皇帝,也不行!”

“想都不要想!”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寫在十月末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688章 康國公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寫在十月末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688章 康國公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