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

朱祁鈺問學員們爲何要辦這個講武堂,講武堂成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有些人,總覺得這天下的仗啊,都跟着太宗文皇帝打完了,功勞,也跟着太宗皇帝立完了,就開始馬放南山,整日裡遊手好閒,聚衆享樂,賭博狎妓爲樂。”

“提籠遛鳥,鬥蛐蛐,鬥雞,並以此爲榮。”

“武備之鬆弛,朕見痛心不已,有些個勳將之家,連騎馬都不會了,騎上了馬,反而被馬給撅了。”

“忽軍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

朱祁鈺先是說了他看到的問題,而且這的確是切實存在的問題。

他剛說完,勳戚子嗣的二百多人,都低下了頭,若不是這次土木堡之驚變,他們還是之前那副樣子。

“朕皇祖于軍職,雖行世襲之制,實有考選之典。故後之有功者,可以升授。而不才者可以汰減,萬世不易之法也。”

“咱大明的軍職,雖然世襲,但是也是有考選的,如果不才,是可以汰減的。”

“最近,朕聽說,有些人,覺得留級就留級吧,名字貼到了京師講武堂的外面布欄上,不過是丟人。”

“朕今天告訴你們,留級一次,減半俸;留級兩次,發開平府鎮守一年;留級三次,發交趾。”

開平府,是元上都,忽必烈登基稱帝的地方,現在在大明的手中,楊洪繼承父親爵位鎮守邊關就是在開平,這一鎮就是四十年。

交趾現在還有北方在大明手中。

朱祁鈺最近聽到了很多勳戚子弟們,說留級就留級,決定繼續擺爛。

擺爛是吧。

朱祁鈺給他們一次機會,如果第二次依舊留級,就會送到開平府去鎮守一年。

如果回來了,第三次又留級,那好了,直接送交趾去,自生自滅。

京師講武堂不是開着混日子的。

朱祁鈺直接了當的告訴了他們,貪生怕死勿入此門。

既然出生在勳貴之家,就得拿起祖宗的榮光來,既然他們家教不嚴,管不住,那就由他這個皇帝來管。

英國公府是勳戚典範,即便是英國公張輔,殉國在了土木堡,新的英國公張樊才九歲,但是張樊也進了這講武堂來。

雖然他年齡很小,甚至看起來有點老實,但是張樊似乎並不打算當個米蟲敗類,而是打算繼承父親遺志。

張樊從頭到尾都沒有低下頭,即便是他的哥哥張忠因爲騎馬摔斷了腿,無法承襲爵位。

但是張樊依舊來了。

朱祁鈺下諭問過,張樊上奏說:岳飛子岳雲,十二歲隨父從軍,上陣殺敵,衝鋒在前,十六歲先登隨州城,再復登州。

虎父無犬子,方爲將門。

勳貴和勳貴之間的差距,有的時候,比人和狗之間的差距,還要大。

朱祁鈺宣佈了規矩,之後繼續說道:“去年,咱們大明敗了,土木堡之變,連稽王都被俘了。”

“朕看着堪輿圖,做夢都是金戈鐵馬之聲。”

“朕承繼大統之位,這大統之位,所承載的是大明列祖列宗的期許,承載的是大明江山社稷之重任,更承載了我大明萬萬臣工黎民的希冀。”

“朕在這裡要求你們,到講武堂來,認真求學,完成課業,與朕一起分擔如此重任!”

朱祁鈺之前訓斥張輗、張軏,說勳將乃是皇帝的肱骨,那可不是空口白牙,他們爛了,大明真的好不了。

他們是軍隊的主要軍官,他們都爛了,大明的軍隊爛了,大明好的了纔怪。

石亨站到了點將臺上,他作爲暫代祭酒,也是要宣講條例,尤其是講武堂的條例,違反了也會有相應的懲罰,和軍隊是相同的十七禁五十四斬。

違背任何一條,都會讓講武堂的錦衣衛們,將其逮捕處罰。

“這裡是講武堂,不是衛校,更不是國子監,更不是私塾。”

“這裡就是講武堂!”

“違反十七禁五十四斬,不遵講武堂條例者,要想想自己到底幾個腦袋!”

“好鋼就該鑄利劍,好兵就該打硬仗!你們都是在戰場上,拼過命、流過血的人,我不希望你們將來死在了戰場上!”

“水不動就是死水,人不動就是廢物!”

“累不死,就接着練!幹不死,就往死裡幹!”

石亨和朱祁鈺的說法完全不同,他就是個常務副校長的角色,更多的是承擔教務主任。

楊洪纔是祭酒,回京之後,纔是常務副校長。

石亨不需要講那麼多的大道理,他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人訓練的嗷嗷叫,到了戰場上,上陣殺敵。

他和朱祁鈺的職責完全不同,所以,他講話,就兇狠多了。

石亨和楊洪的治軍方式,也有點不同,石亨更喜歡打硬仗,更喜歡衝鋒在前,楊洪更喜歡調度有方,運籌帷幄。

開學典禮很快就結束了,軍校也沒那麼多的廢話。

大家都是來習解器械之用法、戰陣之指揮、敵人之伎倆,未來是要上陣殺敵的,廢話憑多,又有何用呢?

朱祁鈺終於當上了京師講武堂的校長。

這些軍卒全都是天子門生,未來的資歷也是大明皇家陸軍學院出身。

朱祁鈺和于謙就講武堂的這些事,又深入的交換了一下意見,最終確定了一些朱祁鈺心裡還有些疑惑的地方。

“朕打算讓陳鎰去張秋,跟着徐有貞治水,還有巡查黃河流域,深入地方,體察民情。”朱祁鈺說到陳鎰。

陳鎰之前在燕興樓大放厥詞,說什麼太陽落山了再接着幹,說什麼誇上天之類的說辭,顯然是升的有點快,整個人都飄了起來。

朱祁鈺當時要做大事,削了太上皇帝號,就藉着陳鎰發酒瘋訓斥了都察院,爲自己削太上皇帝號做鋪墊。

陳鎰做事能力還是有的,密雲土城的百姓,都是他安排撤離,前往了昌平磚城。

在地方巡撫多年,頗有民心,尤其擅長安撫百姓。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仁慈,陳鎰咎由自取,妄自揣摩聖意,有點功勞就沾沾自喜,不是爲臣之道。”

“陳鎰巡撫地方多年,擅長安民。”

仁慈,是于謙很少用在朱祁鈺身上的一個詞,興安將陳鎰在燕興樓上說的話,複述給了于謙。

于謙當時,人都傻了,人怎麼可以這麼蠢?

當得知陳鎰喝酒喝大了,舌頭都捲了之後,于謙只能搖頭,明明一個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從小卿到六卿的機會,就在眼前,這陳鎰,把握不住。

于謙也沒法幫他,京官任命是皇帝要用誰就用誰,他舉薦了,陛下本來都打算批了,結果酒後狂言,還被御史們給彈劾了。

“徐有貞從張秋上奏,治水之策。”朱祁鈺將徐有貞的奏疏拿了出來。

在徐有貞之前,有十四個治官前去,最後的結果都是無果而終,到了地方,徐有貞才發現事情,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

于謙拿過來了那封《言沙灣治河三策疏》,認真的看了許久,又還給了陛下,十分慎重的說道:“陛下,臣巡撫地方,深知治水之難。”

“這沙灣、張秋運河段已經決口整整四年,卻無一人可以治理,但是徐御史到了地方,依舊覺得自己可以治水,臣以爲,可以讓他試一試。”

徐有貞善治水,朱祁鈺是知道的,這也是這個把家人送到了南方,多次提出南遷,甚至爲鳳陽詩社、奸商求情的人,還能活着的原因。

治水不僅僅是個工程問題,還涉及到了地方方方面面,十四人前往,卻屢次無果,可知其阻力有多大。

朱祁鈺又拿出了一份奏疏,這份奏疏也和治水有關。

于謙拿過了來看了半天,說道:“漕運都御史王竑上奏,認爲沙灣、張秋,漕渠淤積阻礙漕船運輸,要求徐有貞儘快堵塞決口,以確保漕運暢通。”

“這個王竑,之前就去過沙灣、張秋,治了半個月,結果水勢更大,田、產、池皆潢,乘船居然可以來往四方,此人說辭不可信。”

于謙對這個王竑是瞭解的,他跑去治水,越治水越大,最後從京官貶到了漕運去,此時王竑上奏,大約有痛打落水狗的嫌疑。

“朕記得王竑與於少保有舊,對吧。”朱祁鈺有點好奇的問道。

按理說,這有關係,不是該幫着王竑說話嗎?

“國事在前,臣不敢私。”于謙趕忙說道。

他和王竑的確關係不錯,但是國事就是國事,誰有道理聽誰的。

徐有貞認爲可以花半年的時間,設置水門、開挖支河、竣通運河,王竑則是儘快堵口,讓漕運通過。

“堵不如疏啊。”朱祁鈺也傾向於徐有貞的法子。

王竑說堵上漕運過去再說,可是張秋、沙灣運河段,幾乎是整個京杭大運河,河患最嚴重、行航最艱難、河防設施最多的地方。

簡單的堵一堵,那倒是容易,但是日後怎麼辦?山東百姓,深受其害。

于謙知道陛下心中已經有了決議,認真的想了想說道:“臣以爲調五萬京營前往張秋,徐有貞一個人在那邊,臣怕他力有未逮啊。”

于謙巡查地方十九年,張秋、沙灣那地方,真的好治理,也不會陸陸續續去了十四個人,而得不到任何的改善。

京營是保持大明政令通達的保障,這等需要大規模治理黃河的時候,就用到了。

朱祁鈺搖頭說道:“於少保爲徐有貞考慮,他也早就想到了,在奏疏裡說什麼,京軍一出,日費不貲,遇漲則束手坐視,無所施力,自足集事。”

“嗯,他說不需要大明朝廷的幫忙,他自己可以。”

于謙愣了愣,他略微有些懷疑的問道:“沒有京營將士,他…行不行啊?”

不是于謙懷疑,實在是徐有貞有的時候,就是喜歡吹牛。

朱祁鈺拍着手中的奏疏,頗爲肯定的說道:“他自己說了,不效則治罪,三十年內決口,則引頸受戮。”

“三十年?”于謙眉頭緊皺,如果說五年十年,那還好,居然說三十年內決口,徐有貞哪來的自信?

“可不是嗎?牛皮倒是吹出來了,朕看他做不到如何收場。”朱祁鈺點頭,這軍令狀立一下。

三十年的時限,這萬一大暴雨,他豈不是得腦袋搬家?

徐有貞這可是白紙黑字寫着呢,這可是軍令狀!

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
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